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研究综述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研究综述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体系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概况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的新思想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进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从九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概括。这是继1981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1991年7 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后,第五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概括。这次概括更加富有理论色彩,更加贴近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而且内容更加全面。在此以后,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

1995年5月由中宣部编写、 经中共中央同意印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根据十四大的基本精神,吸纳了十四大以来的新认识,把原来的“九个方面”扩展为“十六个问题”、89条,从不同的侧面阐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这一阶段研究成果最为丰富。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论证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格局变化作出了新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这使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研究又进入了一新的阶段。

概括起来,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界定”、“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特点”等几个问题上。学者们对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这一问题是公认的,关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特点”,学术界观点综合起来也已相当完整,本文就不再赘述了。而在理解这一体系的逻辑结构时则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思路不同而造成的。从每一种结构的理解看,都有其道理,各有特色。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随意性,在使用概念时所指各有不同,内涵相差很大。相信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有些意见会逐步取得共识。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有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即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使得科学体系从理论组织、理论表述上呈现出来。邓小平理论体系是客观存在的,这在理论界已形成共识,认为这一理论体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完整的逻辑形式揭示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蕴含在《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和党的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中宣部印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归纳为十六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指出这一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把党的基本路线,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都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在理论界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差别就在于由于思路不同,对这些基本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同,才形成了在逻辑结构上不同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二、邓小平理论是由两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第一种观点认为:一部分是其方法论基础,另一部分是其理论主题。其方法论基础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逻辑起点)和基本国情两个方面。其理论主题也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前者是邓小平理论框架的轴心,后者是邓小平理论框架的支柱,包括关于发展的理论,关于改革的理论和关于稳定的理论。

第二种观点认为:两个基本部分是基础论和本体论。基础论是指哲学基础(思想路线)和国情判断基础。本体论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等方面的问题,可划分为道路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目标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祖国统一的目标)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是三个层次的结构

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主要层次,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贯彻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第二层次,是这一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说是这一理论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2、3卷的全部著作,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它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和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层次是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总是在社会主义生活各个基本领域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党的领导和建设等领域和方面进一步作了阐述,而所有这些方面的理论,自身又都是一个系统(体系),又有若干更为具体的理论观点组成。所以,从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到这一理论的主题,到这一主题在各个领域中的进一步展开,形成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逻辑体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把十四大报告中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或部分)。第一层次是第1条至第2条,根据论。包括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现实依据,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二层次是第3条至第6条,道路论。它从中国社会主义总的理论高度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核心。第三层次是第7条至第9条,战略论。主要阐明路线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配置战略,以及实现“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战略,是这个科学体系的逻辑归宿。另外有的学者把三个层次归纳为:理论的基础、核心内容和战略布局。还有的学者在划分主要内容方面有所差异,认为可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作一座科学理论大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厦的根基部分(第1—2条),这是两块坚实的“基石”;第二部分是大厦的主体部分(第3—8条),之所以这样划分,是认为7、8两条也应该归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去,第7条属于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范围的内容,第8条则属于基本路线中的力量配置的范畴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大厦的顶端部分(第9条),是讲要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大业, 必须有一个在中国的一切地域内(包括港、澳、台),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新理论,所以“一国两制”是大厦的“顶端”。

第三种观点认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中的贯通性和一致性分析入手,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在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就是围绕性质、条件和目的这样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三个方面而建构的。其中,“性质”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由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作了科学的回答。“条件”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目的”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种观点认为:依据95年5 月中宣部印发《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的16条为主要内容,可把邓小平理论体系视为一个由前后贯通、上下衔接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1—3论(精髓论、本质论、发展阶段论)。第二层次,包括4—11 论(根本任务论,发展战略论,发展动力论,对外开放论,经济体制改革论,政治体制改革论,精神文明建设论,政治保证论)。第三层次,包括12—16论(外交战略论、祖国统一论、依靠力量论、国防建设论、领导核心论)。第一层讲的思想路线和理论依据起统率作用,是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层讲的内容和纲领,是体系的主干和核心;第三层讲的组织保证和内外条件,是体系内容的重要延伸。三个层次紧密相联,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五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应是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一、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和出发点。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点就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这个理论的基本线索;在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逻辑,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样的理论,首先是符合邓小平同志论述基本问题的逻辑。其次是头绪少,逻辑严密清楚,便于大家理解和把握。

第六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基本体系是一个由“基石—支柱—主体”构成的三层结构。“基石”就是指“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等两个部分。“支柱”是“基石”的逻辑发展,指的是“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等等。着重阐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依据。“主体”是“支柱”的展开,讲的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做什么?怎样做?包括了根本任务,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祖国统一,依靠力量,领导核心等等一系列理论。

四、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是四层次的结构

第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按其内容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个层次是关于国内情况和时代特征的客观基础理论。第三个层次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第四个层次,是基本路线,基本战略,基本纲领,基本政策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按哲学基础、理论基石、政治纲领、战略原则等四个部分来构造这个体系的逻辑结构。简言之,是一个“四层楼”结构。关于“哲学基础”,这是科学体系的“根”。主要包括三个要点:关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观点,关于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的观点,关于两条路线的斗争,要警惕右,主要防止“左”的观点。关于“理论基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赖以创建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一组科学认识链条的五个观点:标准论——阶段论——本质论——中心论——市场论,即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其中,本质论是一个承前启后而认识上有新的突破的关键。关于“政治纲领”,即党的基本路线,是理论与实践科学而紧密结合的产物,包括三个基本要点: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和形成依据;基本路线的要素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主体部分;基本路线的时效、功效等。关于“战略原则”,这是前三部分在社会主义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展现,回答在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四个基本领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部署、战略重点等重大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一个主题,三大课题”的提法有助于把握体系的思想主线。“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三大课题”就是从中国现代化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个全局性、根本性、历史性的大问题;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什么?体制改革的现代化目标是什么?中国现代化新型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一大主题,三个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了上、中、下篇的理论内容。上篇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论,中心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包括五个要点。中篇是中国现代化新型体制论,主要问题是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体制。包括了3个要点。下篇是中国现代化主体关键论, 中枢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深层问题、关键问题究竟在哪里?包括4个要点。

第四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不仅从内在标志上是从总体上把握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从外在标志上形成了至少由哲学基础、理论基石、理论主题和基本观点系列四大层次构成的,并按其内在逻辑结构组合的有机系统。一是哲学基础层次,集中体现在四条根本指导思想上: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构成了整个科学体系的生长点,使它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沃土。二是理论基石层次,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问题,推进了三项重大理论突破或者说三大理论建构,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是理论主题层次,即党的基本路线。四是基本观点系列层次,这是理论基石和理论主题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回答在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四个基本领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亦可称为外层结构。

第五种观点认为:可以把中宣部印发的《学习纲要》的16个方面理论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条件理论三部分,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红线是社会发展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是由一条红线和三部分有机结合构成的科学体系。基础理论(第1—3条),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理论基础。应用理论(第4—11条), 从总体上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这并非指那些操作层次的具体观点,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的理论表述,是全局性问题,是本质和规律性的问题。包括:根本任务、战略目标、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体制改革、政治保证等。条件理论(第12—16条),包括国际条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内条件(祖国统一理论)和主体条件(依靠力量、坚强柱石、领导核心)。发展理论是一条红线。邓小平理论既是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理论回答,也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气派的发展哲学,为全球发展问题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第六种观点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由“前提、基础、主体、目标”四块结构组成。一、思想前提:三条根本的指导思想。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论标准,即不照抄书本,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大胆试验,走自己的路。二、基础结构:三大理论基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主体结构: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大支柱(四个坚持论和改革开放论),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论,核心论和关键论,三个依靠论,一国两制论)。四、三大目标:富强、民主、文明。这种观点还认为,这些具体内容都不是封闭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扩展,日趋丰富和完善。

五、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是五层次的结构

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一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第二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理论基石也即最基本原理。第三层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原理。第四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第五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

第二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有几个贯通整个体系或者对整个体系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或环节,即这一理论的根本指导原则、主线、理论基石、核心内容、精髓。第一,根本指导原则。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主线。就是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这一主线体现了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的根本要求。第三,理论基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这个科学体系的两块基石。第四,核心内容。就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所包含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原则。第五,精髓或哲学思想基础。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种观点认为:从系统论思想出发分析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可以看到它的整个体系结构主要是由目的元、目标元、导向元、能力元、活力元五个子系统构成的科学严密的体系,称为“五元构建”。第一,目的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目标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导向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四,能力元——经济发展要依靠现代科技和人才。第五,活力元——充分发掘调动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上五元中,目的元是核心,其它四元紧紧围绕目的元这个核心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五元中的每一元,既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地共同作用于一个整体,由此构成了严谨的理论体系。而纵贯于这一体系之中的是一线,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可谓一线贯五元。其中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是理论的精髓和灵魂。

第四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的“新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最高标志。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包括五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为基石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第二层次,为支柱理论,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这四个基本理论。第三层次,为分支理论,即基石理论和支柱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的展开。第四层次,为应用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深入展开,包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由此引伸的若干基本范畴。第五层次,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五种观点认为:由几十个观点、十几个原理、若干个范畴构成的邓小平理论体系,可分为哲学基础、首要问题、核心内容、目标模式、战略思想等五个层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目标。第一个层面——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个层面——首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阶段。第三个层面——核心内容。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第四个层面——目标模式。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四有新人。第五个层面——战略思想。即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统一战略和组织战略。

第六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宏观建构是一块基石,四根支柱。一块基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根支柱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四根支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六、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是六层次的结构

这种观点认为,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看,主要有六个层次:(一)完整科学体系的精髓或灵魂,即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一个支柱(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三个支点(立场、观点、方法)。(二)完整科学体系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完整科学体系的中心,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完整科学体系的骨架,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五)完整科学体系的原则、原理,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原理。(六)完整科学体系的“细胞”,即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

七、邓小平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

一个主题,九大部分,二十个要点,四大支柱,一幅蓝图。

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九大部分:党的十四大概括的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个理论体系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的基本框架。二十个要点:是对九大部分的进一步展开,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丰富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框架,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四大支柱:一是真理标准论,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四是社会主义本质论。这四大理论观点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其他内容和观点并不是平列的,它对这个理论体系起着支撑的作用。一幅蓝图:就是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收稿日期:1999.1.14

标签:;  ;  ;  ;  ;  ;  ;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研究综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