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组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_吴兆娟,孙玲,李昊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18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组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小组训练课程治疗(观察组),40 例脑瘫患儿予以一对一康复疗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组训练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小组训练;脑性瘫痪;康复

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严重疾患之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0~6 岁的脑瘫患儿共有31.4 万,且每年以4.6 万例的速度递增。其中,约有72.3%的患儿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52.4%的患儿需要通过机构进行康复[1]。目前国内康复以一对一训练为主,耗时、费力。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经济负担。我科选取40例患儿开展针对性小组练习,减少收费,疗效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所有患儿符合2006年全国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2],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8岁,平均4.98岁,痉挛型29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混合型2例;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1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8岁,平均4.71岁;痉挛型27例,不随意运动型 6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3例;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1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程度、脑瘫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一对一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患儿病情编组训练,一对多形式。每周一至周五按康复治疗师设计的课程进行专项训练。内容包括:①ADL训练 ②关节松动训练 ③核心肌群控制训练④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等。全程需家长参与,设立家长培训学校,内容包括心理疏导、安全教育、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引导式教育理念、预防院内感染、饮食护理等,为出院后坚持家庭训练打好基础。患儿的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有6 名患儿在两名康复师带领下,每天进行上述学习和训练。同时,利用“六一”儿童节、圣诞节等节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患儿文化生活,增进其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1.3 疗效评定方法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制的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专用评价表对运动功能10项、生活自理能力4 项、社会适应能力4 项,共18 项功能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计分。每项分为0~3分,总分提高11 分以上为显效,1~10 分为有效,0 分为无效。单项运动功能提高6 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2 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2 分为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包进行t 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运动功能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综合康复的不足 目前,国内对小儿脑瘫的康复主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即每天按时将孩子送入各个治疗科室,进行单独的一对一的训练,这种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趣味性、成就感不足,患儿的依从性较差;实用性不够,同时重复性不足,造成训练周期较长;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采取一对一训练形式,缺乏小朋友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模仿、互相促进,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3]。由于治疗师缺乏,很难满足训练需要,导致患儿不能及时得到全面治疗,延误最佳康复时机。脑瘫儿治疗病程长,家庭需要特殊专人陪护,耗费较多人力,财力,造成社会负担。

3.2 小组训练的优点是提供给患儿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能,在与病友共同治疗过程中获得自信和相互鼓励,以便在短时内获得更大疗效。为了提高患儿的信心,易于学习训练,小组训练把一些复杂的、难以完成的基本动作模式,拆解成一系列细小的步骤,然后借助节律性口令性语言,将一系列习作程序组合起来,通过患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患儿重复某些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练习的机会。通过小组训练,解决了治疗师短缺的问题。收费减少,家长承担一部分训练工作,为以后患儿家庭康复打下基础。减轻社会负担。

通过2年观察实践,小组训练较传统的综合康复有更好的依从性。它使孩子变被动地等待帮助、接受治疗到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生活技巧。虽然训练内容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但是精心设计的活动是有趣的,孩子们都会快乐地参与其中,努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在不知不觉地活动中训练了体能和意志力。建立起团结互助,相互鼓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对孩子的情商培养起到一定作用。同时,特殊的环境布置使孩子尤如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学习,有大量的生活能力锻炼的机会。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又为他们提供了自然的社会模式,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档案(脑瘫儿童康复与残疾预防专用)[Z].2002:2-11.

[2]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3]张丽.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62-364.

论文作者:吴兆娟,孙玲,李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探讨小组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_吴兆娟,孙玲,李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