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王洪亮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王洪亮

王洪亮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455000)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1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15例患儿均因早产入院,5例患者因呼吸窘迫并发肺部疾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通过PICC导管予以胃肠道喂养;患儿出生前一天均行17~25d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泰能、红霉素、拉氧头孢等。经针对性治疗,12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出院,占80%;2例患儿因持续机械通气后,家长要求撤离呼吸机而死亡,1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新生儿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高危因素诸多,无典型症状,需早期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56-0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出现感染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以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侵入性操作多、抗生素应用广泛等[1],均会促进感染的发生。现笔者以15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在我院就诊是2013年1月-2015年4月,患儿均为早产儿,男6例,女9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d入院,10例患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患儿家属均知情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了同意书。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儿,10例频繁呼吸暂停,需辅助通气;8例末梢循环灌注;5例反应差;3例喂养不耐受;3例发热。12例患儿血小板不超过50×109/L;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为5600×106/L,中性粒细胞占50%。头颅B超见脑实质内存在多个强回声光团。头颅CT见额部、颞部及顶叶部,尤其是额叶及侧脑室室壁下,存在散在高密度影,呈斑点状。X线见双侧肺野斑片影,骨密度不均,存在骨膜反应。

1.3 治疗

患儿经二次血培养,确诊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患儿移出PICC导管,予以静脉营养,以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液、红细胞、血小板输注、抗真菌等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抗感染;予以6mg/(kg/d)氟康唑静脉滴注;5mg/(kg/d)二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15例患儿原发病

15例患儿均因早产入院,5例患者因呼吸窘迫并发肺部疾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通过PICC导管予以胃肠道喂养;患儿出生前一天均行17~25d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泰能、红霉素、拉氧头孢等。

2.2 治疗效果

15例患儿经针对性治疗,12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出院,占80%;2例患儿因持续机械通气后,家长要求撤离呼吸机而死亡,1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讨论

早产儿免疫功能降低、身体机制尚未发育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尚未发育完善等,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需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反复实施侵入性操作等,极易导致真菌性感染[2]。假丝酵母菌是真菌常见类型,尤其是真菌性败血症成为新生儿常见症状,也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通常早产儿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具有较高病死率,预后质量差。

在此次研究中,15例患儿均因早产入院,5例患者因呼吸窘迫并发肺部疾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通过PICC导管予以胃肠道喂养;患儿出生前一天均行17~25d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泰能、红霉素、拉氧头孢等。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新生儿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的出现,其原因主要包括:早产儿、伴严重原发疾病、PICC静脉置管、抗生素药物的广泛使用等,均是导致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的发生。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及超低体重出生患儿,其发生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的机率明显提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是导致败血症出现的病原,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是平滑假丝酵母菌[3]。

在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中,主要表现为频繁呼吸暂停、末梢循环灌注、反应差、喂养不耐受、发热。12例患儿血小板不超过50×109/L;头颅B超见脑实质内存在多个强回声光团。头颅CT见额部、颞部及顶叶部,尤其是额叶及侧脑室室壁下,存在散在高密度影,呈斑点状。X线见双侧肺野斑片影,骨密度不均,存在骨膜反应。因此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无早期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通常会和其他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混合,因此需选择更加有力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同时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困难性较高,需根据血培养,对于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诊断,通过血、尿、脑脊液或其他部位实施标本培养,以此分离出真菌。但是通过血培养,需耗费长时间进行培养,且阳性率不高,易延误治疗[4]。因此需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治疗。在本次研究中,12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出院,占80%;2例患儿因持续机械通气后,家长要求撤离呼吸机而死亡,1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可见,通过针对性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安全起到显著促进意义。

同时在治疗期间,需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新生儿时,需正确洗手,实施有效手消毒。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对所有患儿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积极预防耐多药菌的产生;同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流程,准确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避免诱发患儿感染。且患儿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构实施准确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发生耐药菌,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新生儿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高危因素诸多,无典型症状,需早期治疗,积极诊断。

【参考文献】

[1] 余时娟,李禄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9):816-820.

[2] 花少栋,王瑞娟,黄捷婷等.早产儿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时血小板的变化[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12-315.

[3] 郑莉莉,夏红萍,谢利娟等.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296-299.

[4] 李晖,钟巧,高晓玲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40-441.

论文作者:王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王洪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