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林资源和利用现状及2000年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中国论文,热带论文,现状及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中国热带林资源概况
中国的热带林处于热带北缘,属干湿交替型的热带向干热带过渡地带,按区域划分大体可分为3个地带:(1)东部过渡性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包括福建东南部、两广南部和台湾省中北部;(2)西部过渡性热带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包括云南西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的南侧;(3)南部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包括海南岛等。 历史上,由于对热带林的认识不足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使中国热带天然林不断减少。到目前,面积较大、保存较好的热带天然林仅有海南和云南南部两部分。
1.1 海南岛地区热带林资源
历史上的海南岛可谓森林之岛,到本世纪30年代,其热带天然林覆被率仍在50%以上。1956年,全岛尚保存热带天然林86.3万hm[2],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25.46%。后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热带原始林进行了开发利用,其中改林种植橡胶和经济作物36万hm[2],森林火灾和“刀耕火种”毁林18万hm[2],乱砍滥伐3.1万hm[2],再加森工企业的大量采伐, 至1979年底,海南天然林面积只剩下30.1万hm[2],仅占全岛面积的8.8%。 木材蓄积量不足2 000万m[3]。80年代后,在政府的重视下, 海南的森林得以保护和发展,天然林更新面积不断扩大,并兴起大规模的人工造林运动。根据海南省林业资源的统计资料,到1990年底,海南省森林面积已恢复至77.03万hm[2],其中天然林36.68万hm[2],人工林40.35万hm[2]。 林木蓄积量超过5 582万m[3]。
此外,海南还有34.7万hm[2]人工橡胶林,其天然橡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过去,采伐后的橡胶木只用做薪柴,现在海南的木材加工企业和科研单位正在进行橡胶木利用的研究和尝试,并已生产出部分橡胶木加工制品。
1.2 云南南部热带林资源
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天然林覆被率超过60%,50年代末期以后,由于人口倍增,盲目开垦,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据统计,30多年来,西双版纳共损失各类森林约66.67万hm[2],平均每年损失2万hm[2]左右。至1990年,西双版纳森林面积约为52.62万hm[2], 森林覆被率下降到27.51%。
2 中国热带林保护政策和措施
中国热带林保护工作始于50年代,但真正受到重视则在80年代以后。1980年,国务院制订和实施了热带林建设必须遵循“保护、恢复与发展”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热带林资源,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
2.1 建立热带林自然保护区
中国第一个热带林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成于1958年,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加快了热带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又在海南相继建立了尖峰岭、五指山和坝王岭等一批热带林自然保护区。
2.1.1 海南热带林自然保护区体系
据统计,至1990年,海南省已建成热带林自然保护区14个,总面积7.68万hm[2],约占海南热带天然林总面积的21%。若加上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而需保护的热带林,划为保护区的热带天然林总面积约为8.13万hm[2]。
保护区内包括热带山地雨林、热带次生季雨林和以常绿季雨林为基带的山地混合森林等多种热带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热带林的物种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但从比例上看,海南热带林保护面积比例还较低,“八五”期间,海南省已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放在热带天然林上,并准备分期分批将全部热带原始林划为保护区。
2.1.2 云南热带林自然保护区体系
云南现有热带林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达334 576hm[2],分别位于云南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交界附近的近10个州县。其中,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热带林自然保护区, 全区面积241776hm[2],占西双版纳州总面积的12%。该保护区地跨勐腊、景洪、 勐海3县,划分为勐腊、勐仓、尚勇、勐养和曼搞5个保护所。按不同土地种类划分,保护区内天然林面积为197 819.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1.9%,其余为竹林、灌木林和无林地等。在天然林中,阔叶林197 417.4hm[2],占99.8%;针叶林401.7hm[2],占0.2%。林木总蓄积量为3 960 万m[3],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200m[3], 单位蓄积量最高的望天树林每公顷可达近千m[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有1.7万hm[2]的原始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约占保护区面积的7%, 这是我国热带原始林目前唯一保存较好的姣姣者,极为珍贵。这部分原始林的林木蓄积量为354万m[3], 约占保存区内天然林总蓄积量的8.9%。
2.2 实行经济扶持政策改善林区人民生活
中国主要热带林区聚居的多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仍然沿用“刀耕火种”,能源主要靠薪炭材,薪柴占当地每年立木蓄积消耗的60%以上。因此,如何发挥山区自然优势,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已成为所有关心热带林的人士关注的问题,也是现存热带天然林能否得以真正保护的焦点。
中国政府实行扶贫政策,扶持当地群众发展生产并建立居民区,每年拨款数千万元用于无偿援助或发放长期无息、低息贷款,以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1981年以来, 国家每年给海南省不发达地区拨款补助费2000万元。
海南省的计划和近期目标:(1)逐步解决农林土地矛盾, 继续追加财政拨款,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固定耕地,将4 万多未定居的少数民族定居下来,改变“刀耕火种”习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2)实行经济和技术扶持政策,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 贯彻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重的方针,综合开发利用林副产品资源,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此外,还准备建立造林村,通过疏导和资助逐步将居住在林区,依靠“刀耕火种”和游猎生活的少数民族定居,并固定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和造林、护林。
云南省政府1982年以来也先后制定和实行了若干对轮垦地区的特殊政策:(1)山区农民免交公余粮和农业税;(2)对某些经济作物产品的交售配给奖励粮食;(3)在中央有关政策指导下, 由地方政府给山区农民划定小面积自留林等。云南各级政府的这些努力,已收到良好效果,明显减少了这一地区轮垦对热带森林的压力,使毁林开荒的情况有所缓和。
2.3 减少天然林采伐量开展热带林永续经营
木材生产也是我国热带天然林大量被毁的原因之一。随着对热带林作用认识的逐步提高,各地方政府和当地的木材生产单位已开始努力减少热带天然林木材生产量,改变单纯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海南省的国营森工企业从1980年起逐步实现转产,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1984年后已将天然林采伐量控制在6~7万m[3]/a的水平。根据海南省1990年报批的1991~1995年森林采伐限额,1991~1995年海南全省森林资源消耗量为125万m[3],几乎压缩到1989 年消耗量的一半,并突出强调逐步减少天然林采伐量。1993年8月, 海南省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作出决定,开始实施海南林业从产业型向生态型的战略性转移。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从1994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全省天然林采伐。西双版纳地区的木材采伐量1991~1995年也受到严格控制。
2.4 大力营造人工林减轻对天然林的压力
积极营造人工林,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解决当地木材需求,是中国政府为保护热带林采取的另一重要措施。
海南岛的人工造林始于1952年,但在1979年进行森林资源清查时,全岛造林保存面积只有21.3万hm[2]。70年代成功营造的近7 万hm[2]沿海平原防护林,明显改变了岛上的林地布局,有效减免了风沙灾害的威胁,为平原沿海地带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造林工作以承包形式纳入商品生产领域,海南的人工造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0~1992年12年间,共营造人工林55.1万hm[2],使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15%上升到1992年的31.27%。特别是近3年,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快,3年造林9万多hm[2], 为计划的141%。至1992年底止,海南共造有人工林71.02万hm[2]。
地处内陆边陲的西双版纳地区及中国的其他热带地区,也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当地政府还鼓励群众造林,群众在林地上间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归群众自有;国营农场、乡镇企业的薪柴、用材实行自种、自采、自用为主,以减轻天然林压力。
3 中国热带材利用现状
3.1 热带林地区木材生产及消费
1988~1992年间,海南省木材生产增加主要得益于80年代初种植的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在木材产量中,生产用原木比重迅速增大,从1988年占木材产量的47.2%上升到1992年的80.3%。这种情况说明,近年来海南省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生产的木材,消费结构已有明显改善。
云南南部除西双版纳地区外,热带林的面积都较小,并已基本划入自然保护区,因此木材产量极小。西双版纳地区的木材生产主要是自用,所以木材年产量基本维持在8~10万m[3]。1991~2000年间, 西双版纳全州每年的森林采伐限额为20万m[3],折合成商品材为9.5万m[3]。
由于经济不发达,传统上中国热带林的木材消耗主要是非生产性消耗,即以能源消耗为主。如1989年,海南省的立木蓄积消耗量为248.8万m[3],生产性消耗也仅有74.8万m[3],占立木蓄积总量的30.1%,而非生产性消耗为155.8万m[3],占62.6%。 在非生产性消耗中, 能源消耗为155.5万m[3],占全省总消耗量的62.5%。在西双版纳的木材生产中, 能源消耗也占2/3以上,生产用材尚不足产量的1/3。
3.2 热带材加工产品
在1988年以前,海南和西双版纳的木材加工产品品种都十分单一,仅有锯材和极少量的胶合板生产,木材加工利用率非常低。
1988年海南省成立后,经济高速发展,木材加工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海南省1988~1992年间的锯材产量从4.58万m[3]增长到11.58 万m[3],增长了两倍多,品种也不再是单一的胶合板,有了刨花板和刨切单板两个新品种。木片是海南80年代初营造的速生丰产林进入采伐期后才出现的产品,由于国际市场对木片的需求量较大,海南木片生产的发展一开始就势头强劲。1989年木片生产初始,年产仅6 000m[3],1992 年已达21.8万m[3],年均增长率为231%。 1991 年, 桉树木材与木片出口创汇1496万美元,已成为海南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预计今后几年速生丰产林逐渐进入采伐期后,海南的木片生产还将有更大的发展。海南家具制造业近几年的发展成绩也很显著,通过引进设备、技术改造和扩建,家具的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品种增多。海南家具已发展成有实木家具、板式家具、钢木家具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品系列,家具行业企业有20个以上,工业产值851.33万元以上。
在西双版纳,除制材厂外,仅有1家于80年代兴建的小胶合板厂,1990年产量仅为1 100m[3]。1990年,西双版纳生产木制家具2.56万件,产值112.47万元。
总的说来,我国热带材的加工利用还处于低水平,无论是产品产量,还是产品结构都不尽合理。因此,在热带林持续经营原则下,今后如何合理利用热带木材资源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热带林区应当很好研究的问题。
4 2000年中国热带林资源展望
4.1 中国热带林经营目标及发展前景
中国热带林经营近年来成绩显著,最新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表明,海南省的森林面积已恢复上升到106.63万hm[2],森林覆盖率上升至31.27 %,分别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今后,中国整个热带地区将继续根据80年代确立的热带林经营以保护为主,恢复与发展并重的总方针,通过分类经营和采取建成“三个体系,一个基地”的具体措施,即建成自然保护区体系、热带天然林体系、防护林体系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逐步实现热带林的持续经营,永续利用。
4.1.1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体系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中国保护热带天然林和物种资源的重要措施。中国今后将继续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建和新增设一批热带林保护区,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力争在2000年建成布局合理、保护项目较齐全的热带林自然保护区体系。中国政府计划将现存所有热带原始森林都划入自然保护区,并准备将热带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从目前的30多万hm[2]增加到40万hm[2],其中海南省12万hm[2],云南南部25万hm[2]。这些保护区不仅是中国热带林生态系统的核心,而且将成为热带林研究基地。
4.1.2 恢复并发展热带天然林体系
热带天然林体系是维持中国热带地区生态环境的主体。对此体系,中国政府的经营方针是优先发挥生态效益,使其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基因保存的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经营,在基本保持天然更新、自然发育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经营措施并改进采伐方式,培育珍贵阔叶树种,实行长伐期作业,生产中、大径热带材。对天然林的经营必须贯彻“永续利用”的方针,实行采育结合,禁止皆伐;对失去采伐能力的次生林,全部封山育林;对水土流失严重,用于农作物生产的陡坡地要退耕还林。热带天然林体系在热带地区所占森林份额最大,同时发挥着森林的多种功能,因此,也是热带地区的多功能森林体系。为使海南岛的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中国国家计委还准备发放1亿元人民币贷款,帮助当地森林采伐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减少天然林采伐。
4.1.3 进一步扩大防护林体系
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省海岸线漫长,易遭受台风袭击,沿海地区沙化问题较严重,防护林体系是该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屏障。海南岛70年代营造的近7万hm[2]沿海平原防护林, 明显改善了该岛林地的布局,有效减免了风沙灾害的威胁,大大改善了平原沿海地带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就是很好例证。今后,中央政府每年还将给海南安排480万元农业开发资金,指令每年完成防护林0.55万hm[2]。
中国热带沿海现约有防护林40万hm[2],它们包括护岸护堤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计划到2000年,中国热带防护林将扩大到120万hm[2]左右(其中广东62万hm[2]、广西15万hm[2]、 海南40万hm[2]),热带内陆地区也正在发展防护林。这些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将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实行多树种、多功能兼顾,以保护为主,综合经营。
4.1.4 加快热带人工用材林基地建设
热带人工用材林基地的建设能够缓解因社会用材紧缺对天然林造成的压力,因而,它的建设维系着其余3个体系建设的成败。 中国热带用材林基地建设已初获成果,并开始逐步代替天然林担负起木材生产。
今后,在有条件的热带林区,中国政府将准备建立一批以珍贵树种(如柚木)为主的中周期人工用材林基地,以改进热带人工林树种结构;在工业条件具备的地区,还将建立大规模的短周期定向培育用材林基地。造林经费将来源于世界银行贷款、国家投资和群众集资等多渠道资金筹集方式。在加快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同时,当地林业部门还将致力于提高热带人工林经营水平。
到2010年,中国政府拟建800万hm[2]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其中的20 %~25%将建在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因此,中国热带人工用材林发展前景广阔。
4.2 中国热带材加工利用前景
到2000年,中国热带材生产将主要来自人工林,因木材径级变小,其加工利用将主要转向人造板生产和制浆造纸方面。根据海南省到2000年桉树林将发展到36.67万hm[2],年采伐量可达385万m[3]的人工林发展战略目标,海南省已规划建立生产规模为10万t和5万t的造纸厂各1个,年产5万m[3]中密度纤维板厂1个及年产3万m[3]刨花板厂1个。此外,西双版纳地区也拟建年产3万m[3]的中密度纤维板厂1个,福建、广东和广西亦准备利用人工林资源,投建大型中密度纤维板厂、纸浆厂和人造粘胶纤维厂。海南省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还将致力于橡胶木的改性利用。
收稿日期:1994—10—28。
The Current Status and Utilization of Tropical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Development in 2000
Zhu Minhui
Abstract The tropical forests in China are located on thenorth border of Tropical Zone.At present,the well- preservedand largesized natural tropical forests are limited to HainaIsland and South Yunnan, with an area approximating 1.3million ha.Protection of such type forests began in 1950s.Since 1980s,the government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thepolicy concer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ropical forests thatmust be observed with emphasis on "their
protection,rehab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ispolicy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forestsresources to a maximal extent, the central and
localgovernments adopted a series of concrete policies and measures,such as establishment of tropical forest nature reserves,implementation of a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to improve thelivelihood of the local inhabitants, reduction of fellingvolume in the natural tropical forests,enforcing sustainablemanagement of tropical forests,
and establishment
ofplantations with all
efforts.
The author makes anintroduction to th2e current wood production, consumption,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ropical forest in China.An outlook on future management objectives, development,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forests is also made.
Ms.Zhu Minhui is an assistant researcher in the ResearchInstitute of Sci-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