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韩婧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韩婧

(通辽市新世纪学校 028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学习开始对数学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时常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这是目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思维导图作为表达逻辑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主要借助图形、符号对思想和概念进行表述,描述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条件,其可视化的运用为促进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高年级教学;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及小学数学知识特点的分析,找到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结合点,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一种应用模式,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它们的融合。

数学课堂上引用“思维导图”无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帮助。小学课程压力小,趣味性强,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全局观和逻辑性的学习思维,同时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将思维导图推广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应用。在展开思维导图训练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尤其对于学生的综合题答题的分析思路有明显改善。

二,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

1)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对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彩色的图示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样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见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1、2、3、4、5、6、7、8、9……”清晰认识数字的大小,并能够快速地进行对比和分解,接着,教师给学生们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对应的习题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图说明答案。最后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热爱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思维导图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能亲历、感悟知识联系和逻辑思考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如此,随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控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大幅提升,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每一名优秀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可以相互探究,可以到黑板进行实践填写,使学生们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讲授一下认识钟表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到黑板前利用思维导图将认识时间的过程表示出来,学生们马上拿出了自己了笔记本,认真地进行画着,写着,教师需要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们轮流到黑板去完成之前布置的任务,让其他的学生们一同进行审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教师给与正确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与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尤其在让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3)利用思维导图,找到解题路径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占据试卷的分值较高的习题,早解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解题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思路。例如在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授习题之前,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举一些形象的案例,然后,再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套进去,让学生们看见解题的关键,例如:要想知道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苹果,需要找到的条件是“有多少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学生们仔细的分析,很快就会在习题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师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学会利用框图与线段和箭头的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

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小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瑞香.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 综合, 2016 (21): 84.

论文作者:韩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韩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