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的破坏,治理难度大费用高,风险管理技术规范不完善等棘手的问题。管道企业可采取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构建管道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立应急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总之,我们应高度关注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实施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采取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确保管道运行。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针对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的危害及风险消减措施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质灾害;油气管道
引言
管道运输具有安全、环保、连续输送特点,适用于输送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是国家能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管道分布广阔,不可避免地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质灾害引发的风险比较大,管道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严重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1.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的危害
管道沿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水毁等。由于输油管道具有埋深浅、薄壳、内含高压易燃易爆介质的性质,决定了沿线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有其特殊性,较小的地质灾害,也可能造成对管道的重大灾害。地质灾害是油气管道安全运营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包含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和水毁等。滑坡和崩塌地段油气管道灾害发生往往不易预知,一旦发生,数万立方米的岩石和土壤在短时内快速移动,易导致油气管道断裂、变形、防腐层受损以及附属设施损毁使管道失效。水毁类管道灾害发生频率高,往往导致管道浅埋、露管、防腐层受损。地震和泥石流类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相对低,但一旦发生,其影响巨大,能够直接摧毁管道,还容易引发滑坡和崩塌类灾害,间接破坏管道。总之,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材质再好的管道在其作用下也是不堪一击,极容易断裂造成油气泄漏,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油气服务中断。
2.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
2.1面临的挑战
一是管道沿线地质复杂多变。长输油气管道通常穿越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特别是西南地区,沿线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又由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地质体造成的影响加剧,管道风险进一步增加。二是缺乏系统风险识别方法。人们对管道地质灾害的有效识别方法比较简单,还未形成系统管理与规划,仅依靠人工现场调查和巡查,不能及时有效识别地质灾害,效率低。现代高端新技术新方法虽可系统有效识别地质灾害,但方法的适用性还有待改进。三是管道风险评价未量化。目前,管道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地质灾害体本身和管道安全的研究,而对导致管道失效的原因研究甚少,以至于没法准确捕捉真正意义上的管道地质灾害,也未曾实现管道风险量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道地质风险问题,严重影响管道风险管理决策,给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带来不确定性。四是防治成本居高不下。管道地质灾害风险控制措施是复杂多样的,在面临地质灾害威胁时,一般都需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治,由于理条件限制,防治难度大,治理成本高。五是风险管理技术规范不完善。目前,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还不是很多,还未形成可直接用于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技术规范,以至于管道灾害识别、评价、预警、防治等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无法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防治措施
一是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管道企业在管道建设期间应选择避让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企业应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对油气管道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强化监测队伍力量,及时发布防灾减灾警示信息。二是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管道运营企业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识别后,采集油气管道运行相关数据以及影响管道运行的各种地质灾害因素,建立管道安全运行数据模型,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管道应力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1]。三是构建管道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管道企业应对所辖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种类、数量、特征、历史事故数据等信息进行统计,并按要求归类,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建立地质评价数学模型,综合相关指标特征,搭建实时高效的管道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为管道地质灾害救援提供数据支撑。四是形成风险评价标准。总结当前已有管道地质灾害案例数据,借鉴国际通用的专家评分指标体系法,根据我国管道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国内所有地质灾种的统一风险分级标准,以指导国内的管道风险评价工作,确保地质风险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五是实现实时风险管理。在油气管道运行中,其运行参数是实时变化的,周边环境和人类活动等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影响因素都会使管道的风险状况发生质的改变。为了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一条管道的实时风险水平,应尽快将风险监测、评价技术和标准用于实际管道安全维护工作中,实现由风险评价到风险管理的跨越。六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体系。管道企业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专业救援部门。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专业人才培养,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企地应急联动机制,达到资源、信息共享互通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提升应急救援能力[2]。
2.3地质灾害治理原则
在治理地质灾害时,需要确保从实际出发,与管道工程总体要求和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在管道工程总体设计中合理纳入地灾治理任务,有效结合区域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管道施工建设,确保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同时还需要对灾害区域地质状况充分考察,在保障设备安全,施工人员和管道建设的前提下,确保治理工程的经济性和技术性。针对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在进行相关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线路进行合理微调,尽量实现避绕,进一步明确管道和地质灾害之间所存在的相对关系,基于防治结合原则进行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进行预防时,需要确保安全第一,确保在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实现预防为主。在进行治理设施,需要与避绕有效结合,尽量减少扰动,最大程度保障其安全性。在应对地质灾害时通常会存在多种不可控因素,因此需要基于当地气候状况和施工方法进行灾害应对策略的动态设计。有效结合水土,保持水土,保护气象,条件进行治理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同时还需要进行应急预案的提前制定,避免灾害的进一步扩大[3]。
结论
简而言之,输油气管道作为一种特殊的输送方式,已成为仅次于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的第五大运输业。近年来,地质灾害引发的油气管道事故时有发生,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威胁,加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造成的破坏情况,阐述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六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J].么惠全,冯伟,张照旭,魏东.天然气工业.2019(01).
[2]长距离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区划[J].马剑林,陈利琼,韩军伟.管道技术与设备.2018(01).
[3]地质灾害作用下管道的破坏行为与防护对策[J].帅健,王晓霖,左尚志.焊管.2018(05).
论文作者:王奉,张宇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管道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油气论文; 风险论文; 评价论文; 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