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过程中应用脑电图,研究脑电图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此时间段内接收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共70例,其中35例患者为改善后的脑梗死患者是为改善组,另35例患者是未得到改善的脑梗死患者是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脑电图的病灶侧和病灶对侧频谱指标。结果:常规组病灶侧的α%明显低于改善组的α%,P<0.05;常规组病灶对侧的θ%明显高于改善组的θ%,P<0.05;其他的频谱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用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频谱指标变化显著,评估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电图;急性重症脑梗死;病灶;预后恢复
引言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大脑的局部供血不足或突然中断引发脑组织区域软化或坏死,由于该疾病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因此,快速有效地诊断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评估其预后对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本文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过程中应用脑电图,探究脑电图的使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此时间段内本院接收的7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5例患者为改善后的脑梗死患者是为改善组,另35例患者是未得到改善的脑梗死患者是为常规组。改善组:男:女=18:17;年龄在62~84岁间,平均年龄为(73±6.76)岁。常规组:男:女=19:16;年龄在61~87岁间,平均年龄为(74±7.1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和排除标准:所纳入患者入院时均已接受NIHSS评估,且经CT或MRI诊断证实为脑梗死。有癫痫病史者、溶栓治疗者、本次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前24小时使用了镇静药物者、住院时间不足一周或未遵医嘱擅自离院者、中途放弃者等均予以排除。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进行脑电图(Neuron-Spectrum系列数字EEG系统)检查,选用16导盘状的电极、单级连导。Cz或双耳电极是参考电极,30Hz高频滤波、1Hz低频滤波,检测时长≥30min。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脑电图的病灶侧、病灶对侧的频谱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进行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相比于改善组,常规组的病灶侧α%明显降低,P<0.05;病灶对侧θ%明显提高,P<0.05;其他的频谱指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引发的血管腔狭窄、闭塞,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大脑局部组织血流减少或中断致使大脑神经功能遭到损害或缺失[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治疗技术也不断提升,对于患者的有效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急性重症脑梗死的致残率较高,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的负担,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患者及其家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有效的评估,只有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影响指标等,才能进一步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治疗。脑电图检查操作简单、无创,还能记录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评价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脑电信号产生于大脑皮层的3至5层大椎体细胞,脑部出现缺血和缺氧时,脑电信号会出现变化,是为脑电图的监测依据。临床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近期预后效果预测通常使用脑电图,目前,评估结果仍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一些患者恢复较慢,对其进行预后评估是为其之后的治疗提供指标依据,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脑电图能够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尽早、客观和相对可靠的评价,脑电图图形较为简易、易于判读,能够用于患者的床边,可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后评估和判断;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意识障碍,脑电图多表现为波形缓慢进展,波形变化幅度降低甚至平坦化;疾病加重时,病灶侧会变化显著,在脑电图上呈现出波普带变得狭窄,上和下的边界振幅明显下降[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脑电图检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情况的评估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α功率和θ功率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标参考意义。由于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病灶区会出现受累区和功能相关较远区域的功能连接产生障碍,因此这种障碍现象会使脑电信号表现出病灶周围的脑电复杂度降低,这也是α功率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研究数据发现,脑电的复杂度越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程度越差,而病灶侧α功率则是影响脑电复杂度的独立因素,α功率指标较高时,则表示脑电复杂度的受损较轻,因此,α功率,尤其是病灶侧的α功率功率可以作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一个有效指标之一。另外,结合数据分析得到α活动与脑血流变化呈正相关,病灶侧的脑血流增加可益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因此,病灶侧α活动是评估患者预后恢复的有利指标。细胞发生毒性水肿是缺血半暗带发生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而修复缺血半暗带是促进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恢复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有专家认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θ异常活动和细胞的毒性水肿具有相关性,病灶侧的θ功率提高则提示细胞的毒性水肿加重,从而不利于缺血半暗带的修复,以至于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本次研究发现病灶侧的θ功率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影响较小,但病灶对侧的θ不仅参与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且为不利影响因素,即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恢复在与病灶侧脑电活动具有相关性的同时,与病灶对侧的脑电活动也有极大的相关性[4-5]。通过本次研究对比发现:常规组病灶侧的α%明显低于改善组的α%,P<0.05;常规组病灶对侧的θ%明显高于改善组的θ%,P<0.05。
综上所述,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较理想,可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晴,杨伟红.脑电图分级标准判断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比较[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23(02):87-89.
[2]孙剑.脑电图诱发电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贵州医药,2019,43(04):623-625.
[3]孙步时.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8):150-151.
[4]刘先,刘全生,唐飞燕,余巨明.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2):5403-5406.
[5]陈蕾.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恢复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2):81-82.
论文作者:桂一莎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患者论文; 脑电图论文; 病灶论文; 脑梗死论文; 重症论文; 指标论文; 功率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