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在第三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上的致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政府论文,第三届论文,致辞论文,管理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管理创新,把政府自身改革看作最重要的公共管理创新。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政府机构改革入手,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了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的目标,全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为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作出了新的努力。中国政府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政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向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完善社会救济救助体系,努力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探索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疏导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二,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努力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中国政府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项,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公开征集意见、专家论证与咨询、社会听证等做法,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第三,注重管理方式创新,不断提高政府效能。中国政府认为,政务公开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置于“阳光”之下,不断增强公共管理的透明度。我们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工作流程,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运行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行政效率。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制度,较好地发挥了政务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一些部门都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等服务性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事和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便利。
第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政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我国先后制定并公布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规范政府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规范政府立法行为,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高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健全监督体系,坚持从严治政。中国政府初步建立了行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了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2005年4月,我国制定并公布了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公务员管理的总章程,对于从严治政和加强公务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六,强化应急管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编制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25个专项应急预案以及80个部门预案,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组织编制了总体预案及有关专项预案和部分市、县级预案,基本形成了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组建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积极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开展全民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中国政府将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机构设置要努力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政府的管理方式要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我们将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在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着力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又适度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推行行政问责制,有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