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寻求中国文化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文化发展论文,世界文化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通讯 技术的突飞猛进、“文明冲突论”在国际学术界引起的争论,使得世界文化问题日益凸 显。据188个成员国签定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担负重大的责任。1 998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首次发表了《世界文化报告1998》(以下简 称《报告》),这是它第一次就世界各国文化发展趋势以及文化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 全面调查和分析后发表的报告。
《报告》在序言中,明确地指出其任务:调查在文化和发展方面的最新趋势;观察影 响世界范围的文化状况和各种事件;建构量化分析文化的指标;凸现好的文化实践与政 策;分析具有普遍重要性的特殊专题并附带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分为7部分:1.文化与经济发展;2.全球的社会文化进程;3.创造性、市场与 文化政策;4.民意与全球伦理;5.方法论:构建文化标识;6.政策内涵;7.统计表与文 化标识。
《报告》的调查分析和起草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由来自五大洲的40位10多个学科 的专家历时两年共同完成,具有跨国家、跨学科、百家争鸣的特点。当然,《报告》的 编者指出,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尚有待完善。
各国专家在《报告》中对世界文化形势是如何分析的?对这种形势持什么态度?对各国 制度文化与发展政策提出了哪些建议?本文就这些问题,综合《报告》中各家之言做一 简要叙述。最后,本文就这些观点对我们观察世界文化形势和制定对策有哪些借鉴作用 ,提出一点浅见。
一、对国际文化形势的分析
纵观《报告》中各位撰文专家的论述,当前世界文化形势有6个突出特点。
1.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主导产业
《报告》中,许多学者都十分强调文化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观察当代全球的 文化现象和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十分需要从文化成为一个产业这个视角来进行分析。 《报告》的副标题“文化、创新与市场”以及《报告》中第1、3部分的标题就体现了这 种思想。法国作者说,“本世纪末的两个变化:文化产业和世界经济。”①日本的学者 说:“预计,伴随传媒工业的增长,文化部分不久将会发展成日本经济中最大的部门之 一。由于艺术和文化构成了传媒节目的主要部分,传媒政策将在文化政策的发展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文化的发展只是为了文化的看法,正在日益难以维持。”②
2.国家控制文化的权力有所削弱,分权于国际组织、国内组织和国民个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化的形势下,使得国家控制文化的权力削弱。首先,由于国 家的政策和机构日益被全球金融市场所制约,财政和劳工管理要屈从于增强的“国际竞 争”规则,国家自主的观念正在逐渐地减退,国家控制文化的权力受到了削弱。其次, 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各大公司和组织、国民个人对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发展获得了许多权 力。这种现象被有的学者称作文化发展和管理的民主化。
尽管国家政府的权力减弱,但是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 家,更是如此。
3.文化交流混合加快
上世纪末,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村庄里,在他们一生中也不会遇到一位来自遥远文 化背景的外国人。今天,在20世纪末,大多数人每天都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交往。其他 文化的形象充斥着电视屏幕和电影银幕,在工作单位、大街上、市场上人们不断地遇到 外国商人、移民、旅游者和难民,特别在城市情况更是如此。在100年的时间里,全球 的文化互动急剧地增加了。
世界的文化不再是彼此相对隔绝的马赛克,现在世界各种文化的混合过程加快增多, 各个文化支流交汇,形成一条七彩的河。
4.文化的产业化加剧了交流的不平等,弱小国家和社会群体对自己文化的不安全感增 大,文化多元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产业化加剧了文化交流的不平等。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不可能期 望会对弱势经济和强势经济产生对等的收益。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强势的经济集团和文化 产业集团,它们造成了并维持着在各国国内和各国之间不平等的发展。
文化交流方面加剧的不平等,使得弱小国家和社会群体对自己文化的不安全感增大, 保证本国本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成为中心任务。在文化市场上,迅速的变化已扩展到全 世界公民可以选择的范围,在国际市场上不同重量级的文化企业的竞争,使弱小文化群 体产生了危机感和不安全感:关于在向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前进中丧失了什么文化 的价值的问题不断地被提出。人们不断地表达对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丧失的关心。 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还有第四世界)。抱怨经常是相同的:现代生活趋于瓦解传统基 础。“那些能表明当地或国家特征和连接当地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似乎处在被全球市 场的冷酷力量打垮的危险之中。”③
5.社会的凝聚力减弱,国民的国家意识减弱
全球化使社会凝聚力大为削弱。产生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首先,收入不平等的差 距拉大。在发达国家,局势紧张的来源可能是增长着的收入不平等,社会安全体系的破 坏,而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来自财政紧缩,失业人口增加,恶化的环境,收入不平等扩 大,没有社会安全体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等问题威胁。这加剧了冲突、减弱了通过 辩论解决问题的能力。④
其次,受众们正在学着成为非本土化信息的听众。特别是年青的一代,他们生活在新 文化实践中:不同社会都接收着性质相同的信息和风格,这些信息和风格与本土政治、 宗教或民族环境相脱离。好莱坞的影星、流行音乐的歌星、著名画家的作品,运动会和 不同国家的政治家,构成了可能获得的符号库。因而,全球化造成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减 弱,不忠诚民族的国家的行为者日益增多⑤。
6.文化冲突增加
《报告》中多次提到,冷战结束以来,不同文化之间冲突增多。例如,波斯尼亚、印 度、卢旺达、斯里兰卡,文化成为冲突的重要原因。⑦
二、基本主张
面对上述世界文化形势,各位作者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形成较为一致的主张可以概括 如下:
1.针对文化交流增多混合加快,主张文化本身就是动态的、混合的,文化交流喜忧参 半
(1)文化是动态的、是种混合物。“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把文化当作一种同质的、完整 的和前后一致的实体,那种常见的不明确的假定提出了挑战。当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 生活的全球化,已经导致了文化的进一步渗透和重叠,文化在特定的几种文化传统的社 会空间中共存,一个文化经历和活动更加活生生的相互渗透。现代传媒和运输技术、旅 行和旅游业已得到加强,并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在加速运转。⑧文化的“现实”是它的流 动本质。人们的思想、传统和生产趋于由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混合而成。……在一种文 化内总有许多“舶来品”,并且这一点很重要。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舶来品可能 逐渐被认为是该文化自身的一部分。⑨
(2)文化交流迅速,喜忧参半。较密切的交往一直是一种喜忧混合的恩赐,喜的是导致 某些文化丰富和发展,忧的是导致某些弱势民族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的毁灭⑩。
(3)建立文化标识。为了使世界文化的状况可测量、可报告,需要建立文化标识。应做 出文化和发展的量化指标和索引并加以检测,以便达到更精确的统计分类和统计方法, 使政府能够在本领域搜集必要的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其他报告,像关于教育和科 学的报告,可以随时索要几十年以来的数字和数据,对该领域提供清晰的状态,而在文 化和发展领域,基本的概念、分析的方法和标识只是正在建立中。这些标识不仅对各国 制定政策是非常关键的,而且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国际性的关于文化和发展概念框架。
2.针对弱小国家和民族文化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主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对濒危文化 加以保护
(1)主张世界文化多元化。《报告》的主调,就是坚持文化的多元化。针对“一些人赞 同消除文化的多元性”的观点,《报告》的序言中明确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 维护和保护其章程中称之‘文化的多元性’”。《报告》列举维护和保护文化多元化的 原因如下:
“第一,文化多元性作为人类精神创造性的一种表达,它本身就具有价值。第二,它 为平等、人权和自决权原则所要求。第三,类似于生物的多样性,文化多元性可以帮助 人类适应世界有限的环境资源。在这一背景下多元性与可持续性相连。第四,文化多元 性是反对政治和经济的依赖与压迫的需要。第五,从美学上讲,文化多元性呈现一种不 同文化的系列,令人愉悦。第六,文化多元性启迪人们的思想。第七,文化多元性可以 储存好的和有用的做事方法,储存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11)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理由中,《报告》特别强调了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密切 相连、文化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样性密切相连。各种复杂系统从其多样性中汲取力量: “一个物种从基因的多样性汲取力量;生态系统从生物的多样性汲取力量;人类社区从 文化的多样性汲取力量。”
(2)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是多元的。报告在第1部分中就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尽管西方文化已牢牢地牵制了关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这种影 响在过去大约20年,通过全球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力量有增强的趋势;但是,的确 存在着基于不同文化、机构和历史背景的可供选择的种种发展模式;而且,这类可供选 择的发展模式似乎在全球化时代会增加,不管呈现成什么样,全球化可能会自相矛盾地 看到进一步的多元化而不是统一化。
(3)切实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保证土著人文化权利的急迫需 要。这类人直接地和严重地依赖他们的土地,这意味着政策和立法不能限制在仅仅保护 一类人的文化表达权利,而且也必须保证其社会存在的基本物质基础。土著人的文化与 其家乡的自然资源密切相连。因而,保护一类人的文化表达的精神权利,仅就其本身来 说是不够的。这是在土著人保护和保留其文化遗产的努力中最突出的重要论点。
(4)文化权利和文化多样性的保存和加强,不能分离于政治、经济和普遍的人权的加强 ;不能分离于反对边缘化。
3.针对新的挑战,应以积极态度应对,文化创造是关键
贯穿《报告》各章的共同主线如何应对由经济全球化给文化政策带来的挑战。有人提 出,对这种变化的狭隘观察和抵抗的反应将产生负效应。对此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寻 找新的机遇去利用变化,以追求社会文化的愿望。积极地迎接挑战,回避是不行的。
在文化的相互影响中,要鼓励各方以创造性的方式调整、重建和重新确定它的文化认 同。(12)
4.针对文化冲突增加,主张各文化要平等、容忍、和谐共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成 为基本伦理
(1)各文化要平等、容忍、和谐共处。《报告》中认为,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人们拥有 享受自己文化的自由,拥有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的自由。要做到这两点,只能通过对所 有文化(具有容忍他人的价值观)间的差异积极主动地尊重才能达到。
(2)人类基本的伦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最后的依靠。 (13)
(3)处理好全球化中统一性和创造性的关系。当统一性使得文化创造性的锋芒变钝时, 很明显这是消极的,是种损失,是文化的贫困。然而,如果说,当统一性导致了文化活 动的国际标准——从承认少数民族和本地居民群体的基本权力到版权协定或教科文组织 的世界遗产遗址——并把许多群体和声音带入民主的决策过程中时,那统一性无疑就变 成积极的了。(14)
三、提出的对策
《报告》中的许多文章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3部分特别关注了全球市场对创造性、 文化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文化遗产、创造者权利的保护以及网络文化时代的公共利益问 题,专门探讨了各国如何重新调整文化政策,以便迎接21世纪初期的挑战。
《报告》认为,在全球经济和文化变动的背景中,文化政策必须被看作不是为了抵抗 变化,而是为了驾驭变化。(15)
作者们都承认国家(地区的或当地的)政府发挥着代表其公民集体利益中的作用,因而 我们是作为这些公民代表,来谈及直接控制和管理文化变化的文化政策。
《报告》中,有的作者针对整个国际文化形势提出了原则性的对策建议,有的作者针 对本国的国情介绍了相应的对策。
1.一般的原则性对策(文化政策的关键方面)有:(16)
(1)应更多地强调承认每种文化对付变化的应变能力。对付变化的过程应被视为“文化 ”的中心。
(2)鼓励创新。应通过资助艺术家和展览来鼓励文化创造力。创造力不应该与文化传统 相分离,而应被看作传统的密不可分的部分。基于传统的创新的文化作品需要得到鼓励 。超越自身文化“边界”、借鉴其他文化成果,应该被视为这个过程的关键部分,一种 培育文化自身活力的品质。对探索应有更多的开放,对创造力有更多的强调,对使文化 传统在现在生存有更多的方法。
(3)文化政策日益认识到文化工业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文化工业是一种以创造性的艺术 为中心,向外扩散到出版、广播、电影、录像业、新媒体等部门的工业。文化政策可以 与经济政策联系起来,以追求社会的文化目标与经济目标。
(4)政府需要重新把发展-文化关系问题的焦点从单纯的经济成功的统计方式,例如人 均收入增长,转向一系列更宽的问题。对于发展结果的过分承诺仅仅会导致挫折和不稳 定。与其假定经济发展带来文化上有意义的生活,倒不如聪明点,集中于文化上达成一 致的目标——比如培育社会稳定性和有意义的生活;人们应该思考经济发展(作为达到 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可以培育社会稳定和有意义生活的各种方法。
(5)遗产问题。文化政策实际上在所有国家不断地把注意焦点放在对有形和无形文化遗 产的保护方面。
(6)在网络文化中文化政策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下,界定网络空间中公共利益的范围非 常重要,这样公民权才能得以保护。虽然在一些国家中一些专门涉及新传播技术的文化 政策正在出台,但在这个领域整个政策的发展依然处在初始期。
(7)应该强调文化共存是通用的全球规范。
2.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做法
《报告》充分认识到不同国情应有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对穷国,要利用由市场和技术 提供的机遇满足需要:首先,对国内国际的市场和经济长期管理方面的战略性国家干预 ;其次,在各种层次上的社区参与机构,而不是由自由经济正统派所界定的国家最少干 预的政策。然而,对富国和穷国都一样,全球化显现出正在缩小追求自主政策的可能空 间。
墨西哥的学者在《全球化处境中的文化政策选择》一文中,针对在国家、文化市场和 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构性变化,探讨了20世纪末文化政策发展趋势,提出了可供选择的 文化政策。
(1)为自己文化设立防线。以积极的方法吸收各国文化的精华为自己文化设立防线。把 自己锁在唯我论的圈子里坚持自我,可能会阻碍正常的发明和跨文化间的交流,在一个 全球的社会中发明和跨文化交流对于创造性和批判思维极为关键。
(2)出口肥皂剧和民间音乐。拉美电视连续剧、亚非拉民族(或地区)的音乐舞蹈在国际 上的成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发这些娱乐性的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现自 己在全球传播市场上的位置。
(3)艺术水平上多元化的美学结构。作者提出,均等器(equalizer)不仅可以被看作是 一种平衡一组乐器和与演员发声相关的发声装置,而且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美学结构的 一种战略。运用跨文化上的差异,能够平衡高、中、低音和不同的声道,以便各种在整 个和声中都可以被听到的能力,变成了多元文化政策的一个法则。而且在价值观上,它 为了有价值的事业而斗争(向贫困、文盲、艾滋病和环境污染开战),以敏感和兼容现代 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演练国际性。
(4)加强内部生产和区域内流通。加强国家、公司、个人三者的协调,形成合力。其中 国家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5)与就业和青年人所需教育相关的文化政策。有一些主管经济和社会工作的政治家和 人士,仍继续把艺术看作是周末活动。重要的是文化政策的设计者要记住,文化产品和 信息生产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美国,文化、特别是影视产品的生产 和销售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解决了130万人的就业,这个数字超过了采矿、警察和 林业等部门的就业人数。1992年,法国文化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
(6)在拉美地区发展新的区域性文化项目和机构。
在衰落中的国家本地文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中间道路。文化权和传播权的再分配不 能看作是在两个极端中的简单对立。在各大洲都存在着一些国家集团,它们最近结盟, 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加强地区经济。有时它们约定减少地区内贸易欧盟的海关壁垒。因 而墨西哥应加强在拉美地区的区域性合作。
在合作中,影视业被认为具有优先位置。改变把墨西哥贬低为过去的墨西哥的状况, 展示墨西哥现代的创造性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是个核心。
四、对我国应对措施的思考
1.我国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才10多年,文化产业在中国还是个新现象、新工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文化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将进一步体现为文化 产业的竞争,所以转变在文化方面的计划经济的观念,利用(融合)经济的规律来处理文 化产业问题,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极为重要。
2.应加强内地和香港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联系
香港文化产业发展较早,而且比较发达,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在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在文化产业方面香港与内地有很大的互 补性。因而应加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联系。
3.加大保护国内文化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基本是成功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产业化, 少数民族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财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是国内的第三世界。 一些我国独有的、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在发 展自己、使自己在经济和社会进步取得进展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民族优秀的有形和无 形文化财产,《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发展与文化的关系,不应过分片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 文化发展谁是目的?谁是手段?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应该是文化的进步。我们应 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这个最终目的就是人与人、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失去了这个目标,发展就是失去了正确的目标。
《报告》中提出要把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保护自然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维护生 态环境的多样性同等看待。加强对国内各种文化资源的保护,对少数民族无形文化财产 的保护。形成文化多元化应放到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高度。需要制定文化长远发 展规划、制定科学的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标识(《世界文化报告》中的很多统计表中缺 少有关中国的数据,即使有,也是多年以前的或者是港台地区的)。
在市场经济中,对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文化上,不仅仅要注意市场规则上平等和机会 平等,更要注意文化上结果的平等。
4.在国际文化交流的政策上,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内“文化例外”的政策
国际文化斗争的主要场所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转到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 织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关于世界文化的斗争战场转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现在随着W TO把文化产品列入外贸产品之中,文化问题原来与传播问题联系密切,现在是文化问题 与经济问题联系日益密切。关于世界的文化问题,就更多地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商谈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相对地削弱了。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国坚持贸易自由的原则,以法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则主张, 在同意自由贸易原则的同时,增加了一条“文化例外”的原则。这种斗争近年有明显的 表现。例如,1998年6月加拿大在渥太华组织的有关美国文化统治地位的会议上,讨论 了把文化产品排除在降低贸易壁垒的有关协定之外的方法,其根据是自由贸易威胁各国 自己的文化。(17)
文化“自由贸易”的原则有利于美国文化产品无所顾忌地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流通,“ 文化例外”是对“自由贸易”的一个制约。是对美国文化产品垄断世界文化产品贸易的 一个制约。这种制约对于发展中国家保存自己的文化,为了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是有 利的。这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现任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 有些国家要求文化交流也应像普通的商品那样实行自由化。我不同意这些国家的主张。 我不反对应当在世界贸易组织内进行文化交流。但是,我不能同意有世界贸易组织垄断 文化交流。根据188个成员国签定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担负重大 的责任。”(18)鉴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188个成员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负有重任, 应支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签定一项公约,以处理文化产品的交易问题。以制止经济 人和商人主导世界文化走向的势头。
收稿日期:2001-12-20
注释:
①《世界文化报告19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②同上,第136页。
③同上,第120页。
④同上,第21、41页。
⑤同上,第123-124页。
⑥同上,第132页。
⑦同上,第79页。
⑧同上,绪论,第1页。
⑨同上,第39-40页。
⑩同上,第14页。
(11)同上,绪论,第3页。
(12)同上,第133页。
(13)同上,第21页。
(14)同上,绪论,第3-4页。
(15)同上,第121页。
(16)同上,第42-43、120-121页。
(17)《参考消息》,1998年10月20日,第6版。
(18)《参考消息》,2000年3月2日。“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而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新任总干事答记者问,《法国同声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