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龙水电站压力前池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0)在《针对某水电站技改工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某水电站黄水河工程情况综合分析,对建筑物布置及建筑物修复方案进行比选,并根据具体技术、经济、稳定性进行坝体选择,阐述了其施工组织设计,以供其他类似工程的参考。
蒋正伟[2](2020)在《印度尼西亚葛林芝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林芝水电站采用二级开发方案,涉及水工建筑物众多。从水工建筑物出发,全面阐述其工程地质条件,为水工设计及方案优化提供地质数据资料。
王礼强[3](2017)在《某水电站调压井水力计算与结构分析》文中认为调压井是引水式水电站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抽水蓄能电站、供水工程等也常有采用。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这类工程的安全运行。而水力计算和结构分析是调压井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某引水式水电站调压井为工程实例,对设计全过程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调压井进行了水力计算和结构分析,并总结规律为今后调压井设计提供参考。水电站引水系统在不设置调压井的情况下,对三种工况下引水系统的水击压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电站压力水道上设置调压井比最为可行。采用托马准则计算了调压室的稳定断面面积,采用解析法对调压室在六种工况下的水位波动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调压室最高涌浪水位和最低涌浪水位,为调压井截面尺寸和高度设计提供了依据。分别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调压井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运用薄壁圆柱筒和薄板理论对调压井井筒和底板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从中得到调压井结构的内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软件FLAC3D对调压井的开挖过程和建成之后正常运行工况进行了五阶段静力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由结构分析结果可知:井筒底端受压,轴向应力、径向应力在底端最大,井筒下部07m范围的位置应力值较大,应力沿井筒高程变化较快;底板内缘受压,外缘受拉,底板内缘压应力较大;这些部位应加强监测,做好防护措施。结构力学方法计算时做了一些假定,计算得到的应力值比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值要大。数值分析方法在模拟荷载、体型、相邻部位的影响等方面展现出其良好的特性,更切合实际情况。
徐志丹,江泉,蔡新,郭兴文[4](2017)在《农村小水电建筑物破损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小水电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可持续发展能源,能在不影响山区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灌溉用水、生活用电,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农村小水电经过多年的运行,建筑物会逐渐老化、破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修复加固措施,易引发安全事故。针对农村小水电建筑物老化、开裂、渗漏等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小水电建筑物常见的破损类型,分析了破损形成的原因,并论述了相应的修复技术。
吴广辉[5](2016)在《某水电站扩建工程中压力前池及压力管道的施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型水电站都面临年久失修、使用状况和能力差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现实需求,所以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而在水电站改扩建过程中,压力前池和压力管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使用情况。以某水电站改扩建项目为例,介绍了压力前池和压力管道的施工技术,供以后类似的工程施工参考借鉴。
李孟俊[6](2015)在《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决策方法研究 ——以于家河水电站更新改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能是自然界存在的一次能源,它可以通过水电站方便地转化为二次能源—电能,所以水电既是被广泛而经济利用的常规能源,又是再生能源,是当前世界上众多能源资源中永不枯竭的优质能源。小水电的开发建设是防洪、灌溉、水保、生态、发电等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加快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以电气化带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和开发,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建电站修建的拦水坝、引水渠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强了抗旱能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目前山东省小水电开发已经进入资源制约阶段,新建水电站较少,工作重点转为小型水电站的更新改造,山东省境内的小型水电站主要是在1985年之前建成的,这些小型水电站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以及当时设计水平的制约,目前多数电站设备陈旧、机组设备不匹配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在汛期还有极高的安全隐患,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小型水电站的发展状况及更新改造状况,详细介绍了山东省水能开发状况、山东省小型水电站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的效益,针对山东省小水电的特点,提出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多目标决策模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并对安丘市于家河水电站进行实例分析,为以后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使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达到,安全、经济、技术、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山东省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王文革,党冬玲,刘艳领[7](2011)在《西藏某水电站前池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文中研究说明西藏某水电站前池部位地质条件较差,存在一些工程地质问题,给工程施工带来了难度,经设计、地质、施工等多个专业相互配合,共同研究,最终优化处理,确保了前池的安全稳定,前池至今一直运行正常。文章总结了前池施工前后的地质工作,旨在带给大家一种解决水电站施工中工程地质问题的思路。
王瑞民[8](2010)在《贵州乌图河一级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贵州乌图河一级水电站基本情况,在对其坝址工程进行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工程地质特征,针对工程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合理评价,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孙伟[9](2010)在《水电站岸坡强卸荷岩体防渗灌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岩体中的裂隙是地质作用形成的不连续面,它控制着岩体的强度和渗流特征。灌浆是处理此类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灌浆是采用水泥浆液在压力的作用下使浆液在岩体中一定范围内扩散,充填岩体中的裂隙,封闭渗流通道,形成连续的、有一定厚度的幕体,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羊曲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兴海与贵南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下游与龙羊峡水库尾衔接,是茨哈至班多、羊曲河段梯级规划的最下一个梯级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715m,水库总库容23.05亿m3。总装机容量1200MW,装4台300MW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9.1亿kW·h。工程规模为一等大(1)型,推荐的下坝址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建筑物组成。羊曲水电站下坝址两岸坝肩强卸荷带的卸荷裂隙,宽度一般为10-30cm,最大可达到50cm。如果采用常规的帷幕灌浆方法,浆液会随裂隙的延伸扩散较远,吃浆量大,扩散范围难以控制,且灌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结石强度不高,灌浆最终难以达到防渗堵漏的效果。本次灌浆试验的目的,是在了解试验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灌浆工艺和参数,通过现场灌浆试验和对灌后检查资料的分析,论证岩体的可灌性和帷幕的可靠性,总结并完善了灌浆方法、灌浆方法和灌浆参数。灌浆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的方式,灌浆孔采用四排孔的平面布置形式。其中第一排、第四排孔为试验区两侧的封闭灌浆孔,主要是封闭试验区两侧的宽大裂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起到控制浆液扩散范围的作用。为第二排和第三排孔为帷幕灌浆主体孔。试验孔单排采用直线式布置,排距60cm,孔间距1.0m,孔序分为三序,采用水泥浆灌注,最大灌浆压力为4.0MPa。在较大注入量情况下,采用投入细砂、浓浆灌注和掺加水玻璃、结合间歇灌浆的综合灌浆法。灌浆后采用五点法压水试验、检查孔取芯、物探纵波测试、钻孔全孔壁数字成像技术等手段检测灌浆效果。结果表明,实施灌浆后,岩体的吕荣值显着减小。灌前钻孔不返水,压水试验无法起压,透水率趋于无穷大的部位,灌后均小于1.OLu。物探检测表明岩体纵波波速灌后为3000-5000m/s。灌浆后岩芯采取率大于95%,帷幕防渗效果满足规范要求。钻孔全孔壁数字成像成果表明,水泥浆液在岩体内沿裂隙运动,灌浆后裂隙充填率高,结石体强度较高,总体灌浆效果良好。
李广强[10](2009)在《红河州金平水电站项目后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的项目在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和效益影响等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评价,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项目后评估是项目周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项目后评估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以提高投资的决策、效益和管理水平。项目后评估可以为投资决策服务,通过项目后评估建议的反馈,来完善和调整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高决策的水平,进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投资效益的目的。项目后评估还是一个学习过程,项目后评估通过对投资活动的成绩和失误进行客观的分析,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投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本论文以红河州金平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取得详实资料和数据,运用项目后评估的基本理论,并依据国家以及水利和电力行业规范和标准,特别是针对小型水电站的规范和标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红河州金平水电站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红河州金平水电站在建设决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指标、自然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价,并且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论文的研究为检验红河州金平水电站建设决策是否正确、检验其工程建设和管理是否规范、所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对环境影响如何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实际参考和借鉴的结论。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为红河州金平水电站业主今后的水电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二、银龙水电站压力前池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龙水电站压力前池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论文提纲范文)
(1)针对某水电站技改工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概况 |
1.2 工程现状 |
1.3 工程任务 |
2 工程改造建筑物布置 |
2.1 工程等别和标准 |
2.2 黄水河取水枢纽现状及整改原因 |
2.2.1 现状情况 |
2.2.2 工程布置情况 |
2.2.3 黄水河主要建筑物修复方案比选 |
2.3 主要建筑物-黄水河拦砂坝 |
2.3.1 坝轴线选择 |
2.3.2 坝体体型结构 |
2.3.3 基础处理设施 |
2.3.4 拦砂坝的稳定计算。 |
3 施工组织设计 |
3.1 施工条件 |
3.2 施工导流截流 |
3.3 主体工程施工 |
4 结语 |
(2)印度尼西亚葛林芝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区域地质简述 |
2.1 地形地貌 |
2.2 地层岩性 |
2.3 地质构造 |
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3.1 新构造运动 |
3.2 地震 |
3.3 区域稳定性初步评价 |
4 一级电站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
4.1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4.2 坝址(拦河坝)工程地质条件 |
4.3 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
4.4 厂址工程地质条件 |
4.5 压力前池工程地质条件 |
5 二级电站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
5.1 坝址(拦河坝)工程地质条件 |
5.2 厂址工程地质条件 |
5.3 压力前池工程地质条件 |
6 天然建筑材料 |
7 结语 |
(3)某水电站调压井水力计算与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调压室概述 |
1.2 调压室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研究的内容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 茅草坝枢纽工程简介 |
2.1.1 主要技术指标 |
2.1.2 工程开发方案 |
2.2 荆竹电站引水系统布置和工程设计 |
2.2.1 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 |
2.2.2 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 |
2.2.3 进水口布置和设计 |
2.2.4 压力引水隧洞布置和设计 |
2.2.5 施工支洞布置和设计 |
2.2.6 调压井布置和设计 |
2.2.7 压力钢管布置和设计 |
2.2.8 荆竹电站厂房布置和设计 |
2.3 工程地质条件 |
2.4 施工组织设计 |
2.4.1 施工条件 |
2.4.2 施工导流 |
2.4.3 施工总布置与施工总进度 |
2.5 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压井水力计算 |
3.1 引水系统水击计算 |
3.1.1 计算方法和工况 |
3.1.2 压力管道特性系数ρ和σ |
3.1.3 判别水击类型 |
3.1.4 最大正水击及其分布 |
3.1.5 最大负水击及负压验算 |
3.2 调压室的设置条件 |
3.3 调压井稳定断面计算 |
3.4 调压井水位波动计算 |
3.4.1 基本数据 |
3.4.2 计算工况 |
3.4.3 正常运行时调压井水位 |
3.4.4 丢弃全负荷时的最高涌波Z_(max) |
3.4.5 丢弃全负荷时的第二振幅Z_1 |
3.4.6 增加负荷时的最低涌波Z_(min) |
3.4.7 各计算工况涌浪水位计算成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分析调压井结构 |
4.1 引水隧洞结构分析 |
4.1.1 衬砌厚度 |
4.1.2 内力计算 |
4.1.3 衬砌计算 |
4.2 调压井壁和底板结构分析 |
4.2.1 计算假定 |
4.2.2 荷载组合 |
4.2.3 计算方法与计算简图 |
4.2.4 井壁底部的定端力矩、剪力和抗挠劲度 |
4.2.5 底板的定端力矩和抗挠劲度 |
4.2.6 对井壁和底板进行力矩分配 |
4.2.7 沿井壁力矩、剪力及环向应力的分布 |
4.2.8 沿底板的力矩分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分析调压井结构 |
5.1 计算软件FLAC3D |
5.2 计算模型 |
5.2.1 建模过程 |
5.2.2 计算参数 |
5.2.3 模型边界条件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5.3.1 模型建立 |
5.3.2 施工第一阶段分析 |
5.3.3 施工第二阶段分析 |
5.3.4 施工第三阶段分析 |
5.3.5 施工第四阶段分析 |
5.3.6 正常运行阶段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农村小水电建筑物破损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小水电建筑物常见的破损类型 |
1.1 引水渡槽的破损 |
1.2 浆砌石渠道的破损 |
1.3 土渠的破损 |
2 农村小水电建筑物破损修复技术 |
2.1 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剥蚀的修复 |
2.2 浆砌石渠道渗漏水的修复 |
2.3 土渠坍塌型破坏的修复 |
3 结语 |
(6)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决策方法研究 ——以于家河水电站更新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小型水电站改造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小型水电站的界定 |
1.2.2 国外小型水电站改造现状 |
1.2.3 国内小型水电站改造现状 |
1.2.4 未来小水电的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分析 |
2.1 山东省水电概况 |
2.2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存在的问题 |
2.3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内容 |
2.4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效益分析 |
2.4.1 经济效益 |
2.4.2 社会效益 |
2.4.3 环境效益 |
2.5 本章小结 |
3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
3.1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改造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3.2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评价体系评价内容 |
3.2.1 电站安全指标 |
3.2.1.1 水工建筑物安全 |
3.2.1.2 金属结构安全 |
3.2.1.3 机电设备安全 |
3.2.2 电站效益指标 |
3.2.2.1 经济效益 |
3.2.2.2 社会效益 |
3.2.2.3 环境效益 |
3.2.3 电站技术指标 |
3.2.4 电站能力指标 |
3.3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指标体系 |
3.4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指标体系指标的量化规范化处理 |
3.4.1 安全指标量化 |
3.4.2 效益指标量化 |
3.4.2.1 经济效益指标量化 |
3.4.2.2 社会效益指标量化 |
3.4.2.3 环境效益指标量化 |
3.4.3 技术指标量化 |
3.4.4 能力指标量化 |
3.5 本章小结 |
4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决策模型 |
4.1 多目标决策理论 |
4.2 多目标决策的一般方法: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
4.2.3 线性加权和法 |
4.3 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决策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1.1 于家河水电站更新改造依据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及国家文件 |
5.1.2 水文地质 |
5.1.3 水工建筑物、金属与机电设备 |
5.1.4 装机容量确定 |
5.1.5 效益分析 |
5.1.6 于家河水库运行方式 |
5.2 权重值的计算 |
5.2.1 各指标按重要程度重新排序 |
5.2.2 权重值的计算 |
5.3 于家河水电站更新改造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值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贵州乌图河一级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
2 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
2.1 坝基渗漏 |
2.1.1 第四系松散层渗漏 |
2.1.2 基岩风化带渗漏 |
2.2 渗透稳定 |
2.3 坝基承载能力 |
2.4 绕坝渗漏 |
2.4.1 左坝肩渗漏 |
2.4.2 右坝肩渗漏 |
2.5 坝肩稳定性 |
3 结论及建议 |
(9)水电站岸坡强卸荷岩体防渗灌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岩体灌浆技术研究进展 |
2.1 灌浆技术的发展 |
2.1.1 国外灌浆技术的发展 |
2.1.2 国内灌浆技术的发展 |
2.2 裂隙岩体灌浆理论研究现状 |
2.2.1 岩体结构理论 |
2.2.2 浆体理论 |
2.3 岩体灌浆材料与工艺研究现状 |
2.3.1 灌浆材料 |
2.3.2 灌浆工艺研究现状 |
2.3.3 灌浆效果的监控及检测 |
第三章 羊曲水电站概况及区域地质条件 |
3.1 羊曲水电站概况 |
3.2 工程地质条件 |
3.2.1 地形地貌 |
3.2.2 地层岩性 |
3.2.3 坝址区地质构造 |
3.2.4 物理地质现象 |
3.2.5 水文地质条件 |
3.2.6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3.2.7 岩溶 |
第四章 水电站岸坡强卸荷岩体防渗灌浆试验 |
4.1 试验的目的与任务 |
4.1.1 试验目的 |
4.1.2 试验任务 |
4.2 试验区选择及其特征 |
4.2.1 试验区选择 |
4.2.2 试验区特征 |
4.3 试验过程 |
4.3.1 孔位布置及原则 |
4.3.2 灌浆材料和浆液控制 |
4.3.3 灌浆工艺 |
第五章 灌浆试验结果及灌浆效果检测 |
5.1 试验成果分析 |
5.1.1 水泥耗量分析 |
5.1.2 较大注入量灌浆方法的综合分析 |
5.2 灌浆效果检测 |
5.2.1 设计标准 |
5.2.2 检查孔及物探检测孔的布置 |
5.2.3 灌浆前后压水试验资料分析 |
5.2.4 钻孔取芯 |
5.2.5 灌浆前后全孔壁数字成像资料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红河州金平水电站项目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项目后评估综述 |
1.2.1 项目后评估简介 |
1.2.2 项目后评估与项目前论证的区别 |
1.2.3 项目后评估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
1.2.4 项目后评估的基本内容 |
1.2.5 国外项目后评估的现状与发展 |
1.2.6 中国项目后评估现状与发展 |
1.3 小型水电项目后评估的特点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论文研究的依据与方法 |
1.4.2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建设决策后评估分析 |
2.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的依据及标准 |
2.2 建设决策依据内容概况 |
2.2.1 工程规划依据概况 |
2.2.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概况 |
2.2.3 政府和群众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
2.3 建设决策的决策过程 |
2.4 建设决策后评估 |
第三章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工程建设后评估分析 |
3.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的依据及标准 |
3.2 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后评估 |
3.2.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
3.2.2 引水隧洞及其地质概况 |
3.2.3 引水隧洞的施工布置 |
3.2.4 引水隧洞的施工方法 |
3.2.5 引水隧洞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
3.2.6 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后评估 |
3.3 压力前池基础工程建设后评估 |
3.3.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
3.3.2 压力前池及其地质概况 |
3.3.3 压力前池基础的施工方法 |
3.3.4 压力前池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
3.3.5 压力前池基础工程建设后评估 |
3.4 厂房基础工程建设后评估 |
3.4.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
3.4.2 厂房基础工程及其地质概况 |
3.4.3 厂房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
3.4.4 厂房基础工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
3.4.5 厂房基础工程建设后评估 |
3.5 其它工程建设简介 |
3.5.1 拦河坝和取水口 |
3.5.2 引水明渠 |
3.5.3 压力钢管道 |
3.5.4 厂房和机组 |
3.6 工程建设后评估 |
第四章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后评估分析 |
4.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的依据及标准 |
4.2 项目组织管理后评估分析 |
4.2.1 项目组织管理概述 |
4.2.2 项目组织管理后评估 |
4.3 项目计划管理后评估 |
4.3.1 项目计划管理概述 |
4.3.2 项目计划管理后评估 |
4.4 项目进度管理后评估 |
4.4.1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
4.4.2 项目进度管理后评估 |
4.5 项目资金管理后评估 |
4.5.1 项目融资管理概述 |
4.5.2 工程造价管理后评估 |
4.5.3 项目资金管理后评估 |
4.6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后评估 |
4.6.1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
4.6.2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后评估 |
4.7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后评估 |
4.7.1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
4.7.2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后评估 |
4.8 工程项目管理后评估 |
第五章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财务后评估分析 |
5.1 财务指标后评估分析 |
5.1.1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的依据及标准 |
5.1.2 现装机方案财务指标测算 |
5.1.3 财务指标后评估 |
5.2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财务风险分析研究 |
5.3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财务后评估 |
第六章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自然和社会影响后评估分析 |
6.1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工程区的自然和社会情况概述 |
6.2 环境影响后评估 |
6.2.1 水文气候影响后评估 |
6.2.2 植被影响后评估 |
6.2.3 地质和水质影响后评估 |
6.2.4 对动物影响后评估 |
6.3 移民安置后评估 |
6.3.1 红河州金平水电站移民安置情况 |
6.3.2 移民安置后评估 |
6.4 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影响后评估 |
6.4.1 经济影响后评估 |
6.4.2 自然生态影响后评估 |
6.4.3 当地居民生活影响后评估 |
6.5 社会和经济影响后评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银龙水电站压力前池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对某水电站技改工程的研究[J]. 刘辉. 中国设备工程, 2020(22)
- [2]印度尼西亚葛林芝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J]. 蒋正伟. 云南水力发电, 2020(01)
- [3]某水电站调压井水力计算与结构分析[D]. 王礼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4]农村小水电建筑物破损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 徐志丹,江泉,蔡新,郭兴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04)
- [5]某水电站扩建工程中压力前池及压力管道的施工技术分析[J]. 吴广辉.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02)
- [6]山东省小型水电站更新改造决策方法研究 ——以于家河水电站更新改造为例[D]. 李孟俊.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7]西藏某水电站前池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J]. 王文革,党冬玲,刘艳领. 西北水电, 2011(02)
- [8]贵州乌图河一级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分析[J]. 王瑞民. 山西水利, 2010(10)
- [9]水电站岸坡强卸荷岩体防渗灌浆试验研究[D]. 孙伟. 兰州大学, 2010(03)
- [10]红河州金平水电站项目后评估研究[D]. 李广强.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