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武术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论文

村落武术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论文

村落武术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李 辉1, 周惠新2, 彭健民2,宋沂凌2

(1.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61043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 新时代,我国乡村形态格局步入大演变大调整时期。通过民族志、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围绕村落武术如何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具有兼容并包性、民族文化性的鲜明特征,两者分别从不同层面与乡村振兴事业相衔接。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将倚靠其两大特征,实现从传统武术到多元产业,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从文化盲从到文化自觉,引领乡村文化自信潮流;从武德教化到社区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三者从多维角度助力推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村落武术;文化自信;产业兴旺;乡村治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同志及党中央领导人为解决好上述“三农”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事业而努力。武陵山片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其中72个县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省级重点县,这里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和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纽带,这里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故而在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村落武术是根植于乡村的一种传统民族文化,村落武术身上携带着该地区村落最原始最鲜明的特色,是最能代表乡村的文化事物之一,在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村落武术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从文化、产经济、体育、教育等多维角度努力带动乡村发展,提高乡村知名度,促进乡村产业化,达到消除贫困,走向小康的道路。

1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特征

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毗邻地区,总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300多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11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8%。武陵山片区由于其少数民族聚集众多,千百年来所衍生发展出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而在这些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中,村落武术文化又有其独具一格的特征,是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代表之一,通过研究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文化,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知武陵山片区当地村落的文化与特征。

1.1 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兼容并包性

历史上,武陵山片区一直是苗族、土家族、汉族等民族的聚居地,民族关系复杂。故而历代王朝都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创建了带有自治色彩的管理制度。在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也集聚各家之长,展现出其独具的魅力特色。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是在多民族聚居地孕育出来的,兼具各民族的特色,这也造就了其不一般的兼收并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更具有发展的潜能,既能保留自身的特色,又能吸收新的“营养”不断壮大自己。

LnY=0.5.56+0.1206LnX1+0.2302LnX3+0.1232LnX4-0.1072X5+0.9.36X7+0.0256X9

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在时代发展中,结合其自身兼容并包特性,使得它慢慢摸索出自己新的发展之路,例如诞生于湖南娄底的梅山武术,它萌芽于原始社会,几经演变,由风格不同徒手套路而变化出名目繁多的刀、棍、枪、板凳、剑、铁尺等器械套路,随着传承和武术人认识的深入,不断提取和融合,梅山武术的特点变得更加鲜明。梅山武术在服务于梅山峒蛮的生产生活、战争、宗教祭祀中不断地增添新鲜的元素,从而得以发展壮大[1]。是梅山武术利用其兼容并包的特性不断传承发展到今日,梅山地区的人们才能倚靠梅山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兴盛当地的武术教育产业,开发风味独特的体育项目发展,带动梅山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在当地的实施。

1.2 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民族文化性

中国传统武术流传于民间,根植于村落,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村落中独有的文化载体,甚至可以成为村落认同和识别的标记。而村落武术是村民们拥有的许多历史记忆中有意识的选择,它主要是由村民在传统的农业文化背景下创造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形式。村落武术从出现开始,就带有民族文化性,这是由于其产生的地理环境造就的,武陵民族地区的各个民族都不是封闭性的民族,各民族文化都有较强的融合异文化的能力,具有与异文化和谐发展的“和谐”文化因子。一方面,村落武术善于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为己所用,尤其是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彼此都带有对方文化特色,具有武陵山地域文化特征,这种多元文化格局,有利于武陵民族地区各民族共性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形成促进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文化机制[2]

《易经》曰:“关乎人文,化成天下。”文化本身就带有教化功能,村落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更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对国人的影响之大十分明显。例如湖南省梅山村落武术的传承使命感或武术人的责任感,使得习练者无论是在练武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其爱国情怀以及礼义廉耻方面都十分注重,并且习练梅山村落武术的武者以及传承者对自身的修行有着无与伦比的自豪感,这是梅山村落武术所带来的影响。村落武术作为一种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它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意识,成为了一个族群的共同心理状态,这在人们共同积极建设现代化村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起到了凝结众人,团结一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出了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文化价值。

2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助力作用

武陵山片区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和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纽带。本区域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武陵山片区农村家庭存在多个维度的贫困,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多维贫困家庭达到了70.9%,重度贫困家庭达到了40.1%;多维贫困指数较高,其中燃料、人均收入、教育年限对贫困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地区各贫困指标差异不同,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怀化及湘西自治州的农村多维贫困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武陵山片区迫切需要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而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作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武陵山片区的整体发展理应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推动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2.1 推动武陵山片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征。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中国体育市场的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行业的制度。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3.1.2 发展村落武术健身产业

新闻摄影是一项以视觉形象为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反馈的活动,需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同时,在新闻摄影过程中,也可对其真实性进行划分,即事实层面真实性、生活层面真实性、历史层面真实性及艺术层面真实性等。

村落武术作为当地村落的标志之一,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成为独特的竞技表演武术,进而吸引游客来村落观赏游玩,带动起村落的旅游业、村落武术周边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体育经济产业。例如湘西苗族的苗拳,以其观赏性极强的“上刀山,下火海”——苗刀表演,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既提高了村落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又带动了村落的经济产业,例如客栈住宿、苗银首饰装饰品产业、苗族服饰产业、苗寨餐饮产业等众多周边产业。另一方面,村落武术可以借其自身的健身娱乐特性,开办一系列的体育健身产业,例如开办武术道馆、经营武术学校等,还可以发展武术用具、武术特色服饰等周边副产业,开办一系列的武术比赛、武术表演等,将村落武术的多种特性发挥出其最大价值促进当地乡村特色体育产业发展。

2.2 引领武陵山片区乡村文化自信潮流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3]

就目前来看,新闻摄影作品大多以图像形式向大众展现新闻事件及新闻信息,通过冲击大众视觉感官,加深其对新闻内容的印象。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新闻摄影质量,充分发挥新闻摄影对提高新闻节目观赏性及时效性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从积极运用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入手,有效融入新闻现场,拍摄出具有艺术效果的新闻图片。

中国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而农耕文化的传播范围最广的是集落和村落之间的交流,使得村落武术的传承只是小范围的以家族形式继承下来。其实村落武术的传承性主要是形式上,村落武术的传承形式即家族的传承和师徒的传承。在这种传承中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师徒的传承中要做出这样的形式,内容也有一定的传承性,这些村落武术特有的民族文化性不仅仅只是传承传播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当地的乡风乡俗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例如习练太极拳的人多内敛沉稳,乡风自然和谐,习练大成拳的人多刚正守礼,乡风团结有序,由此可见,村落武术的民族文化性对武陵山片区的乡村区域治理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促进武陵山片区乡村社区治理有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后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为具体部署和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文件指出:“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由此观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农村社区的治理有效。

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29:21;年龄段在27岁至88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57.98±1.64)岁。

村落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教化功能依旧存在,习武者不仅仅只是学习武术招式强身健体,还要懂得尊师重道、谦逊礼让、遵守规则等优良品德,从精神上塑造人的正确价值观。武陵山片区乡村错落分布,若是想达到有效的乡村治理,则需要建立乡村一致认同,提高乡村人民的整体素质,使得村民们愿意配合政府的战略协调,建立良好的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乡风文明,打造武陵山片区现代化乡村。而村落武术正好以其教化功能,规范了习武者的言行举止,强健了习武者的体魄,丰富了习武者的精神生活,从本质上改善了习武者的认知,提高了习武者的精神层次,树立了良好的精神形象,带领村民一起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3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实现贫困乡村美好生活蓝图,是当下人民迫切的需求。武陵山片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对象,响应十九大报告中的指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而武陵山片区多少数民族聚集,沉淀了无数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村落武术作为其中之一,对武陵山片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共同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作用。为此,村落武术从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两方面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大限度的帮助武陵山片区人民实现美好乡村生活。

3.1 从传统武术到多元产业,创新发展村落武术现代化产业

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4]。武陵山片区地处偏远,乡村发展缓慢,教育落后,所以一般村民大都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微,造成了一种“文化盲从”的现象,与当地人谈起如何进行乡村振兴这个问题,人们大多都是只能根据普遍乡村建设政策,想到促进农产品销售、发展旅游产业等方面,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独特存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在于信息闭塞,村民认知过浅。村落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应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提供优质载体,建设美好乡村牢固基础。

3.1.1 发展村落武术教育产业

在上述三个方程式中,c表示溶液的初始浓度,g·(100 mL)-1 H2O或g·(100 g)-1 H2O;ceq表示平衡时的浓度即溶解度,g·(100 mL)-1 H2O。由于是亚稳相晶体,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19 ℃时溶解度达最大值,为0.151 8 g·(100 mL)-1 H2O,为了计算方便,将50 ℃时MgCO3·3H2O的溶解度约等于0.151 8 g·(100 mL)-1 H2O。

在古代,人们习武多是为了保家卫国或看家护院,故而武术教育方面多倾向于搏斗技巧,当今时代,国家强盛,军事发达,传统的村落武术教育方向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现如今每个家庭中最为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父母不仅会督促孩子的学校课程学习,还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和积极的兴趣爱好,而村落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之一就是强身健体,再加上现在二胎政策开放,教育产业作为当下最火热的产业行业,村落武术教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可以参考跆拳道,对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稍作改动,成为适合全民习练的武术,然后编制出适合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段位划分体系与比赛评判标准,兴办武术道馆,武术学校等,让家长们、小朋友们在了解到村落武术积极向上、强健身心的一面后,迅速进入村落武术的学习,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了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例如张家界桑植文武学校的开办,正是遵循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当地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与了解,弘扬了当地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带动了当地的教育产业发展。

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横向的平等关系,具有地位平等、交往方式自由等特点。在与同伴的互动交往中,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学会如何正确地待人接物、如何关心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在与同伴的争执与矛盾中,协调关系,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使之关注同伴的反应、了解他人的感受,进而使幼儿主动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交往策略,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有了新的调整,经济制度逐渐完善,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各行各业人士的重视。由于农村体育产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市场刚刚起步,整个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它所具有的机遇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国农村体育用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市场就有发展,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年上升,人们更加的需要个性化、系列化的产品。可观农村体育的发展日趋娱乐性,健身和休闲的理念成为当下人们的追求,在健身和自然界中达到身心的愉悦与放松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城市人民已经走进富裕生活,物质上的追求已经满足不了这部分人的需求了,而精神与肉体上的放松享受成为了社会潮流趋势,故而带动起健身产业的发展,并有健身房与多种体育项目结合扩展。江泽民主席曾视察武当山地区,观看了武当武术表演后说:“武当太极拳很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都要练,应在全社会推广。”由于村落武术的发展已经由保家卫国转变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强身健体,因此,根据“全民健康”的号召,武陵山片区的乡村人民,可将村落武术带进健身房,方便人们健身需求的多种选择,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也服务于武陵山片区的产业化振兴,满足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

当代中国村落武术的发展在这个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应该说风头激进。村落武术的诸多优势正在被世界认可,被国家重视。2016年至今,中国武术、太极拳多次被写入国家层面的最高纲领性文件之中。武术的国际化组织已经达到和超过150个国际会员国,武术已经成为最具中国标识的中国文化符号。借助文化产业化、体育产业化发展时代激励,与中国村落武术的各种赛事更是此起彼伏。可以说,当今的中国村落武术无处不在。小到乡镇的集市活动,大到国家的文化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村落武术的文化身影。

3.1.3 发展村落武术娱乐产业

村落武术既是优秀传统文化,还是能让人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由此,可将村落武术带进学校课堂,从孩子培养起,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孩子从心底里产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感。例如在湖南娄底新化县,当地最为出名的为梅山武术,当地政府已经下发文件,让梅山武术这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了解并学习梅山武术,不仅如此,还规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达到不同等级的水平,现如今,新化县不论男女老少,皆能打出梅山拳法,且熟知梅山传统武术文化,谈及梅山武术时,当地村民皆有说不出的自信与自豪!

3.2 从文化盲从到文化自觉,建立村民文化自信

提起农村产业,大部分人一般只会想起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这一现象的产生来源于中国千百年来对农村的固定认知,认为农村教育水平低,文化素养低,不像城市可以多元化发展,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乡村可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如建设村落武术特色乡村等,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的服务供给。武陵山片区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其衍生出的多种优秀村落文化里,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村落武术,而多数村落武术不为大众所熟悉,由此可以村落武术为切入点,进行多元化的繁荣发展,为武陵山片区开展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产业振兴。

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起源于村落,故而其招数形式大多来源于生活,观赏性极强,且具有趣味性。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那么在精神丰富的需求上,娱乐业是前景发展乐观的一个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是提倡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积极开发如苗族的“舞拳舞棍”、“上刀山下火海”,湘西地区的“赶秋节”,张家界的“鬼斧神工”等传统武术文化项目表演,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借助其价值极大的观赏性,根据当代人的审美风格,可与舞蹈艺术家、舞台剧艺术家等合作,对村落武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或改编,变成适合在舞台或地方表演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对村落武术的了解与认知,一方面打响了村落武术起源地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的经济事业。例如每年立秋日在湘西举行的赶秋节上苗族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一方面打响了武陵山片区村落的知名度,带动起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经济振兴!

1.讲练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授课教师对基本礼仪规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综合详细阐释,通过课件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规范,对其内容精炼讲解,安排学生分组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等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通过亲身体验关键环节,加深对礼仪规范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发展势头,但我国仍然是一个文化强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大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实力的日益增强不相称这一事实不容忽视。通过村落武术这个媒介,使得武陵山片区乡村人民从文化无知到文化自觉,只有当地人对当地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有所认知,方能实现文化振兴,提升人们文化自信,打造现代化特色乡村。

3.3 从武德教化到社区治理,实现乡风文明建设

中国文化有“重武轻文”的历史,如早在先秦就有“四时讲武,三年大习”的时尚,也有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重文轻武”大统的思想潮流。但中华文明都以教化的思想传统闻名于世。文,可以教化,武,同样也可以教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史,流淌着的就是一种“仁”、“礼”的教化之水,从而哺育着世代炎黄子孙而成就其礼仪之邦。受其浸染的村落武术也同样如此,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技艺,而更是一种教化。它重在对人、对生命、对自然宇宙的理解与体悟,重在对人的心灵德性、人格身躯的涵养与化通[5]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提出:要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而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起源于多民族聚居村落,其教化思想源远流长,它所关注的是对人的心灵能力的整体塑造,通过感性的身体运行形式对人的血气、情感、身躯和欲望趋向进行涵养,并使他们相互融渗、化通,从而使习练者受到一种全面的教化,获得一种新的、创新性的品质[6]。生活在武陵山片区村落的村民们通过向当地的拳师拜师学艺,习练当地传承的拳法武术,一方面锻炼了体魄,益气养神,一方面还接受了武术传承中的武德精神构建,树立起整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武陵山片区,湘西土家族以骁勇善战、民风彪悍著名,在保家卫国的历史战争中,土家族人民激发了民不畏死的民族精神,推动了土家族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在战争结束后,这种优秀民族精神一直烙印在了土家族武术中,烙印在土家族人的生命中。

但只有小部分村民如此,是无法构建起振兴乡村的事业框架的。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保障,仅仅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要将群众动员起来,通过习练村落武术,丰富自己的个人精神世界,了解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激起对自己家园与民族文化的骄傲与自信,激起对自我认知的骄傲与自信。在湖南邵阳武冈,当地最为出名的为大成拳,大成拳以能打出名,发展至今全国已有167个分会,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管理各分会及其拳师与会员。大成拳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发展至今,与其优秀的内在文化教化与精神传承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在大成拳文化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闭关文化,在学习大成拳的过程中,一般有四次闭关,每一次的闭关都极为庄重与严肃,要求也是极其严格,在闭关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服装等外在条件全部统一,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每天进行系统的深入学习,在为期四到五天的一次闭关结束后,出关时,师傅会布置下要求,下一次闭关之前,需达到要求方可继续,这样系统规范又严格的闭关文化,吸引了许多人前来闭关学习,学员也在闭关中学会自省,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作风,学会艰苦朴素、与人为善,在武冈大甸,村民们也更加规范自身的行为,以一个良好的面貌接待每一位前来学习的大成拳的人。大成拳通过其与众不同的武术文化,良好的促进了邵阳武冈的乡风文明,对每一位村民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教化影响,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在美国,人们曾称赞斯各格兰德的作品超越其他一切图像艺术作品。斯科格兰德自己也认为,她的作品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仅是她的努力,也需要观众的努力。她本人曾指出:“强迫症式的重复是我的创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元素。”

4结语

武陵山片区经济贫困,地势险峻,村落众多,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地区之一。武陵山片区虽然贫困,但其人杰地灵,沉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经过历史积累而来的兼容并包性和民族文化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村落、促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做出对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助力,并从文化教化、产业经济扶持和乡村有效治理三个方面,借助国家政策、政府支持以及武陵山地区广大群众的期望,深入乡村基层,挖掘村落武术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发展村落武术经济产业链群,弘扬与传承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的优秀文化精神,促进武陵山地区乡村有效治理,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为武陵山贫困地区人民实现“2020年全面迈进小康生活”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惠新,罗沅洲.中国村落武术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6):27-32

[2]段超,王平.武陵山民族地区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4):1-5

[3]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7):5-9

[4]鲁言.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J].红旗文稿,2016(6):24-27

[5]李琼.传统武术保护传承的实施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7(36):178-180

[6]王岗,潘冬法,包磊.中国武术的当代势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27-32

[7]王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3):29-32

Contemporary Value of Village Wushu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Hui1,ZHOU Hui-xin2,PENG Jian-min2,SONG Yi-ling2

(1.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Judicial Police,Guangzhou 510430,China;2.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0,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and village martial arts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s originating from villag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juvenation strategy. Through ethnography, grounded theor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how village Wushu can help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juvenation, Wuling mountain village Wushu h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sion and national culture,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rural rejuvenation from different levels. Village Wushu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will rely on its two characteristics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Wuling Mountain. From the cultural blind obedience to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eading the rural culture self-confidence trend; from the moral education to the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wind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thre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career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martial ar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dustrial prosperity; rural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3X(2019)05-0069-05

收稿日期: 2019-03-15

作者简介: 李辉(1985-),男,湖南郴州人,讲师,硕士

通讯作者:

周惠新,副教授

回到家,想起吴小哥把我错认做古大富,感到挺可乐,我这人长得很有特点,宽额头,尖下巴,两只耳朵一大一小,一只牙还是外包牙,这些特点也算是万里挑一了,想不到居然还有跟我长得相像的人。下午,我睡了一觉,正要出门,那个推轮椅的女人找到了我。女人说她叫吴小红,是民政局吴局长的妹妹,坐轮椅的是他们的父亲吴小哥。我说怪不得看着有些眼熟,原来你哥是吴局长。吴局长来看过我哩。说着,我拿出了那只卓越牌的门球棒:这还是你哥送的哩。

研究方向: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课题,编号:16BTY078; 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课题,编号:16YBX009

标签:;  ;  ;  ;  ;  ;  ;  

村落武术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