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雷强论文_雷强,罗勇,蒲霞春,刘容竹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雷强论文_雷强,罗勇,蒲霞春,刘容竹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雷强 罗勇 蒲霞春 刘容竹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PICC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评定并分析工作质量。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要低,护理工作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PICC;护理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erapy nursing group 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PICC).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PICC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randomized sequential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vein treatment nursing group. Observe and recor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assess and analyze the quality of work.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therapy nursing group 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ICC care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intravenous treatment care group; PICC; quality of care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23-0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针对长期治疗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可准确避免多次穿刺对患者静脉血管及皮肤造成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影响[1]。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辅以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并促使临床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本院就40例PICC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开展研究,旨在为明确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PICC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2岁,平均(46.5±1.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3岁,平均(46.4±1.5)岁。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t检验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由医务人员自发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围绕PICC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商讨改进方法;(2)实施培训工作。由一名具有管理能力及综合能力强的人员作为小组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接受培训工作,将静脉事件护理、静脉结构、静脉并发症及预防等相关信息进行讲解,全面提高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3)实施护理。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包括静脉穿刺、冲管、换药及拔管等,尽可能避免内外在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高穿刺质量;(4)加强质量监管工作。有1-2名小组成员专门负责记录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后根据相关标准及时进行整改,共同提高其整体工作能力。

1.3 研究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后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工作质量以医院自制的工作质量评分调查表为判定标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工作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在处理数据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9/40),其中实验组静脉阻塞1例、穿刺点感染0例、出血0例,对照组静脉阻塞3例、穿刺点感染4例、出血2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x2=5.600,P=0.018)。

2.2 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0.14±1.05)分,对照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73.04±1.16)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t=69.121,P=0.000)。

3 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长时间保持统一姿势或动作,一旦出现较大幅度动作,便有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影响治疗顺利实施的同时,对患者造成损伤[2]。因此,临床有必要给予其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侧重于静脉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是临床针对部分经静脉治疗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通过成立干预小组,制定系统化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标准,使PICC护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并尽可能减少内外在因素对患者自身造成的影响,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3]。本研究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护理工作质量经小组干预后得到有效提升,表明临床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使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在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院发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谈英, 童春梅. PICC在临床中的护理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0):26-27.

[2]陈松莹. 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7):156-157.

[3]邓燕婷.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3):164-165.

论文作者:雷强,罗勇,蒲霞春,刘容竹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雷强论文_雷强,罗勇,蒲霞春,刘容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