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518000
摘要: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每年有大量的建筑工人死于建筑安全事故。这是由于很多建筑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没有将安全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当下我国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的环境下,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要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之中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在安全管理模式上予以重视。对安全管理模式重视,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员伤害,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安全管理模式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也做了保证,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企业对安全管理进行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以来建筑行业也提出了很多的方案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存在着不规范操作、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得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目前,如何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仍然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从目前存在的情况来看,建筑施工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仍时常发生。一旦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也会危及到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1施工现场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点表现为:第一,高空作业较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每项环节会常常出现高空作业的情况,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求作业人员具有较强心理素质,正确掌握高空作业的安全要求。第二,露天作业过多。与其他行业比较,建筑施工极易受气候影响,如冬季寒冷和夏季酷暑等,使建筑施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第三,交叉作业的频繁出现。建筑行业和其他行业存在一定差异,即每项工作内容有明确顺序,在整个施工过程,各项工作内容常常需要同时进行,或者在交叉状态下进行,从而对现场安全生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总之,建筑施工是为完成固定产品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进行作业,施工现场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工序复杂、工期明确、危险性作业多等特点,因此,为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要优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2案例分析
以某市建筑工程为例,其建设时间为2014年2月10日,在其施工过程出现高处人员坠落事故,导致3人死亡。在该建筑主体结构中,其主要是以钢结构为主,钢屋架的跨度达到27米,南北长度为63米,有七个节间,各钢屋架的间距达到9米,屋架上部属于型钢檩条,其间距2.8米,檩条上部进行钢板瓦的铺设。截止10日前,整个项目实现51-52轴节间铺设,在10日进行钢板瓦的持续铺设,在然后第一块板后,未对其进行固定处理展开第二块板敷设,以便于缩短其施工时间,由于两块板除了会增加其面积、重量之外,还会出现操作不便的情况,当5名施工人员进行钢檩条的用力推移后,因上部施工人员没有系安全带,且下方未进行安全网的设置,导致3名施工人员从33米屋面坠落。在对进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为:第一块板完成铺设后,未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即展开下一项施工,使其连续作业呈现较大危险性;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相关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属于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安全管理未落实、缺少有效安全教育等,均会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需要施工企业予以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引导建筑企业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是管理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对建筑施工管理正确观念,就不能正确推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加强自我的管理,鼓励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塑造一种积极的环境。建筑企业不能把安全生产作为一个需要克服的任务,而应该把安全生产当做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有主人公意识,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应该出台关于安全生产的制度性文件,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的保证,让每个员工的义务都明确,方便监督部门对员工的管理。企业要注意的是,安全生产制度不应该是有惩无奖的制度,对于积极主动的员工,企业对他们应该加以褒扬,激励这些员工做得更好。
2.2建筑企业需要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方针,只有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施工管理的过程有根有据。在目前建筑施工进入新时期的过程之中,建筑施工相关的企业需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则,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来完善配套的制度。这项制度一般包含了很多的方面,岗位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激励制度都是这项制度的分支部分,这些分支制度保证了施工者的每个行为都有迹可循,能让管理者在每个环节之中都根据准则管理施工者。在责任细化的情况下,各个部门之间联系更加的紧密,也让员工明确了各自的安全职责,需要做的安全工作。但是管理者需要注意,建立健全一个制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根据制度实施之后员工的反应、实践的情况来逐步对制度进行调整,最终打造一个理想与现实良好结合的安全制度。在制定好制度之后,施工企业自身也要积极进取,不能满足于当前的状况,要经常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考评,进行自我评价,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并逐步改进原有的管理体系。
2.3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安全教育是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加大现场的安全教育力度,施工人员入场前要做好进场安全教育,作业前要开展班前安全教育活动和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在施工人员耳边时时敲响安全警钟。
2.4重视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
施工单位应该加大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做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策略。对于设备采购人员不能让他们因为费用的原因而采购一些不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要求或者带有缺陷的设备。对于存在较大危险的施工,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确保相应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2.5制定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使用大量的施工设备,设备安全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管理,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措施:一、作业人员将施工设备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之后,要将设备关键部分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施工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二、维护和保养所需要使用的配件、油品进行严格的控制,切忌使用不合格的产品而导致功能受到影响;三、对于设备所存在的故障、问题要及时的修理,要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四、在施工中要时刻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五、检查设备的安全配件是否齐全和可靠,防止带病使用的情况;六、监督检查人员要做好设备的检查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整改,并监督整改措施的及时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一旦存在有安全隐患会导致工程安全生产无法保证,甚至还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所以在工程实践中要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对安全管理进行优化,提升人员安全素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俞德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J].居舍,2017(31).
[2]蔡晓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
论文作者:徐巧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制度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作业论文; 设备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