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心医院
【摘 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在治疗耳石症眩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耳石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行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列为观察组;另外40例应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列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1周、1个月后复查,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1周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个月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减轻患者复位后的不适。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所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性前庭疾病[1],约占全部眩晕疾病的17%-52.2%。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发作时多伴有眼震。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症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复位后仍然会出现头晕症状或不易缓解的不适感,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的困扰。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耳石症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用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我院门诊耳石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行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列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5.29±4.88)岁;后半规管BPPV26例,水平半规管BPPV10例,前半规管BPPV4例。另外40例应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列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08±5.32)岁;后半规管BPPV28例,水平半规管BPPV10例,前半规管BPPV2例。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对照组:后半规管或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进行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进行复位。
Epley法:患者取坐位,医师手扶患者头部将头向患侧方向旋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快速仰卧,头于水平面呈30°,将头缓慢转正,继续向健侧旋转45°,最后缓慢坐起同时保持头位前倾30°,每个体位保持1 min 或直至眩晕消失。
Barbecue滚转法:患者从仰卧位连续向健侧翻转三个90°体位,每一体位待眩晕消失后再做下一体位。每个体位保持1 min 或直至眩晕消失。
观察组:在手法复位基础上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15mg口服,疗程为1周。
手法复位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记录患者的眼震情况,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保持直立位48h,之后恢复正常活动。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方式,于治疗后1周、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发布的耳石症疗效评估标准提出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验(-);有效:眩晕明显减轻,仅在头部变动时有轻微短暂眩晕感,或眩晕消失,但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不平衡感,Dix-HallPike试验仍有诱发性眼震,但较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数)x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统计资料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1周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自限性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多由患者体位的改变所诱发,其发作具有潜伏性、短暂性及疲劳性等临床特点。BPPV的发病率约为2.4%[3],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的2-3倍,本研究资料患者年龄多在50-65岁之间,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2.3倍。
BPPV临床中分别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BPPV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BPPV多由于外伤、炎症或内耳迷路的缺血性病变引起。正常情况下脱落的耳石被迷路的暗细胞及壁细胞吸收,耳部疾病患者随着耳石脱落数目的增多,不能被机体吸收,沉积聚集达到一定阈值即引发眩晕。临床上根据受累半规管的部分,将BPPV分为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及多管受累的混合型四种类型。由于后半规管在人体直立位时处于重力的最低点,耳石最易在此处沉积聚集,故此类型发病率最高。本研究中后半规管BPPV占总病例数的67.5%。
既往大宗病例研究报道表明,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一种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复位后容易复发,需要反复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的困扰。甲磺酸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类衍生物,可有效扩张血管,对耳石症患者具有改善内耳循环和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作用,进而消除内耳淋巴水肿。同时可显著增加脑、内耳前庭和耳蜗的血流量,减轻迷路积水,从而消除眩晕症状[4.5]。本研究表明,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后患者1周、1个月复查有效率较单纯手法复位组明显增高(P<0.05),证实联合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由此我们认为手法复位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治疗对BPPV的效果是肯定的。10例无效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半规管解剖变异或复位过程中耳石部分粘附于膜性半规管未能按预期方向全部排出。同时我们嘱患者复位结束后48 h内保持头部直立位以阻止耳石返回到半规管,由于部分患者医从性较差也可能是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对于BPPV疗效确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样本较少,同时并无远期疗效随访,因而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2]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贵阳)[J]. 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3]刘开福.盐酸甲磺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伴有1 级高血压眩晕症58 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44-146.
[4]时国臣,韩增鑫.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19-21.
[5]李艳成,庄建华,徐瑾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6):414-417.
论文作者:彭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耳石论文; 患者论文; 手法论文; 疗效论文; 甲磺酸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内耳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