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制度研究_全民健身论文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乡体育协同发展制度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城乡论文,视角论文,制度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4-0016-04

      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中,为体育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为河北体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在体育发展中,长期的城乡体育的二元结构一直以来是阻碍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缩小差距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禀赋,考虑乡土风俗,从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和切实的体育需求出发,把城镇体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选择性地在农村地区推广,建设农民自己的健身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体育活动,建设农村用得上的体育场地设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是体育发展的新方向。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书籍、光盘和计算机检索等方法,系统查阅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统筹发展理论和协同发展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查阅了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体育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以及体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等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 实地访谈法

      2013-2014年期间走访了河北省13个县、区,访谈了部分主管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处长、科长以及乡村文体活动点的负责人,共计45人,了解体育健身需求、场地设施及服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1.3 数理统计法运用

      采用Excel对收集到的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场地设施情况进行客观量化分析。

      2 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解析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协同是研究复杂系统在外在参量的驱动和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下,协调不同社会主体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城乡体育协同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在体育发展方面从充分调动各自内部自主发展力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管理制度协同、组织机构对接,形成城乡体育互助互益,协调共进,有目的、有选择地寻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发展途径,形成城乡体育层次性、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强制发展,更不是搞城乡平均化发展。

      2.1 河北省城乡体育发展的取得的成效

      2.1.1 完成城乡体育健身路径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实施的“雪炭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支持各地新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加强建设小型、多样,群众就近、就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城乡体育场地二元化结构逐渐缩小,第六次场地普查数据表明河北省共有全民健身路径25524个,全民健身步道99条、登山步道26条,户外营地22个,河北省乡村场地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城镇场地数量,占场地总数的51.85%。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100%的乡镇和6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2]。

      2.1.2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了城乡群众体育工作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河北省城乡体育深入开展体育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活动。积极推进公办体育设施(含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2015年可供使用的公共场地达到全省体育场地总数53%以上[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每年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120项以上、中小型活动8000项以上,201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重达到34.2%,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人数达到90%以上。

      2.1.3 强力打造体育产业基地,拓宽体育产业发展领域,促进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

      全面提升“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的整体规模和档次,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体育用品与相关产品制造、体育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体育培训与教育等业态。在环京津的11个地级市和80多个县(市)进行统筹规划,目前全省在建和筹建体育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约600亿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扶持发展市场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与示范企业,打造了一批现代化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企业。集中推进了以河北奥体中心为龙头的四大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廊坊的渔具生产及会展业、保定的健身长廊、张承地区的冰雪休闲吸引着京津地区的体育消费,拓展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领域,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从政策上提供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保障,京津冀体育产业消费一卡通也正在积极酝酿中,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2.2 河北城乡体育发展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分析

      2.2.1 城乡体育设施差距

      从城乡体育场地设施看,河北省大型场馆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沧州、邯郸、邢台、衡水、张家口和承德等11个市,虽然张家口的崇礼县有河北省最大的滑雪基地。但是从全省来看,大多数县、镇(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都难以与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相比。根据2014年我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河北省共有体育场64770个,一些大型的体育馆、游泳馆、综合房馆、高尔夫球场等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如表1所示,农村体育场地面积仅占体育场地总面积的31.42%,城镇体育场地面积是城镇体育场地面积的2倍还要多[3]。在全民健身路径体育设施方面,随着体育彩票公益金的逐年增加,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占51.85%,城乡全民健身路径差距逐渐缩小,但仍然存在农村地区覆盖低、使用效率和水平大大低于城区的情况[4]。

      

      目前,全省174个县市区全民健身工程总数达到25524个,使100%乡镇和60%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路径。行政村中有篮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健身房、游泳池等体育设施近2600多个,这些体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但随着农民的体育健康多样化的需求,体育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设施陈旧等问题日益突出。河北省农村体育状况调查显示,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空地健身的人群达到了63.5%,而选择健身路径的人数仅占到了10.14%[4],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必然会造成城乡体育发展失调,不利于城乡体育的协调发展。

      2.2.2 河北省城乡体育场地分布差距大

      如表2所示,河北省分布在乡镇/村的体育场地数量占到了体育场地总数的46%,比北京天津略高,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河北省乡镇/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大多为空地或全民健身路径[5]。鲜有像样的供居民锻炼的体育场、小运动场等能急需的体育场地设施,其分布在居住小区/街道的体育场地所占比例,不到北京、天津同类体育场地分布所占比例的1/3。今后在城乡协同发展中,县(市、区)城市街道和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体育场地设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3 城乡体育投入、管理与体育组织的差距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体育系统对体育场地的投入总计为131585万元,共建设体育场地设施148个[6],从投入的情况来看,城镇和乡村有着巨大的差距,投入在城镇的金额占到了总投资的83.6%是对农村投入的4倍多。城乡体育在投入方面的差距很大,城乡联动协同机制和规划尚未建立,造成体育发展程度、结构和布局上各自为政、孤立发展的问题。

      目前河北省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县、市、区采用的体育管理手段和方法存在差异,体育政策也不尽相同。城市的管理严谨而有序,乡村的管理大多处在无序的状态。另外河北省城乡体育指导员的分布比例为2.3∶1,这也反映出河北省农村体育管理和体育组织的匮乏[6]。完善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充分发挥省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市、县(市、区)依法依规普遍建成单项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引导体育社团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活动,全面提升社团管理水平。推进乡镇(街道)体育组织和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大对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和社区俱乐部的支持力度,已经迫在眉睫。

      2.2.4 尚未形成体育项目体系,结构不平衡

      近年来,河北省虽然已经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社区、乡村街道、公园、健身长廊等都布置了体育健身设施,但是这些体育设施的供给,尚未考虑广大人民的健身需求和实际的健身偏好,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健身器械成了晒衣晾被的工具,根本没有发挥健身的作用。现有的体育项目供给单一,突出地域风情和地方健身偏好的体育项目开放扶持力度不够,基础体育活动组织不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开展不足,另外,目前河北省体育场地中,其他系统体育场地的投资额最多,占52.27%;其次是教育系统,占26.5%,而由于缺乏对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部分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在运营中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校园体育场地究竟应该如何向社会进行开放,尚未摸索出比较成熟的模式,社区体育设施尚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全民健身工程带来的后期维护问题已经成为难题,这些无疑影响了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进程。

      2.3 从理论视角透视我省城乡体育协同发展

      2.3.1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的《和谐社会》与欧文的《理性的社会制度》的论述中对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思想已经初见端倪[7]。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实际上要求我们从全局性、长效性、发展性、战略性的视角来思考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机制[8]。研究抓好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创新群众体育活动方式。大力培育“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特色健身项目。在民间利用传统节庆创立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广大民众切实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亲民,影响广泛遍布全省的全民健身热潮,真正做到全年有安排、月月有活动、阶段有高潮。创立农村体育发展基金,发动社会力量、体育团体、个人积极投身新农村体育发展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2.3.2 协同发展理论

      协同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各种非平衡状态和不稳定状态,如何通过协调以自组织的方式逐步形成发展空间、时间或结构功能上的有序排列组合。以实现在整个城乡体育发展系统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在相互影响中互相合作、联合或同步的关系[9]。从协同发展理论看,城乡体育的协同发展就是城市、农村从体育这两个子系统之间互促共进、城乡互动、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目前情况看,河北省处于京津冀一体化大发展的历史关口,协同和竞争并存,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河北省在促进城乡体育发展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加快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县工程建设。2013年建设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县工程1280个,各地配套建设800多个。深入开展雪炭工程,目前,衡水市武邑县雪炭工程项目已完成,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雪炭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框架建设、邢台市巨鹿县雪炭工程项目正在积极组织施工。积极开展河北省全民健身“六进”活动,将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到各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同时,加强对省级各行业体协的工作指导,促进城乡体育协同发展。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非常丰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角度看,体育的发展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相一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可持续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供需等方面进行统筹,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的协调发展要以权利、机会均等、资源利益享用均衡作为主要考量[10]。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定下,河北省城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的“三维”角度进行统筹发展、合理布局。坚持“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统筹城乡体育设施均衡发展,积极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城市社区体育示范工程、城市中心广场亮点工程、农民健身示范工程等体育惠民工程,继续抓好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使用高效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11]。城乡体育的协同发展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维度来看,具有互惠、互利、共生等多元化协同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3 建议

      3.1 理顺城乡体育发展体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

      城乡体育协同共进,意识观念先行。因此,要有意识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对相关政府部门、体育企业、体育从业人员以及广大民众进行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乡体育协同意识,理顺城乡体育发展体制,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运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积极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出台相关吸引民间资投资体育场地的相关政策,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或扶植,设计合理的城乡体育合作共赢模式,合作开发建设体育场地,开展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方案设计,在深化政府行政改革、优化政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倾其全力,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体育场地开发建设,重点提升县域的体育场地建设和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县域体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2 创建智库,编制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

      由政府牵头,组建由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城乡体育协同发展智囊团,制定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打破现有城乡二元发展模式,站在城乡体育协同治理的角度,立足于当前城乡体育发展的现实基础,结合健康中国的发展导向和体育供需出现的问题,通过确定区域城乡发展的方向、目标及任务来实现城乡一体来编制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纲要,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城乡体育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冲突进行协调,对城乡体育场地、体育社团组织、体育人才配备、健身服务站点设置等进行统一规划,以实现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完善法规保障机制

      相继制定出台《河北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通知》、《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在这些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研制《河北省城乡体育协同发展制度》、构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衡量标准》、实施体育社团量化考评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改善农村体育缺乏体育组织管理的匮乏状态。

      逐步完善城乡体育发展水平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不定期地召开城乡体育发展经验分享与理论研讨会议,为促进城乡体育的协同共荣提供制度和智力保障。

      3.4 整合城乡体育资源,构建体育项目体系

      利用河北省第六次场地普查的基本数据,建立城乡体育场地设施档案库,结合互联网开发健身服务导向系统,建立“河北省城乡体育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河北省城乡体育服务平台”,互享城乡体育信息,共塑城乡体育协同发展新形象,根据各地风俗和健身偏好,扶持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传统项目,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体系,以此为依托成立项目基层协会组织、健身服务站点,培养基层体育骨干,努力实现农民健身有场地、活动有组织、效果可衡量的农村体育发展态势,缩小城乡体育差距,实现城乡体育协同共荣。

标签:;  ;  ;  ;  ;  ;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制度研究_全民健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