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大的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谁是论文,主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市场最大的主力机构是谁,有人认为是外围游资,有人讲是过江龙资金,其实最大的投资主力是基金。试想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持有一只20亿,一只30亿的基金,加上账面净值的增加,其规模达到六七十亿之巨,有什么其他资金超过它,安信、兴华、裕阳基金对高价网络股的炒作,加上带动的一批中小机构,其巨大的“造市能量”,使一个板块如火山喷发。现在高科技股何以风光难现,一是股价高启,短期想象空间不大;二是安信等面临现金分红、兑现抽资压力极大(安信、裕阳、兴华三家基金分红现金超过20亿元)。
这样给了介入其他板块的基金一个极佳的表现机会,去年底业绩平平的一批基金,本次大多不分红或少量分红,近期无后顾之忧,近一段时间净资产增值较快。已经有能力“另立山头”,大盘股和次新股板块中有其身影,加上同样的一大批在冷门股中获利甚少的机构,开始抢夺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升的个股突然“变脸”,并不是拉高指数掩护高价股出货(当然获利机构会减磅),而是“微利户”在做大自己的“蛋糕”,虽然总的成交金额减少,但涉及拉升的个股交投却异常放大。从大盘看上升是“量价背离”,至于上涨的个股,大多是“量价配合”的,主要是低价股市值低,在总量上显得偏低,但对指数抬升作用更大。
这一轮以中低价股为主体的上升行情会如何演变,一是达到股价结构的某种相对合理,里面的机构账面也有较多的盈利,这时落袋为安的心理占上风,涨升的动力趋弱,二是市场随指数走高介入的资金减少,拉升的主力“见好就收”,大盘出现类似高价网络股调整时的突然大幅振荡,一般而言大盘股拉升如波动过大,再度上攻难度很大,机构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尽力避免出现大振荡,由于缺乏明显的持续领涨品种,对指数在何处调头不容易把握,这和做主流板块行情有明显差别。但对具体的个股还是能看出的,可适当打一点提前量,如果真的到了阶段性顶部,转折会瞬间就完成,只要看一下亿安科技、海虹控股等的走势,就可明白利润和风险是“一念之差”。
现在关键是对股票排一下队,看清楚是“机会股”还是“风险股”,主要从本轮涨升的力度去判别,既然机构在试图“利润平均化”上做文章,则除了质地确实极差的个股,眼光也要在这个范围内关注。从时间角度看,上升已持续了相当周期,除了1996年和1997年的大行情,本轮上涨延续的时间不算短。从挖掘的品种看,选择就相对容易,今后一段时间能买到更便宜的,干脆就不做了,反之放着有把握获利的个股,就大胆留着。
没有集中热点的大盘表面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实际遵循着“利润平均化”的角逐,在有暴利股时,大量资金畸型堆集在少数强势品种上,使其在短期走完牛市,如果行情在主流板块退潮后结束,其他大多数个股难有表现机会,以往许多次上升走势大多以一个题材板块的崛起和回落左右涨跌。目前看来随着机构介入的数量增多,其涉足的板块和个股众多,就不会甘心充当“配角”,近期大批放量走强的个股涌现,就是在追逐“利润均等”的冲动下,强势充当不推升大盘的动力,这里不需要领涨股,介入的机构在拉升到预期的目标位后会自动进行调整,而尚未走完过程的,当然也将顽强向上冲击。
随着投资基金分开的拉开序幕,不少基金的力量开始此消彼长。安信、兴华、裕阳三家现金因分红需调头寸,其市场影响力将下降,净资产值大幅减少。而去年底徘徊在面值附近,不分红或分红甚少的一批基金,目前净资产增加迅速,资金实力大为增强,大规模的补涨行情也有这一轮市场主导权的因素在内,从短期看基金操作风险的不同获利会有较大差异,从较长周期看,持有较多股票和较强市场分析能力的大机构,利润水平大致会趋同,目前的走势,是大资金在“互相较劲”。如果对市场了解得比较深,就可对指数淡化,而是要善于利用机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