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药供科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室收集的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特点。结果:89例病例中男性者35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12~68)岁,平均年龄为(52.6±10.3)岁,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无、不详以及家族药物不良反应不详者比例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注射剂为痰热清注射液、脉络宁注射以及生脉注射液等;89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系统损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害;比例分别为47.2%(42/89)、30.3%(27/89)、14.6%(13/89)、7.9%(7/89)。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需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院各职能部门需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临床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08-02
中药注射剂是从中医药制剂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剂型,该剂型不仅保留着中医药自身特点,又对中药传统给药方式进行改造,使得中药制剂能直接进入机体、器官以及血液,临床吸收和作用加快,特别是对昏迷、抢救以及无法口服的患者便于其临床使用[1]。注射剂一般不需经过胃肠道吸收,不受食物或消化系统影响,所以作用可靠且使用剂量准确。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不断使用,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日益增加。文献报道,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自身质量密切相关,但多数是因患者过敏体质或过敏物质引起[2]。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合理使用,本文回顾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室收集的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特点,以便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加依据,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室收集的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进行观察,不良反应均经医院质量检验管理小组查验评估为合格。89例病例中男性者35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12~68)岁,平均年龄为(52.6±10.3)岁。
1.2 方法
科室建立不良反应研究小组,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进行筛查,总结和分析不良反应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累及器官以及注射剂类型。
1.3 观察指标
分析统计出中药不良反应性别比例、年龄大小(12~30岁、30~50岁、50~68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0~30min、31min~1d、≥1d)、不良反应出现部位(皮肤、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既往不良反应发生史(有/无/不详)、药物不良反应家族史(无或不详)、用药数目(单用或联合用药)。
2.结果
89例病例中男性者35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12~68)岁,平均年龄为(52.6±10.3)岁,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者1例(1.1%)、无者42例(47.2%)、不详者46例(51.7%),家族药物不良反应无者12例(1.1%)、不详77者例(1.1%),既往药物不良反应无、不详以及家族药物不良反应不详者比例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注射剂为痰热清注射液、脉络宁注射以及生脉注射液等;89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系统损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害,比例分别为47.2%(42/89)、30.3%(27/89)、14.6%(13/89)、7.9%(7/89),详见表。
3.讨论
随着临床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西药联合中药疗法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报道,中药注射剂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少数严重不良反应还会造成原有病情加重,从而引发医患关系[3]。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助于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以及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3.1 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室收集的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发现不良反应特点主要以下几点:①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和多发性:中药注射剂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穿心莲、板蓝根、茵栀黄、清开灵、复发丹参注射液等,某些不良反应较严重。临床研究统计报道,双黄连粉针制剂、茵栀黄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经分析后发现,上述中药均可能与药物临床应用率较高相关。由于国内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展不完善,因此目前报道的不良反应病例未能真实反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②不良反应表现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多涉及不同器官或系统,中药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受损、如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理衰竭、心绞痛、房室传导阻滞等;其次血液系统也较为常见,包括紫癜、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DIC等;呼吸系统受损包括哮喘、急性肺水肿和呼吸抑制等,消化系统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呕吐、如下、肝功能异常;皮肤黏膜受损包括皮疹、口腔溃疡、药物疹;神经系统受损包括头痛、抽搐、锥体外系等。③不良反应具有不可预见性:中药注射剂中由于过敏性物质种类较多且不确定,不能经预试验将其降低,所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不可预知性。④不同批次间不良反应存在差异:由于受到药材质量、工艺技术条件等限制,不同生产厂家以及相同厂家不同批次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种类可能不相同。
3.2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应用不对症、配伍不当、溶媒选取不当、治疗操作不当。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现象,需加强中药注射剂产品质量控制,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认真询问患者不良反应家族史和既往史,严重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儿童、老年、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监督,加强药品上市之后的再评价工作,加强患者用药安全宣教工作。
总而言之,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已经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不但与药品自身缺陷有关,还与患者个体差异和使用不规范等有关,所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院各职能部门需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谭乐俊,王萌,朱彦.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889-3898.
[2]刘洪玲,王路平,李红,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7):565-567.
[3]邹元平,林宇,邢珂,等.中药注射剂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295-299.
[4]朱春丽,汪平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77-3378.
论文作者:聂美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论文; 注射剂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注射液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