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广东潮州 515638
【摘 要】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明确诊断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组与联合组,每组35例。观察组仅用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组还联合桂枝茯苓丸辨证加减治疗。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子宫、血清性激素异动情况。
结果 经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及子宫均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性激素四项都降低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好,缩瘤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可以推广到临床。
【关键词】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纤维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30~50岁女性发病率较高,35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约20% [1]。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对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肿瘤的产生是对甾体激素应答的结果[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日益普及与推广。本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8月~ 2015年8月采用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体征、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联合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5.17±4.4)岁,血红蛋白平均:92.6±16.4g/L,压迫症状患者8例,继发贫血20例。联合组患者平均年龄(33.6±5.2)岁,血红蛋白平均:93.3±15.6g/L,压迫症状患者7例,继发贫血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仅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1次/d,连服3个月。联合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桂枝茯苓丸(桂枝15g,茯苓20g,丹皮15g)辨证加减(攻邪扶正法)治疗,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丸剂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1剂。90d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1)疗效性指标:①子宫肌瘤体积(cm3)=0.523×D1×D2×D3(D1、D2、D3分别代表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②两组患者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变化情况。(2)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于第2、4、8、12w分别抽血检测血清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看是否有指标异常情况,如有则立即停药,患者自动退出试验。(3)复发指标:停药180d后,两组患者复查B超,看子宫肌瘤是否复发。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观察组血红蛋白平均提高(1.6±1.8)g/L,继发性贫血15例。联合组服药后血红蛋白平均提高(3.2±0.6)g/L,继发性贫血11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血红蛋白提高水平、继发性贫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均优于观察组。
2.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见表1。
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未有明显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现象。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轻度嗜睡、性欲减退等反应,但联合组毕观察组轻,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
4.是否复发:停药180d后由同一医师同台设备复查B超,观察组有15例见肌瘤生长,复发率为42.7%;治疗组有5例见肌瘤生长,复发率<1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复发率优于观察组。
3、讨论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目前子宫肌瘤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长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有关,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3]。米非司酮是由法国Roussel Uclaf公司研制合成的一种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抗孕激素作用的甾体药物,使用后可导致患者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到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数量[4],子宫内膜是靶器官,阻断服孕激素的作用,抑制P活性、取代体内P与其受体相结合,导致患者卵巢黄体溶解,体内P和E2水平也一起下降[5]。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于“癥瘕”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冲任失调,气滞血凝,饮食内伤,感受外邪,痰瘀互结 [6],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用于治疗瘀阻胞宫证,有活血化瘀、破癥散结、去瘀生新、理气镇痛等功效[7],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痰结引起的子宫肌瘤。治疗当针对病机,注意标本兼治,攻补兼施,顾护正气。联合中药使用,一方面加强了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另一方面还可以调控药品的毒副作用,在改善患者贫血症状,降低了子宫肌瘤复发率和继发性贫血方面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肌瘤复发率低,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 304.
[2]曹缵孙,石一复.子宫肌瘤治疗展望[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12(1):1.
[3]Rein MSBarbieri RL,Friedman AJ.Progesterone:a critical role inthe pathogenesis of uterine myomas.Am J Obstet Gynecol,2004,172(1):14-19.
[4]董瑞谦,王月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近况[J].中国药师,2004,7(1):57- 58.
[5]卫爱民,任慕兰,陈锡玲,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培养细胞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3(6):370- 372.
[6]蔡云朗,沈杨,任慕兰,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7,35(4):302.
[7]曾菲英,刘文苓.肖承宗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4,22(4):587- 594.
作者简介:
赖瑶纯,1978--,女,广东潮州人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妇产科及其应用。
论文作者:赖瑶纯,郭晓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子宫肌瘤论文; 患者论文; 桂枝论文; 茯苓论文; 两组论文; 受体论文; 肌瘤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