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1]2003年在《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今中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着语言化、概念化和肢解化的倾向。针对这些不良倾向,本文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介入中学古诗词,充分发挥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以达到对人本身个性的自我建构。 全文共分为叁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针对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古诗词的特点、分析当今古诗词教学所存在的不良倾向;第二部分通过情境理论、对话与合作理论、意义建构理论、大语文教育理论的介入,提出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提出了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古诗词的情境化拓展、师生关系民主化的对话合作、审美情感的培养、以及主体个性的自我建构。
李倩[2]2017年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古诗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重大篇幅,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积极作用。然而在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过度重视答题得分点、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背重点句子等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我们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初中古诗词学习实践中,可以让古诗词的学习成效有一定的改观。建构主义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的信息,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选择地吸收外在知识,因为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所以,每个不同的学习者建构的知识也是不同的,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受到外界影响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建构的方法。建构主义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者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建构主义强调情境,让学习者主动地、快乐地学习,让学习者的学习避免抽象单调。遵循这些建构主义的原则,运用相关的策略,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开拓古诗词习得路径;合作学习,学生团体提升古诗词学习能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知识进一步构建等。这些策略是符合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的宗旨的,新课程改革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学的新知识缝补到旧有的知识上面去,才能让整个知识体现有序化,这与建构主义不谋而合。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改革初中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诗词的学习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基本是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失去兴趣,课堂失去活力,这样的课堂状态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开展建构主义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可以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让许多对学习古诗词感到困难的学生看到希望,学习古诗词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让古诗词知识匮乏的初中生,经过课题研究的洗礼,变得拥有深厚的古诗词学养。所以,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年龄和基础出发,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实践教学,不断观察他们学习进度,发现学习问题,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古诗词,提高古诗词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构主义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阐述七八九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真实的数据,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态度,知道教师教授古诗词的方法,确定他们学习古诗词的水平。第叁部分是建构主义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包括四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开拓古诗词习得路径;合作学习,学生团体提升古诗词学习能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知识进一步构建。第四部分是建构主义视角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原则。
沈舒于[3]2018年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研究》文中认为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古诗词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热点问题。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很大,古诗词教学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于古诗词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但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普遍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也茫然无知。可见,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的古诗词教学课堂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法等几种途径,从小学古诗词教材、师生对古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以及小学古诗词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这叁个方面进行调研,以Y学校师生、古诗词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尝试提出改进措施。从问卷分析、访谈结果、课堂教学来看,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材传统文化元素的比重设置不合理、缺少注释信息、单元主题不集中;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内容单薄、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以下几点:教材编排欠合理、教师运用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素养不够、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足够兴趣。通过对以上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本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改进策略;从学校层面,推进古诗词课程校本化进程;从教师层面,提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兴趣等。通过该项研究,意在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主动性,挖掘出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笔者进行该项研究仅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或专家重视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落在实处,把小学古诗词教学变为语文教学的特色,让中华灿烂文化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王正立[4]2006年在《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引入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原则、策略,总结了国内外情境教学的发展历史。按照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场理论,并依据情境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愉悦性原则,开展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研究,提出了营造情感场和合作场来实施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理论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本文重点研究了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十个操作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运用音乐,渲染情境;真情美读,感知情境;借助画面,再现情境;描绘形象,引入情境;扮演角色,融入情境;品词析句,感悟情境;走进自然,拓展情境;化诗为文,创新情境;改诗成曲,唱活情境;凭借活动,优化情境。通过对十个操作方法的具体实施,分析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功能,反思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古诗词情境教学中的作用;古诗词活动课如何开展情境教学等。
马晓腾[5]2017年在《传统文化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而核心素养叁方面的首条还是“文化基础”。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连续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顶层设计指导性文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材、融入语文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主体趋势。为此,本文以古诗词为例,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从古诗词教学现状入手,以纲要、核心素养、高级中学的课标为依据,探寻传统文化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问题。将教师、教材、教学作为整体系统,提出几点拙见。本论文总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引言,综述选题有关研究的现状,论证选题的必要性,指明研究方法。二、通过对一线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及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笔者发现在传统文化视野下亟待完善的问题。叁、传统文化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第一,以台湾康轩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证,提出完善人教版必修教材几点建议;第二,论述语文教师在文本解析与教学设计时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第叁,论述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实践中应综合运用的多元教学方法。四、以杜甫《登高》为例,设计一堂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教学案例课。
刘雯雯[6]2018年在《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木兰诗》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而现行“部编本”(又称“统编本”)语文教材“内容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编写,也为当今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本论文以中国古代优秀诗歌瑰宝《木兰诗》为例,从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探寻在文化传承视角下《木兰诗》教学策略优化问题。全文共分四部分,引言介绍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对《木兰诗》文化主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作为论述的现实依据;第二部分在文化传承视角下论述《木兰诗》的教学策略,是论文重点部分:第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解读和教学设计能力;第二,可以总结古诗词教学中传承文化的基本方法;第叁,采用多元教学法,践行学生文化素养理念;第四,建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全程。第叁部分是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展开了《木兰诗》具体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简述了《木兰诗》教学研究对于古诗词教学的两点启示。
黄美香[7]2012年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从艺术性来看,古诗词是我国众多文化遗产中最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它的语言、节奏、情感都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从实用性来看,古诗词在高考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因此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但是在现实中,古诗词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有时代对学生审美和价值观的冲击,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影响,还有诗词的含蓄性和不确定性的干扰等等让古诗词教学走进了困境。现在高中古诗词教学方法通常是由一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所得,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对于古诗词教学作用非常大,但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以诗解诗”古诗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培养高中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操,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非常盛行,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但以课例居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以诗解诗”这一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对“以诗解诗”这一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有帮助。
李同[8]2010年在《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学校教育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学识修养日益提高的关键时期、情感与精神渐趋成熟的关键时期,进行古诗词的教育教学,应当让学生较以往更进一步的走入诗词典丽雅致的言语世界以修养汉语言感受力,在感受诗意与诗艺的丰富与多样中渐进提高自身对于诗词艺术的审美能力。而要有效地达成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应当有个较为有效的诗词教学设计。进行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1、深入认识现代教学设计原理与诗词教学课程、诗词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促进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观念的更新;2、探索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基本要求、关键因素和重要关系,促进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促进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设计之理论研究,丰富并发展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理论。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当充分反映教师能以语文课程观来统辖诗词的教学观,恰当地把握古诗词多元理解的特征,合理把握对诗词言语地品味以开发文本的教学内容;并且要着力突出教师对诗词教材、学生学情的分析,对展开有效诗词教学的核心问题的设计,对诗词教学环节的设置,对能促进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的选择;当然,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落实基于学生诗词学习活动的教学反思。从效用上说,古诗词教学设计是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原理、诗学文艺理论来研究、解决诗词教学课堂设计实践上的问题,其有效性正反映着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本论文拟采取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法。对于诗词教学设计的整体探索采用理论研究法,对于具体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论文着力之处或特点突出反映的内容,采取案例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建构主义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 李倩.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研究[D]. 沈舒于.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探究[D]. 王正立. 河北师范大学. 2006
[5]. 传统文化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 马晓腾. 鞍山师范学院. 2017
[6].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木兰诗》教学策略研究[D]. 刘雯雯. 鞍山师范学院. 2018
[7].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 黄美香.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 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 李同.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古诗词论文; 建构主义论文; 诗歌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情境学习理论论文; 木兰诗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