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论文_刘文辉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论文_刘文辉

建材天水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程建筑单位在建筑项目动工之前,应当对施工地点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但如今的岩土工程在水文地质勘察方面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存在勘察依据缺乏、水文地质的勘察报告质量不过关、勘察的实际情况很难得到真实的反映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此分析,希望勘察单位能够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引起重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引言

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水文地质的处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研究只是对普通情况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增加对工程勘察设计以及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力度,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1岩土工程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的现状

1.1文地质的勘察报告质量不过关

勘察报告的编写也是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准确严谨的勘察报告不仅给施工单位提供正确的参照依据,同时也为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勘察单位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勘察报告进行编写的时候,没有充分总结和分析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资料以及数据。这种情况就导致勘察人员或者勘察单位编写出的勘察报告质量不过关,没有达到勘察的标准,也不能给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的设计带来任何的帮助。

1.2地下水位上升问题

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比较多,影响最大的便是降水量变化。针对当前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情况,如果在夏季多降雨时期,施工人员没有做好排水处理,便会提高工程地质岩土含水量,影响其可靠性。此外,在冬季少降雨时期,若岩土体缺少水分过于干燥,直接导致严重的龟裂。这时若强行进行灌溉,虽然在短时间内会缓解干燥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岩土体松散,严重者甚至会初相见坍塌。

1.3地下水位过度下降,对岩土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为了满足生产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的需求,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人们修建水库,大量截流水流,导致地下水的补给不足;采矿工程也会导致地下水补充不足,进而致使水位下降。一旦发生地下水位下降,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引发地下水枯竭,甚至导致水质恶化,最终引发多种严重性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2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房地产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现代的建筑物都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地基要越打越深。而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岩土的水理性质和水位、地形等发生极大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岩土工程的勘察单位应当重视水文地质的勘察,虽然水文地质的勘察只是施工工地勘察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勘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文地质问题的勘察涉及地下水位、地质环境以及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勘察单位以及勘察的技术人员在勘察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水文地质情况资料,采取测试、钻孔等方法,来勘察和分析施工工地地下水文地质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地的水质特征、地下水位、地质结构、地质特性、自然地形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和勘察到的水文参数,才能全面了解施工工地的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地质条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文地质勘察中的措施

3.1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性

因为地质环境体现了非常显著的复杂性特征,这也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赋予了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在工程地质勘察方面所呈现的状态来看,通过近些年来的发展与优化,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也提高了地质勘察精准性以及合理性。在地质勘查专业水平的影响下,实际勘查期间,个别地质勘察技术人员也面临一些问题,勘查工作缺乏对规则制度的深入了解,只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组织勘察工作,这也导致地质勘察质量存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工程地质勘查数据准确性、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地质勘察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保证勘察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地质勘察标准规范,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针对水文地质问题能够积极应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3.2深入探究施工环境地下水状态

地下水位如果发生变化,会直接对工程地质环境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将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及时解决,如此便需要深入探究施工环境地下水状态,并全面掌握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如施工项目区域的气候特征、降水量等,详细掌握工程施工所在区域的排水建设状况。与此同时,为了规避因为地下水位变化导致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负责地质勘察的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展开勘察工作,针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含水层组织勘察、检测,保证日后施工期间能够全面了解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时予以解决。

3.3水文地质测绘问题的策略

水文地质测绘过程中的观测线布置应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沿能见到更多的井、泉、钻孔等天然和人工地下水露头点及地表水体的方向布置;所布置的观测线上应有较多的地质露头。水文地质点应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处、主要的含水层或含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等重要的水文地质界线上,以及布置在能反映地下水存在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的、地质的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测绘填图时所划分单元的最小尺寸,一般规定为2mm,即大于2mm的相应比例尺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4mm及长度大于5mm的构造线等均应标示在图上。此外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精度要求,一般在野外测绘填图中,采用比例尺较提交成果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还要做好野外资料整理工作,通过测绘工作所得到的实际资料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指导测绘工作的进行。

3.4根据规定标准展开水文地质勘察

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水文地质规范方面也不断成熟,为了对工程勘察质量提供保证,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技术标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除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规范之外,也需要对涉及到的其他技术规范进行了解。实际开展工程勘察期间,要以规定标准展开地质水文勘察工作,保证水文地质工作规范性的基础上,也为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5钻探问题的策略

主要表现为:a.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布置的钻孔,一般都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对区内每个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和水量、水质不同的地段均应有勘探钻孔控制。b.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布置的勘探孔,其布置方案必须考虑拟采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勘探孔所提供的资料应满足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行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控制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问题一直以来是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要格外重视水文地质问题,做好相关工作,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和消除由于水文地质问题导致的风险和事故。

参考文献

[1]叶冲,刘兴华.泡沫钻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与实例操作[J].土工基础,2016(2):188-190.

[2]肖文凯.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137-138.

[3]王东生.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2):38-39.

论文作者:刘文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论文_刘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