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大国的崛起与国际秩序的重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重构论文,秩序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09)01-0077-05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中大国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参加G8集团与发展中国家对话的发展中五国,即以巴西、印度、中国、墨西哥、南非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美国等西方大国经济增长相对滞后,世界力量消长变化的优势明显由北向南倾斜。新兴大国的崛起是当今世界有着时代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将对世界战略格局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深刻影响。
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
新兴大国崛起的主要标志是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实力的显著提升。冷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普遍把经济建设作为优先任务,并致力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其中发展中大国更是走在世界发展和改革潮流的前列。发展中大国在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成效,加上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促进作用,经济普遍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后,新兴大国包括发展中大国和转型大国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1999年到2007年,新兴大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超过6.5%,是发达国家平均年增长率的2至3倍。“金砖四国”尤其是世界经济的最亮点,其中中国从2002年至2008年经济年均增幅超过10%,2007年更高达11.9%,印度高达9.3%。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但金融危机对美国等西方大国和新兴大国的冲击在程度上不同。美国等西方大国是金融风暴的“重灾区”,经济增长严重滑坡,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预计美国、欧盟、日本经济2009年都将陷入负增长。新兴大国受金融风暴冲击,经济增长虽有所放缓,但下降幅度不大,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预计2008年新兴大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其中中国的增长率还将大大超过这一水平。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强劲增长,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按汇率计算法计算,2007年新兴大国GDP超过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15%以上,是2000年的1.4倍;如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新兴大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目前新兴大国的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60%,仅中国的外汇储备就相当于西方7个发达大国的外汇储备总和。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增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报告称,过去5年来,“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50%;2007年,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超过12%,高于美国。可以认为,世界经济完全由美国主导的局面已经结束。新兴大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美国高盛集团发表报告称,“金砖四国”到本世纪中叶,将“统领世界经济风骚”;中国在204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在2033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如果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上述预言将成为现实。
新兴大国力量壮大还表现在它们联合自强,共同应对挑战的趋势日益发展。首先,“金砖四国”的协调合作日趋增强。2003年以来,四国外长已在联合国会议期间数次会晤。2008年5月,四国外交部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议,这是首次在四国本土举行正式会议。四国外长在会议上就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达成了广泛而有意义的共识。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强调,“四国开展对话系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对解决全球发展领域的紧迫问题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对话的前景广阔。”四国外长商定,他们除继续在本年度联大期间再次会晤外,将在印度举行下次会议。中俄印三国外长还欢迎巴西外长关于召开四国经济或财政会议讨论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倡议。这表明,“金砖四国”在协调合作机制化方面迈出了实际步伐,并可望向峰会和更广泛合作领域发展。
其次,同G8集团对话的发展中五大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中国作为独立对话一方的趋势明朗化。2008年在日本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8+5)期间,五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举行了集体会晤,并发表了集体会晤政治声明,就推动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对话、促进共同发展及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重要的一致看法。五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机制今后还可能有新的实质性发展,如在八国峰会之外举行五国峰会等。
新兴大国还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以及国际能源、粮食、生态、金融等领域的危机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协商与合作,抑制了超级大国的战略攻势和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的图谋,维护了自身和发展中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新兴大国实力增强使得其国际地位与作用同步提升,它们的外交政策牵动和影响国际形势全局及其走向。诚如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所言,离开这些新兴大国,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好解决。
二、对国际秩序的深刻影响
国际秩序是在一定力量结构下的国际关系态势与状况。在近代以来的几百年中,国际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秩序是由欧美大国即西方列强主宰;第二个时期是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国际秩序主要特点是东西方对立,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则是美苏两超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第三个时期是后冷战时期,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力量结构发生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嬗变,世界基本上回复至由美国等西方大国主导的局面。当今新兴大国的兴起基本上是同美国独超地位的削弱及西方政、经模式失色同步发生的,导致国际秩序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等西方大国的主导地位下降,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美国独超地位下降,其推行的单极世界战略严重受挫,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推进
首先,世界力量对比消长态势发生了不利于独超而有利于诸强特别是新兴大国的变化。美国综合国力基础的经济严重滑坡,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下降。在冷战结束后一段较长时期,美国经济在西方一枝独秀,经历了连续10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的其历史上最长经济扩张期。2000年美国的GDP占到世界GDP总量的近1/3,其独超实力达到鼎盛时期。近几年来,随着其长期积累的严重经济问题发酵,靠高科技支撑的新经济和房地产及股票市场泡沫破灭,次贷危机加剧,经济景气低迷。特别是2008年刮起猛烈的金融风暴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许多大银行和金融公司纷纷破产倒闭。2008年华尔街这个美国金融大本营失业人数高达20万,美国同年上半年金融资产缩水达6万亿美元。这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以来美国爆发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已经严重波及其实体经济,2008年美国GDP将降为1%左右,2009年其经济将负增长0.8%左右。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例2007年降为27%,2008年降为25%,这种下降趋势今后数年仍将继续。
与此同时,新兴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如中国在1980年GDP仅占美国的7.2%,到2007年占到美国的25%,2008年可能接近美国的30%。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现在已超过美国。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减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2007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落在中国之后,首次居于第二位。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中心的地位在2006年即已让位于欧盟,其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也近尾声。
其次,美国与诸强尤其是与新兴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也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冷战结束后一个时期,美国一超独大,甚至自诩为自罗马帝国以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国际上呼风唤雨,俨然国际舞台上的唯一主角,凡事要由它说了算。其他国家包括大国都难与争锋,尽量避其锋芒,能让则让。随着实力地位下降,美国独家主导世界政治越来越力不从心,尤其是它坚持逆世界潮流的霸权单边主义政策,遭到国际社会包括其盟国在内的普遍反对和抵制,敢于对美说“不”的国家越来越多,美国在外交上频频受挫。它发动和进行两场战争即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至今无法收场,且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在国际反恐、防扩散、成立非洲司令部、中东和谈及在全球扩展“民主”等重大问题上政策目标都告落空;对盟国的“指挥棒”一再失灵;在其传统后院——拉丁美洲反对美国干涉和控制的浪潮高涨,几乎所有盟友都离它而去;同世界强国——俄罗斯的关系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的“最糟糕”时期,在北约东扩、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伊朗核问题等重大问题上,俄美立场针锋相对,尤其是俄在俄格战争中得手,重挫了美遏俄的战略攻势。这些表明美国陷入了20年来空前严重的“霸权困境”。
与此同时,新兴大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节节上升,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日益见重。现在几乎所有重大国际问题,诸如反恐、伊朗和朝鲜核问题、地球温室效应、金融和能源危机等事关全球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如果没有新兴大国参与,一个都得不到解决。新兴大国日益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中坚力量。美国独超实力趋弱和新兴大国崛起不可避免地促使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明显不利于美国单极支配而有利于多极化进程的变化。
(二)西方社会模式影响弱化,世界模式多样化逐渐成为新的国际现实
西方民主自由的社会模式统治了世界几百年。从苏联诞生到解体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虽然受到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主的其他模式的挑战,但它仍然是世界的主导模式。冷战结束后,西方特别是美国政界盛行“历史终结论”,认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从此“消亡”,西方的民主自由社会模式成为人类政府和人类社会的“最终模式”。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和政经模式在世界上曾经风行一时。美国更以冷战胜利者自居,竭力乘机在全球推广美国的绝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思想模式。
然而美国和西方好景不长。它们的“历史终结论”并未终结历史,它们欲以其政经模式治理天下的意图也如“南柯一梦”,在现实中碰壁受挫。西方社会模式遭遇冷战结束以来空前严峻的挑战。第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没有“消亡”,相反,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在发展壮大。特别是发展中大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8%,综合国力蒸蒸日上,跃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世界强国之一。中国的发展壮大速度在世界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和西方一些有心人士对此感到不安,担心风行和主宰世界几百年的西方社会模式受到中国模式的挑战。他们从中国社会主义“消亡论”一变而为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威胁论”。这些从正反两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特别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第二,不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曾自愿或被迫实行西方政经模式,结果陷入社会和政治动荡,经济连年滑坡。它们在反思之余摒弃原来的选择,不再照搬西方模式而改走自己的路,即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与社会政治制度。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顶住西方压力,率先垂范并取得骄人业绩。事实证明,凡是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国家,其发展情况、政经形势都好于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的国家。选取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是新兴大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的根本原因。随着新兴大国不断发展壮大,走“自己道路”的国家会越来越多,传统西方模式将受到更大的冲击。模式多样化将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和世界政治景观。
第三,西方模式自身弊端凸显。西方的政经模式创造过辉煌的资本主义文明,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西方模式至今仍基本适合西方国家的国情和发展需要,但随着时代变迁,其弊端愈益显现。奉行这一模式的西方国家固有的贫富两极分化、种族矛盾、社会公平正义缺乏等种种痼疾趋于严重。此外,这种模式还是西方强国在国内国外推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根源。实践证明,西方模式并非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更不是西方人士所标榜的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标准模式”和人类社会的“最终模式”。当前源自美国、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金融风暴既是金融危机,也是西方模式尤其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危机,是对西方世界赖以安身立命的社会经济体制的严重冲击。新兴大国社会模式的欣欣向荣使西方模式更失其色,更难为非西方国家信奉与效法。
(三)推动世界金融秩序由单边支配向多边作用过渡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自那时实行固定汇率以来,美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确立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二战以后,随着美国西方盟主地位的确立和独步全球经济实力的壮大,美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外汇储备和外贸结算的主要手段。后来美元虽经历多次危机并同黄金脱钩,国际汇率制度发生重大变化,但迄今为止,美元仍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其全球金融霸主地位未发生根本动摇。
在半个多世纪中,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和美国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局面,反映了世界主要力量对比状况和美国一超独大的现实,对维护世界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鉴于美国实力下降,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发展和欧元的崛起,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和美国独主国际金融秩序受到空前严重的挑战。尤其是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硬通币的特殊地位,坚持推行损人利己的经济、金融政策,通过无节制地发行美钞和举债来换取各国的商品和金融资源,大获其利,而向各国转嫁经济与金融困难和危机,使得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反面作用愈益凸显,直到引发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大风暴。这场风暴不但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也使全球金融系统深受其害,预计全球金融资产缩水达27万亿美元之多。此外,金融风暴还严重拖累了世界实体经济,2008年美欧日经济增幅平均要比2007年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还将陷入负增长。2008年和2009年全球经济增幅同比要下降1至2个百分点。
世界新经济中心的兴起和美国实力下降,严重削弱了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和美国单边支配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基础。这次由美国刮起、肆虐全球的金融风暴则是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严重弊端和危害的集中反映。鉴于此,对其进行实质性改革以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成为时代的必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10月下旬访俄时指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当务之急”,呼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这不但是中国的主张,也是包括欧盟和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是改革国际金融旧秩序、创建金融新秩序的主要力量之一。首先,新兴大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占有相当分量,同时它们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外汇储量。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远远超过美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它们对促进世界经济和金融事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新兴大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现存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受损者。现有国际金融和贸易机构主要掌握在美国和其他少数西方大国手里,其“游戏规则”主要由美国等西方大国制定,包括新兴大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少有发言权。一旦世界金融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首先受损的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手中的庞大外汇储备基本上是美元,它们又是美国巨额债券的购买者,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或美国为一己之私操纵汇率杠杆使美元贬值,新兴大国则首当其冲成为最大受害者。因此,新兴大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改革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旧秩序,建立符合世界新现实和发展中国家正当诉求的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新兴大国是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革故鼎新的主要动力。如果没有新兴大国的参与,世界经济与金融领域的问题,包括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解决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G20金融峰会,由欧盟与8个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等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参加,共商如何应对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并取得重要成果。这标志着新兴大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显著提升,也是国际金融秩序由单边支配向多边管理转变而迈出的重要步伐。
三、重构国际秩序任重道远
国际秩序主要是由国际力量结构决定的。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长期以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诉求。由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力量对比相差过于悬殊,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这一诉求的努力收效甚微。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壮大,它们在世界舞台和国际秩序中的分量和影响日益加重,美国单边支配国际秩序的局面难以为继。国际秩序多边化进程加速发展,并已成为难以逆转的势头。但总体看来,国际秩序多边化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由美国与西方发挥主要作用的局面仍将持续一个较长时期。
其一,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仍然是一种趋势,美国一超独大的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的实力虽呈下降趋势,但迄今它仍是全球实力最强的唯一超级大国。现在它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1/5强,军事力量、科技力量遥遥领先于诸强,综合国力独步天下。欧盟的经济总量虽已超过美国,但其军事战略力量和总体政治影响远落后于美国;它虽是全球最紧密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决策中心,不是一个国家实体,没有发展成为世界独立一极。新兴大国经济增长虽然最快,但其底子薄,起点低,总体力量仍有限。按通用的美元汇率计算方式统计,“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论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及综合实力,它们更远远落在美国之后。同时,“金砖四国”等新兴大国虽有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各种挑战的需要,但它们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组织,更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中心。从上述情况看,尽管世界主要力量对比今后还会发生有利于诸强、不利于独超的变化,世界战略格局进一步朝着多极化进程演变,但美国的独超地位和在世界格局中的主要作用仍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其二,世界多样化进程尚在起步阶段,西方模式仍居主要地位。西方模式主宰世界500年,根深蒂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根据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和完善,基本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至今仍有生命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拥有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生产力和最多的社会财富,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最多的权力和最大的影响力。尽管西方主要力量中心,如美国与欧盟在世界战略格局问题上存在着单极与多极之争,但在维护西方模式方面的利益与目标是一致的。相比之下,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在探索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模式,或是初步成形,或是尚未成形,其坚实度和影响力尚无法与西方模式比肩;且由于南北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南方国家的内聚力远比北方国家差,包括新兴大国在内的南方国家的社会模式难以与西方模式竞争和匹敌。
其三,国际金融秩序多边体制尚难形成,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难以根本动摇。美元的国际金融主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由美国独一无二的强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所决定。近些年来,美国的实力和地位有所下降,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趋于弱化。尽管如此,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仍遥遥领先于世界任何国家。目前,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美元仍占到64%,国际贸易基本上仍以美元结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短时期难以改变。
欧盟等西方主要力量中心和新兴大国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显升,但尚不能动摇美国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且不说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大国的货币已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它们目前还只能在美元主导的金融框架中发挥作用。即使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的欧盟,其货币欧元也不能望美元之项背。由于欧盟和欧元区在财政金融领域的决策权主要仍掌握在各成员国手中,缺乏真正统一的决策中心,国际社会对欧元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信心不足,加上它根基尚浅,难以成为世界主要硬通币。现在它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仅占26.5%,不到美元的二分之一。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欧元发挥这种作用主要在欧元区,与美元的世界性结算货币作用相差甚远。
美国维护美元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还存在一个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即不少西方国家和新经济体不愿意过分削弱美元的金融主导地位。这些国家购买了巨额的美国债券,其中购买美国国债即达9万亿美元。如日本购买美国券债即超过1万亿美元。一旦美元丧失或严重削弱了其世界主导货币地位,势必造成美元严重贬值,它们在美国的巨量美元资产就会大幅缩水,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在当前世界金融风暴刮起之后,这些国家增强了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迫切性,但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大其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发言权,使国际金融秩序能更多地反映和体现其经济利益和诉求,而不是从根本上削弱、更不是要彻底打破美元的世界主导货币地位。2008年11月15日召开的世界金融峰会及其取得的成果,正反映了多数西方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上述愿望与要求。
综上所述,世界秩序的重构,即实现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世界模式多元化、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多边化,是国际社会尤其是新兴大国和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兴起加快了这一趋势的推进,但其进程和道路是曲折漫长的。从前景看,只有当美国的一超独大地位终结之日,才是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之时。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国际秩序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崛起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金砖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