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白晓红论文_白晓红

白晓红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16371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62例患者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为3个月,3个月之后采用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体积,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孕激素变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值的变化。结果:3个月的治疗完成后,对比治疗前的检查结果发现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明显减小,患者血红蛋白值增加,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子宫肌瘤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在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是一种在育龄女性中常发的生殖系统疾病,一般为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下腹包块、经期延长、缺血性贫血等症状。具体与肌瘤生长的位置有关,子宫肌瘤数量增加较多或体积较大时,需要行子宫切除术,绝经前女性切除子宫会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或更年期综合症。因此,在早期施行保守治疗,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子宫肌瘤的生长能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手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孕激素会影响子宫肌瘤的生长,能够促进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而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它能够抑制孕激素引发的细胞分裂,进而抑制子宫肌瘤的增长[1]。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临床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7±2.9)岁。62例患者入院时经超声检查均为单发或多发性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子宫体积<500cm3,其中多发肌瘤最大直径不超过8cm,单发肌瘤直径在2~8cm范围内。患者自愿采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治疗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子宫内膜或子宫颈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无米非司酮禁忌症。

1.2 方法

62例研究对象自月经来潮1~3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每日睡前服用12.5mg,每天服用1次,连续用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孕激素变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值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

观察本组研究对象一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激素水平和B超影像正常,停药后无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超声影像显示子宫肌瘤体积减小,血红蛋白、激素水平有所恢复。无效,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并无改善或出现恶化趋势[2]。

1.4 观察指标

通过超声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最大子宫肌瘤的体积和子宫的体积变化,查看子宫肌瘤的数量变化,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子宫肌瘤数量变化和血红蛋白、孕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等参数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有39例,好转有19例,无效有4例,有效率达到93.5%。用药期间患者全部闭经,口服米非司酮1个月后有49例患者闭经,占总病例数的79.03%,治疗2个月后,有58例患者闭经,占总病例数的93.55%,治疗3个月是,62例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一段时间患者月经逐渐恢复。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平均为(316.24±18.76)cm3,治疗后子宫体积平均为(202.91±17.45)cm3,治疗前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平均为(149.33±23.04)cm3,治疗后子宫体积平均为(63.16±26.48)cm3(见表1)。治疗有效的患者血红蛋白值增加,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4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子宫肌瘤数量增多,改为手术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多发于育龄女性的妇科疾病,多为良性肿瘤,临床首选药物治疗。研究发现子宫肌瘤发病原因与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作用有关,是一种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孕激素会刺激子宫肌瘤的生长,检测肌瘤组织中的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其他组织细胞,子宫肌瘤是由单个平滑肌细胞发生突变后,不断增殖和克隆形成的,部分肌瘤细胞还检测出染色体异常[3]。由于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大,术后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术后完全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或身体耐受性差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手术治疗。

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在临床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实验研究中使用的米非司酮用量比较小,治疗之后达到的效果令人满意,有的学者认为米司非酮会引发一定的副作用,本组研究中患者服药一个疗程,93.5%的患者症状好转,其他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可见子宫肌瘤明显缩小,患者临床贫血、月经量多、下腹坠胀等症状都得到改善。对于米非司酮停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随访,另外对于长期服用米非司酮的药理反应也需要长期研究。米非司酮并不能代替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只能作为辅助保守治疗药物,用来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米非司酮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在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作为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王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4):112-113.

[2]尹子梅.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7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82-183.

[3]琚晓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96-197.

论文作者:白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白晓红论文_白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