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导入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注意知识的准确无误,突出新知识的重点。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坚持以下要求:
1.导入要有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
2.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或她)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导入要有新颖性。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现在的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常见的导入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如:在讲解《元素符号》的知识前,先给学生强调这部分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化学。
2.复习导入法。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所以说,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对旧课知识进行扼要总结,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3.趣味导入法。用化学魔术或讲故事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先用白纸叠好一朵白花,然后把酚酞涂在花上。上课开头就可以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在白花上喷上一种神水能让白花变红花,在学生的期待中,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在了花上,白花瞬间变为了红花。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地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再如: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讲欧罗巴号战舰因为马吃的草料堆积缓慢氧化起火而沉船的,也可以讲二战期间把白磷溶解在CS2里,再把溶液滴加在小白鼠身上,由于CS2的挥发,白磷自燃而烧毁敌人兵工厂的故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4.设疑导入法。设疑导入是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引出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问题所在,提高注意力,开动脑筋,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如:讲授《生活中见的盐》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大家知道,纯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它属于盐类,可为什么它的名字中有一个“碱”字?它的溶液是显碱性的吗?如果其溶液显碱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接下去,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就能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大增。
5.悬念导入法。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其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通过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暗示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6.联系实际导入法。化学是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素材来导入新课。如: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导入新课。在研究《矿物质元素有关性质》时,可以从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导入。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着自然的吸引力,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实践。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引入,都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新课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兴趣论文; 化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