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 311700
【摘要】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接受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0例,心源性休克0例,心脏事件发生率21.4%;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脏事件发生率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急诊处理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74-01
为了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方法和效果,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WHO梗死前心绞痛诊断标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复性、持续性、发作压榨性疼痛,伴随语塞、气短、心悸、恶心等症状。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6±3.8岁;男15例女13例。对照组28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2±4.3岁;男16例女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确诊为梗死前心绞痛后,取平卧位,高流量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次,1次/d,10mg消心痛片舌下含服,1次/d,严重者可给予50.0mg盐酸杜冷丁静脉注射,1次/d,患者精神紧张可静脉注射安定10.0mg。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处理,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0.3mg/次,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体温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4种心脏疾病。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0例,心源性休克0例,心脏事件发生率21.4%;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脏事件发生率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群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些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患者死亡数量也不断增加[1]。心肌梗死发病之后,患者冠状动脉堵塞,正常的血液循环受阻,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甚至导致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主要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已经恶化型心绞痛3种,这3种不同形式的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病率基本相同,一般多在缺血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出现,增加了心肌梗死的风险[2]。而且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是梗死前心绞痛导致的,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影响正常的心肌代谢,导致心肌急剧缺氧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坏死,导致血小板、白细胞亢进,凝血因子水平上升,活化程度加强,甚至出现结构异常,最终导致梗死[3]。心肌供血不足是梗死前心绞痛的最直接病因,而心肌供血不足一般和关冠心病有关,除此之外,其他类型心脏病、高血压失控也有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并诱发梗死前心绞痛[4]。患者血管中脂肪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斑块位于冠状动脉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加剧心肌缺血程度,出现冠状动脉硬化。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斑块会对心脏产生不同的影响。坚硬稳定斑块会造成冠状动脉缩窄和硬化,而柔软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碎而出现血液凝块。冠状动脉内壁的粥样斑块积累,血流量下降,导致冠状动脉部分甚至完全堵塞,患者出现心绞痛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5]。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可能由暂时性病变转变为持久型病变,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与此同时,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在凝血因子含量增加的影响下,抗凝因子结构出现异常,可能导致促凝机制和抗凝机制异常,患者血流速减缓、粘度下降,最终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多种疾病。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通过和酰基、血小板内环氧化酶的特异性不可逆转结合,导致酶失活,从而减少血栓素A的合成,防止血小板的凝集和激活,并阻止血管的进一步收缩,降低血栓发生风险。除了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多糖聚合物也是临床常见抗血栓药物,能够发挥稀释血液,降低黏度的作用,改善体内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使用,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恢复心肌血供和正常功能,从而有效避免了心肌梗死。
结语: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观察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3,25.
[2]张金艳,周长钰.梗死前心绞痛对行急诊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19-221
[3]邓扬,林萍.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45-146.
[4]劳咪,李广平,张跃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因素[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3):201-203,208.
[5]马炳辰,付研.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预处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884-886.
论文作者:汪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心绞痛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肌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