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论文_张文敬

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52000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1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与干预组(56例),常规组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而干预组(56例)则再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我院积极的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焦虑度、抑郁度和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干预组与常规组护理后病发率的比较,干预组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达到预期康复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态的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心理特征;心理干预;效果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给女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这些疾病主要发生于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所以女性患者往往存在特殊的心理障碍。相关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因素在肿瘤的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有效防止肿瘤发展。动物也实验表明,长期慢性心理应激能够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促进肿瘤生长。因此,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1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干预效果,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10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均经病理证实。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9.72岁,患者均无性格智力障碍等其他精神疾病,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其中,子宫肿瘤49例(48.51%),宫颈癌12例(11.88%),卵巢囊肿瘤23例(22.77%),子宫内膜肿瘤7例(6.93%),卵巢肿瘤10例(9.90%)。将患者随即分为常规组(n=55)和干预组(n=56),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且在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与患病类型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正常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

1.2心理特点分析据我院接收病人的情况,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如下归纳总结。①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心理压力过大、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心律变快,不敢面对现实等。②悲观失望,对事物均抱着消极的态度看待,甚至有些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认为自己无法治愈,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惶惶不可终日。③焦虑绝望,情绪严重失控,害怕死亡的到来,反复询问护理人员,寝食难安。④抑郁心理,患者一旦确诊并接受事实,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所有事物漠不关心,拒绝与外界交往,更有甚者有轻生的打算。⑤心态平和安详,积极配合治疗,并乐于鼓励别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1.3心理干预方案

1.3.1一般护理肿瘤常识的普及,科学地向患者讲解肿瘤发生的原因与治疗方案。熟悉患者病情,向患者讲清楚治疗的必要性与同时给予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持,增强患者能够治愈的信心。依据患者要求可为其病情保密,消除患者过度紧张、消极的心态,正面接受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1.3.2依照病人不同的需要与心理护理的程序,采取独特的心理干预方法。根据接收病人的情况,制定以下方法来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缓解压力与病痛,以期尽早恢复。①焦虑心理的消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采取24负责制,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耐心讲解肿瘤常识并尽量满足患者要求,鼓励安慰病人并耐心听其倾诉进而消除患者焦虑心理。②抑郁心理的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其交流,并尽量让患者的家人朋友参与进来,让患者依然可以感觉到人情的温暖,社会的友爱,从而坚定其治愈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③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告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脱发、色斑等副反应,然而治疗结束后头发会再生、色斑亦会消退、肿瘤切除后女性特征仍会保持等,消除患者后顾之忧。教给患者一些消除紧张恐惧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看书、聊天等。④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给患者相对轻松自在的病房环境,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接受相关治疗,医护人员要善于交流,能给患者以亲切感,积极引导患者主动走出心理阴影。病情缓解后合理引导患者进行正常饮食并进行相关运动,某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件自理完成,确定自我价值,增强求生欲望。

1.4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12h内及出院前12h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进行测评,并对两组出院前的各种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1.5数据处理所有取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QLQ-C30分值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QLQ-C30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出院前各分值显著改善,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干预组与常规组出院前各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的比较常规组术后并发症病发率为10.91%(6/5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病发率为1.78%(1/56)。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心理干预方法在一定程度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现已成为一种妇女常见的疾病,且发病呈逐渐年轻化、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妇科恶肿瘤的主要方法仍是传统的手术配合药物治疗,由于绝大多数手术需切除卵巢或子宫,因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甚者会有轻生的念头。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导致睡眠障,更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生理节律紊乱,终而影响患者的术后的康复。由于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现有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偶联的机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这种机制在中医上则称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不可愈”。因此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及治疗效果。如何实行简单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研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方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根据数据分析,患者的抑郁、焦虑指数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指数升高,并发症并发率降低,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欣欣,黄冬梅.奈达铂联合化疗在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5,39(11):799-802.

[2]全美盈,向阳,万希润,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45(9):673-676.

[3]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等.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6(3):31-33.

[4]蔡俐琼,王泽华,董卫红,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6(4):269-271.

[5]李莉,段丽丽,李峥.妇科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43(9):799-801.

论文作者:张文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论文_张文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