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对防范我国泡沫经济的几点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泡沫经济论文,几点论文,启示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至今仍未过时。它对于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防范泡沫经济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基本理论
(一)关于虚拟资本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他在《资本论》第25章《信用和虚拟资本》中,在分析虚拟资本以发达的信用制度存在为前提时,指出:“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资本论》第3卷第451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虚拟资本是商业和银行信用过度膨胀,或者信用被使用到惊人的程度的结果。同时,虚拟资本是伴随货币资本化的过程而出现的,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他把生息资本的利息称为幼仔,是幻想的产物。
(二)关于虚拟资本的科学内涵
根据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虚拟资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虚拟资本一般指专门用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它是最一般的虚拟资本。在论及国债时指出:“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一旦债券卖不出去,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第527页)广义的虚拟资本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名义存款准备金以及由投机票据等形成的资本的总称。“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第532页)。不仅如此,“银行券兑现的这种保证也是幻想的”(第537页)。
马克思侧重从狭义的角度论述虚拟资本。他在分析商品资本代表可能货币资本的那种特性时指出:“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是作为货币资本而在证券交易所内流通的时候,也是如此。”(第558页)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了虚拟资本是“生息的证券”。这实际上,指出了虚拟资本这一概念由两个要素构成:(1)虚拟资本是“生息”的,即能给持有人带来剩余价值。(2)虚拟资本是“证券”,即以债券和股票等形式存在。这就科学地揭示了虚拟资本概念的内涵,即虚拟资本是以各种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人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
(三)关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特别是股票,它的真正的资本已转移到股份公司那里去了,而留在人们手中的股票,既不能退掉,又不能支配实体资本。其联系表现在虚拟资本具有实体资本本质的标志的一面,即具有被视为带来剩余价值的特性。“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第529页)
(四)关于虚拟资本的固有特性
马克思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固有特性:
(1)虚拟资本的投机性。马克思把投机行为称为赌博,指出:“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第497页)交易所的投机赌徒们不仅利用自有货币资本来参加投机,而且利用银行借入的货币来投机。
(2)虚拟资本独特运动特点表现为价格的回归性(即接近于泡沫性)。马克思把虚拟资本价格涨跌称为一个复归原点的运动。他说,“一旦风暴过去,这种证券就会回升到它们以前的水平,除非它们代表的是一个破产的或欺诈性质的企业。”(第531页)
(五)关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
马克思认为,影响虚拟资本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除了投机心理外,主要是预期利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率和证券供求关系等。
虚拟资本价格与证券预期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率成反比。一方面,当银行存款利率已定时,虚拟资本价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预期证券收入一定时,“证券的价格的涨落就和利息率成反比。”(第530页)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马克思还认为虚拟资本的价格取决于对它们的供求关系。他还分析了货币紧迫时,这种有价证券双重跌落的情形。
二、对防范我国泡沫经济的启示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于不切实际的高赢利预期和普遍性的投机狂热引起的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超常规上涨为基本特征的虚假繁荣,并最终对经济现象产生严重影响的经济,泡沫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的滋生物,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泡沫经济是17—18世纪荷兰的“郁金香风潮”、法国的“约翰劳事件”以及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严重的泡沫经济不仅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灾难,还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例如,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也给整个日本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出现过几次泡沫经济现象。例如,我国股市几次暴涨暴跌,1992年、1993年沿海一些地区房地产价格暴涨暴跌,不能说不是一种泡沫经济现象。如何防范我国的泡沫经济现象,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基本理论,为我们探索防范我国泡沫经济问题提供了如下启示。
启示一:必须从理论上进一步弄清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的关系,增强全民风险意识。
马克思在分析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时指出,一方面虚拟资本只是它所代表的实物资本预期收入的凭证,因而它的任何变化应以实物资本的变动为前提;一方面,虚拟资本从实物资本中衍生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立运动,其价值涨跌与实物资本变动无关。他指出:“但是,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第540—541页)由于人们对资产增值预期心理和投机心理等作用,虚拟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状况往往呈一种互相背离的趋势,使得它的价格与它自己代表的实际价值超常规的背离,从而形成虚拟资本和实际资本之间的严重失衡,即实体经济的萎缩和虚拟资本的膨胀,最终导致整个资产贬值,这就形成泡沫经济现象。如日本1985—1990年间土地和股票资产膨胀额合计为1892万亿日元,超过了同期的GNP的总额。土地和股票大约暴涨2—3倍。国际上股市市盈率绝大多数都在20倍左右,而去年我国深沪股市大大高于这个水平,潜伏着很大泡沫经济的危险。
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价格的变动回归原点的特性告诉我们,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价格的暴涨必然要下跌,回复到它原有的或正常的水平。泡沫经济必然要破灭。因此,无论是单个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要增强风险意识。
启示二:要处理好总量控制与适当扩容的关系,既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又要防止盲目地发展。
马克思在分析引起虚拟资本暴涨暴跌的基本因素时认为,除了对虚拟资本收入预期心理和投机动机外,主要有两个因素:(1)银行利息率的变动。(2)虚拟资本供求状况。马克思指出:“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跌落;第一,是因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为这种有价证券大量投入市场,以便实现为货币。”(第530页)这为我们如何处理好从总量上控制与适当发展虚拟资本关系,防止泡沫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必须继续坚持“九五计划”所确定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变。要充分利用银行利率等杠杆,对虚拟资本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总量上控制货币过多的进入证券市场,以抑制虚拟资本过度膨胀。
第二,多种形式的虚拟资本要同时发展,防止某一种虚拟资本的单兵突进,出现畸形发展。在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要注重债券的发行。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可流通的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如1992年,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为52%,日本为55%,而我国1994年仅为5.1%,1995年为7.4%。此外,还要积极引导住宅消费。
第三,要根据虚拟资本的供给状况,处理好积极稳妥地发展虚拟资本市场与适当扩大虚拟资本容量的关系。虚拟资本供不应求,必然导致虚拟资本膨胀。我国股市盘子太小,是造成A股暴涨的根本原因。因此,根据股市供不应求的情况,适当扩容,是防止股市泡沫的重要举措。
同时要注意,积极稳妥地发展,并不等于盲目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虚拟资本市场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是以信用制度的充分发展和大量生息资本积累为前提。而我国虚拟资本市场并没有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的,带有一定的人为造币因素。我国虚拟资本市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80年代访问中国时,曾建议中国的股份制和股票市场要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再搞。当然,我们无须等二十年,但至少说明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的条件是不太成熟的,应该稳步发展,国家从上市规模、上市数量、上市品种上进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启示三:要处理好投资和投机的关系,抑制过度投机,核心是加强风险管理。
马克思在分析虚拟资本的功能时指出,虚拟资本有投资功能和投机功能。在论述虚拟资本的投资功能及其作用时,马克思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资本论》第1卷第688页)虚拟资本在加速资本集中,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虚拟资本具有投机功能,马克思在论述虚拟资本的投机性时指出:“这里决不排除股票也只是一种欺诈的东西。”(第529页)投机性是虚拟资本的固有特点之一,是激发人们投资的利益驱动因素。但过度投机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严重灾难。所以,必须处理好投资和投机的关系。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发展虚拟资本市场,发挥虚拟资本市场的投资、筹资功能。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资金严重短缺,资金瓶颈现象很突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过程。因此,要积极稳妥发展虚拟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抑制过度投机,要把投机和过度投机区分开来。
就目前我国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过度投机现象就很明显。由于一些机构大户以违法违规手段集中认购股票,操纵市场,哄抬或打压物价,使盲目跟进的投资者受损,还有一些机构进行内幕交易。因此,必须抑制过度投机行为。
抑制过度投机行为,核心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缉查和监管力度。严守不透支不借钱买股票,对于违法违规机构大户要坚决打击,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2)建立价格涨跌停板制度。使价格涨跌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限价额度内投资者仍可以正常进行交易。(3)加强投资风险教育,增强投资者的投资理性,形成一支稳定的投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