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期刊文献的信息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文献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是一种连续出版物,具有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内容广泛新颖、发行面宽、报道及时、系统等特点,其中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更能快速反映出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成果。期刊庞大的用户面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他们从各类型期刊中摄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期刊资源的信息服务是原始期刊服务工作的升华,对图书馆馆员来说主动性更强、业务性更高,它需要馆员把广泛分布于期刊中的若干信息知识,经过科学地分析加工后提供给用户,使科学技术、经营理念及策略通过信息中介实现其价值,使用户受益,并能得以物化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1 建设有特色的刊藏体系是开发利用期刊资源的的物质基础
利用期刊资源的物质基础是拥有科学合理的馆藏期刊,馆藏建设的第一个工作环节是期刊文献的收集。首先,要根据馆藏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确立收藏范围。当前,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期刊采购协调成为发展趋势。尽管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每个图书馆都有它的特定用户,这些用户特定的需求所反映出的学科范围、文献类别等等,就成为图书馆收藏文献资料的依据。只有针对性地收藏,才能将资金最合理地利用,使期刊文献资源配置到社会的最佳层面,更好地体现其商业价值和产业价值。其次要科学地确立收藏重点。期刊资源数量繁多,有特色的收藏范围使期刊资源的专指度更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建立自己的馆藏特色,并充分利用馆藏特色,形成一个以核心期刊为中心、辅以相关学科期刊的刊藏体系。另外,加强对网络化环境下的电子期刊利用,是期刊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出版者、ISP、图书情报机构都在利用电子期刊这种新的信息发布形式来扩展信息服务能力。电子期刊是最有实用价值的网络产品之一,根据它的类型,可以从光盘、联机、电子图书馆以及因特网等途径获取。
2 建设完善的刊藏检索体系是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2.1 加强期刊馆藏的目录体系建设
期刊馆藏目录是揭示报道期刊和指导读者检索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读者利用期刊的先决条件。它将众多的期刊文献进行各种有序的排列,满足用户的各种检索需求,它从多个角度反映期刊的各种特征,用户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认识期刊文献,分析比较期刊文献,使刊藏文献中切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得到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除了传统的卡片式目录体系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手段科学地管理期刊资源,依靠先进的信息存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期刊目录的电子检索体系和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期刊的电子目录体系,能够及时反映期刊的最新变化和目次内容,包括原刊的变名、停刊、停订、出版周期等方面及新刊的著录情况,全方位揭示期刊馆藏。
面对繁多的网络信息资源,还要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体系。目前社会上使用的网络资源检索工具,一类是网址目录,有的是按类区分,有的含有简单说明介绍或摘要;另一类是根据科研课题和研究领域所搜集的相关网络信息资源,并加以专业化整理和组织而建立的各种专业数据库。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广泛收集相关网址,及时向用户展示,甚至可将网上的相关信息加工整理后供用户参考。
2.2 保证检索刊物的系统收藏
检索期刊是经过对大量无序的原始文献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后编制而成的二次文献,是具有固定名称、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汇编性强,如文摘、索引、目录、简介、题录、通报等,其特点是收录的文献类型多、资料完整、专业面广、信息含量高,是全面迅速系统地获取文献的主要渠道。检索刊物的收集应建立在馆藏特色的基础上,保证馆藏核心期刊和重点期刊的系统检索,收集时既要考虑检索期刊的品种特色,还要注重齐全性和连续性。目前的中文检索期刊有《全国报刊索引》、《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等,外文检索期刊有《SCI》、《CA》、《BA》等。
2.3 提供馆藏期刊的专题文献资料
根据图书馆特定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摘选馆藏期刊,将核心刊物、重点刊物上的学术文献,按照其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编排,使之专业指导性更强,信息更密集,针对性更强。这种专题文献由于是按学科或主题汇编而成,同一学术研究课题的论文被相对集中地反映,方便检索,能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2.4 编写馆藏期刊文献的综述、评论
通过对期刊文献上大量原始文献资料的筛选、分析、研究后,进行归纳,编制成综述、评论。这类二次文献可以及时简要地报道学术研究成果、发展动向,引导用户更快、更准、更全地检索到所需馆藏期刊文献。
3 期刊文献的信息服务方向
知识经济正飞速向前发展,而文献信息服务却显得滞后,期刊信息服务的观念决定了期刊信息服务的方向。过去,期刊资源的管理意识重在于“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作为知识产品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使信息产品完成了信息商品的转化,信息资源的商品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意识开始向“用”转变,一切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工作内容都以用户的各种需求为导向,这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超越了其传递信息的简单功能。期刊文献经过信息服务人员的深层次加工和开发,把馆藏的信息物化为信息商品,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期刊的信息服务工作应该面向社会、面向用户,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作内容要从综合性地提供各方面服务,转向更多的特色性、专业性服务,步出向用户单一提供借还流通等传统服务层面,开发和经营大量期刊资源中有价值的信息,使期刊服务工作融入到信息产业领域。服务对象从局部扩展到社会。期刊信息服务内容多种多样,包括:(1)为决策层提供战略方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参考资料;(2)对有关研究课题进行跟踪服务;(3)针对本部门、本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向企业提供相关的市场需求信息、销售信息、产品信息,包括政策、法律信息方面的服务。
4 如何提高期刊的信息服务质量
4.1 突出特色服务
图书馆要围绕自己的地区特色、专业特色,集中优势资源,确定某一个专业领域作为收藏范围和收藏重点,从藏书到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形成自身的特色,整个信息服务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占领“垄断”地位,使刊藏结构适应本地区经济、科研的需要。
4.2 系统完善地加工二次文献
期刊区别其他印刷型文献的突出特点是时效强,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利用各种图书馆专业技术手段,对期刊内在的信息资源作到及时反映、准确揭示,充分利用书目、题录、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搞好专题文献的技术性服务,缩短信息产业化的周期,从而使信息服务的价值得以实现。
4.3 提高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图书馆期刊信息的管理人员,就是信息和读者之间的二传手。期刊信息服务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有很高的要求:(1)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只有顺应时代、顺应社会,以用户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各种需求开展服务,信息服务工作才能向前发展。(2)期刊采集人员要面向社会需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收藏范围内的专业学术动态,重点放在利用率高的期刊上。技术服务人员要对期刊进行深加工,挖掘期刊的潜在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递质量。(3)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信息观念和产业观念,熟练掌握驾驭信息的各种专业技能。熟悉各种期刊的学术研究重点,把握期刊的论文容量、内容形式、出版周期等等各种特征,主动依托所拥有的期刊资源捕捉大量信息。(4)将现代技术与图书馆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