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与景观协调性分析论文_柳旭东

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与景观协调性分析论文_柳旭东

中交柏嘉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体现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尊重。文章介绍了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要点,并就山区旅游道路的景观协调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景观协调性分析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社会对于公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交通运输等基本功能,环境保护、景观美学等同样在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得到了重视。在山区旅游公路建设中,考虑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公路对于美观性、环保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而且更要重视公路的景观协调性。

1 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

1.1 控制点选择

在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中,控制点的选择是需要首先关注的内容。比较常见的控制点有村庄服务区、道路桥梁等。应该认识到,山区旅游道路主要是为了对游客的游览行为进行引导,基于此,道路路线设计必须将景区景点作为控制点。在确定路线控制点后,可以在道路路线两侧更好地分布山区景点,确保游客能够感受山区景点的整体美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的道路路线控制点,必须能够充分激发景区最大潜质,将所有景点联系成一个整体。以某山区旅游道路设计为例,该道路以“森林绿道”为主题,在路线设计阶段,将地势、沿河线、越岭线以及天然植被结合在一起,并于道路两侧设置了防撞护栏,以绿色植物缠绕,保证了路线设计与景观的相互协调,同时也起到了诱导视线、美化环境以及与自然协调的作用 。

1.2 沿溪河线布局

沿溪线和沿河线的布局在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中非常关键,主要是对溪河岸附近的路线进行选择。河流和溪流是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因此在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中,应该通过合理的沿溪线和沿河线布局,实现道路、山体和水流的有机融合,向游客呈现出更加优美的景观。路线布局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展开,不能随意进行。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在道路路线设计环节必须充分考虑降水特点,选出恰当的路线布局,在沿河沿溪位置设置护栏,以保证行车和游客安全。

1.3 纵横面与平面设计

山区旅游道路的路线设计更多的属于线形结构,强调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路线设计质量会对旅游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山区旅游道路设计中,线路的设计和布局是首要环节,对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巨大。而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必须从地形地势特征出发,做好平面、纵面和横面设计,形成一种良好的三维立体效果。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山区旅游道路路面的合理设计可以充分保障行车和游客安全,结合山区地形特征,平面设计需要体现“曲径通幽”,将山区自然景观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而在纵面设计中,同样需要关注行车和游客安全,减少连续起伏坡道,避免游客出现视觉疲劳 。

1.4 越岭线布局

越岭线强调以山体纵断面为主,依照两侧路线特征完成线路设计工作。在山区旅游道路越岭线两侧,能够呈现出不同风景,从而为游客带来新奇体验。对于部分缺乏合适越岭线的山脉,从缩短公路里程、降低施工难度考虑,可以设置穿山隧道;对于普通山区道路,则应该依照周边自然景观,做好道路路线设计工作。

2山区旅游道路路线与景观协调性设计

2.1在道路路线与景观设计中,道路两边要进行绿化,选取适合当地成长的树种进碾压法两种。

(1)平面接缝碾压。在对横向裂缝进行处理时,首先应考虑已有路面的施工效果,可以采用错轮碾压的方法,要根据压路设备的特性确定适合的振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碾压的过程中,应保证不出现拥挤的现象,而且不同位置的碾压效果要一致。在横向碾压完成后,再进行纵向碾压时,应关闭振动,这主要是为了不在横向出出现拥挤带,在对已压实路面进行铺筑时,可以关小振动。

(2)保证接缝顺平碾压。如果压实路面与新铺路面低,则在切缝处理的过程中,会在切缝位置出现松浦较厚角以及接茬角。在碾压时不能采用振动的方式,这会引起跳车,还可能产生波浪形。施工人员需要沿着一条线路进行碾压,而且要关闭振动进行碾压,在保证路面的平整性后,可以采用小振动的方法进行密实处理,在碾压的过程中不断的减速,然后慢慢驶出道路。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接缝位置的顺平效果。

2.2 挡墙景观

挡墙的存在可以有效预防滑坡等自然灾害,提升边坡稳定性,不过本身单调生硬的外形会影响道路景观协调性,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重视。在山区旅游道路中,挡墙的长度、高度、纹理、质地、色彩等与景观协调性密切相关,在高度较低的情况下,无论长短,挡墙都不会对景观协调性造成很大影响,还可以起到诱导游客视线的作用。而如果挡墙高度较大,则会引发更高的视觉敏感性,使人产生压抑和紧张的感觉,连续高挡墙会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在挡墙设计中,需要在端部或者过渡位置引入曲线过渡,也可以采用隐入式端部处理,种植一些灌木,确保挡墙能够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对于高度较大的挡墙,应该利用高大乔木进行遮挡,在挡墙上部种植灌木来降低视觉敏感度。

2.3边沟景观

山区旅游公路边沟采用的多数是矩形或者浅蝶形两种。相对而言,矩形边沟本身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不过在公路建设完成后,边沟的存在可以起到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尤其是伴随着道路运行时间的延长,苔藓类植物会逐渐在边沟表面生长覆盖,促进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从提升景观协调性和道路行车安全的角度,可以在边沟上加盖混凝土盖板,盖板表面附带槽孔,以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排水效果。考虑山区旅游道路两侧空间充足,而且可以有效满足道路排水需求,可以优先选择浅蝶形边沟,这种边沟的建设成本更低,能够实现与路侧区域的自然过渡,能够保证路侧安全。

2.4 护栏景观

在山区旅游道路设计中,护栏必不可少,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所在。在一般情况下,公路护栏可以选择波形梁护栏和混凝土护栏,也可以依照周边自然景观,专门设计护栏。护栏不仅是道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路域景观的构成要素,对于道路整体景观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山区旅游道路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对护栏进行设置时,应该在充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对驾驶员视线的合理诱导,并且对纹理、结构和色彩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其能够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

2.5村庄景观

旅游道路经常会穿越一些民俗文化丰富或者富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在为旅游道路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景观协调性问题。在旅游公路设计中,应该关注公路与村庄景观的关系,使得沿线村庄独具特色的建筑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成为旅游道路上的一个亮点。

2.6临时便道景观

临时便道的功能是为主干线路的建设提供设备和材料运输通道,而临时用地则是为道路施工人员提供生活场所,或者为道路建设提供材料存放及准备场所,如混凝土、沥青的配置搅拌等。临时便道与临时用地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大,部分为指导认真落实监理任务,为建设优质的公路工程做好基础保障。

结语

高等级公路在社会中比较常见,公路增多后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为了保证公路正常的使用,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材料的供给与选择,还要优化施工技术,针对常见的质量问题找到应对的措施。本文对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介绍,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这有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也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孟庆鑫,刘志龙.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2]原会娟.探析提升高速公路监理服务质量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19):153-154.

论文作者:柳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山区旅游道路路线设计与景观协调性分析论文_柳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