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_研究性学习论文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_研究性学习论文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地理论文,评价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当前,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管理等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具有强烈导向作用的学习评价涉及较少。

一、评价内容

1.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是要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帮助、指导与评价。

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的研究中,针对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位学生开始只是简单研究了一下,得出其主要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本人要求他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是否进行了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深入的思考。经过继续研究后,他发现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及臭氧等,而且全球变暖还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迁、固体地球的演变、地表状况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这时,本人在表扬了他之后,又指导他的思路向更大的空间发展:“你已知道温室气体的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你有没有了解为什么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这位学生继续查找网上的资料,并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得出:全球的热量平衡被破坏导致了全球变暖。最后,他将所有的研究成果制成了个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

这样,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发展,可以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法和评价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2.合理评价学生个体间与个体内的差异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学生个体间差异,以便在学生之间分出优劣,排出名次,而我们在进行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时,应承认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内发展变化的轨迹,从对学生个体内差异的分析中去发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全球变暖有哪些危害这个问题,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制作了作品并进行展示,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他们积极思维的成果。因此,本人以表扬为主,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同时,提倡学生与课程目标比较,指出他们的进步与不足,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另外,有位平时上课不积极思维的学生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非常精美的电子幻灯作品,全面且详细地阐述了全球变暖的危害之广、之多、之大,并用超链接提供了较多的实例、数据与图片。在成果展示时,他的作品及说明赢得了全班师生的一片掌声。从此,他不仅仅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在其他任何课堂教学中都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3.关注对学生研究活动水平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关键要看研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们在评价时应侧重于学生从事研究性活动的探索精神,探索问题的多角度性和多层次性,以及思维的合理性和对思维结果进行论证的意识、水平等。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案、电子作品的水平、针对他人研究成果提问的深度、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等进行评价。

例如:在“面对臭氧层遭到破坏,我们应如何保护它”的研究中,同学们在大量收集网络资料后,进行了不断的研究、讨论与反思,一步步逼近目标,完善自己的认识:①我们应严格控制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②除了冰箱、空调制冷剂,还有发胶、飞机尾气等物质也会破坏臭氧层,我们要密切关注是否有人类尚未意识到的其他物质也会破坏臭氧层;③我们应努力寻找替代品;④保护臭氧层,需要国际协作;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从自身做起。同时,有位同学还提出:“我国经济力量还不够强大,要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要牺牲一部分环境效益,而我们到底应加速发展经济,还是全力保护环境?”这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热烈争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山同学们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主动探索、协作研究、综合运用、意义建构等高级智慧活动。

4.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注重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应注重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如:对地理及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及好奇心、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环境中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道德精神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主动参与和合作共进的精神和信息素养等等。

例如:在对“如何减缓全球变暖”的讨论中,许多同学认为:自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至今已十多年,可是大气污染并没有过多的好转;面对大气环境保护,在国际社会中,许多国家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在2002年8月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又拒签;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污染早、时间长,在环境保护中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同学们慷慨激昂地抨击了这种只顾自身经济利益,不管全球共同利益的做法,并达成共识:虽然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但要阻止全球变暖,全人类必须从根本上削减支撑现代文明的石化燃料的消费。

二、评价方法

1.讲究评价的情感性

在进行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介入探究与体验,以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既对成功者予以肯定,也对暂时失败者予以鼓励。教师对学生关于评价方面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就情感取向而言,当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珍视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其是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价值的思维成果;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少用刺激性的挖苦,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努力探究。

2.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1)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师——生、生——生、生——师”的多向交流,因此,学习的评价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自己。

作为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教师,应善于观察并评价各个阶段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在研究性课题设定或问题提出阶段,评价学生的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资料展开研究阶段,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信息素养;在小组协作阶段,评价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总结、汇报和交流阶段,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研究成果的水平。

在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只有学生最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创造性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等,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学生对自己的动态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反思,改变以往盲目学习的状况,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协作性研究学习中,要让小组成员参与评价,进行互评、小组或班级总评。评价每个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小组活动的凝聚力,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进行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时,对于在线练习、研究成果等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书面评价;而对于学习动机和兴趣、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则要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进行定性评价,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这样两者相结合的评价就较为全面,也较为客观。

3.建立“文件夹”评价

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期间的电子作品、学习体会和评价表等,可以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我们应将之整理成个人的“文件夹”存入服务器,这可以作为学生评价自身的学习历史的资料,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同时,也可以作为以后学生学习的模板。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并能使教学目标变得具体、生动、亲切,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追求和确立更高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在学生中倡导和创造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标签:;  ;  ;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