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运用于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潘紫玲

西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 目的 将综合护理运用于初产妇产后乳房的护理中,探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01-2016.03期间自然分娩的102例初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初次泌乳时间早,产后48h内的泌乳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前者并发乳腺炎、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少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发生退乳的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产后乳房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减少并发症,降低产妇喂养痛苦,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初产妇;乳房

目前,得到广泛认同、最为提倡且最理想的婴儿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研究表明,产后5日的初乳中富含大量免疫球蛋白IgG抗体,能够满足新生儿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需求,为其提供营养支持[1]。但是由于初产妇喂养经验不足,易出现喂养方式不当的问题,不利于新生儿的营养摄取,对产妇而来易引发乳房胀痛、乳腺炎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同时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加重其心理、经济负担。为了帮助初产妇在产后尽早适应母乳喂养,减少不正确喂养方式对母婴的负面影响,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指导产妇科学、正确泌乳以确保产妇早期泌乳、保证泌乳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入选的对象为我院2015.01-2016.03自然分娩且符合研究要求的102例初产妇,将10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1),产妇年龄19-34岁,平均(26.1±1.2)岁,孕周37-41周,平均(40.1±0.2)周,其中有37例为初次妊娠;观察组(n=51),产妇年龄18-33岁,平均(26.3±1.1)岁,孕周38-41周,平均(40.0±0.2)周,初次妊娠的产妇有39例。将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具体内容涉及产前产后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组织家属、产妇共同学习,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产后早期即组织母婴接触,指导母乳喂养方法,母婴如果分离时间不可超过1小时[2]。为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状况,根据年龄、性格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详细地向产妇讲解早期正确哺乳的方法,告知其饮食中需要注意的情况及产褥期恶露的护理,以消除其心理顾虑,减轻心理负担。产前即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以调动其配合的积极性。初产妇在生产后大约48h会有大量的催乳素分泌,此时新生儿吮吸促进乳腺导管开放在减轻乳汁排泄不畅为产妇带来的乳房胀痛中作用明显,必要时采用吸奶器吸出、储存多余奶水,此外,还可以配合热敷以促进局部血循环、减轻疼痛,通过适当播放音乐、组织产妇间聊天、睡觉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乳房胀痛给产妇带来的焦虑、烦躁感[3]。(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保证母乳的营养。传统家庭在产妇产后会补充较多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同时也应当注意水分的补充,以满足乳房及时泌乳的需要[4]。建议产妇少食多餐,以5-6餐/d为宜,饮食合理搭配,注意干稀、荤素配合,既要满足营养要求,又要保证水分的充足,饮食清淡,禁饮酒、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3)母婴接触:让产妇认识到正确母乳喂养的益处,促进产后母婴的早接触、早吮吸,减轻乳房胀痛。在生产后半小时内指导产妇哺乳方法,使其了解孩子的吮吸力量、次数与其泌乳情况相关。对于乳汁过多、新生儿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吮吸的产妇则应用吸奶器,每2小时吸奶一次,以防乳汁积聚阻塞乳腺导管,出现乳房的胀痛及包块,甚至引发乳腺炎。(4)乳房按摩:在分娩6h后即为产妇进行早期的按摩,按摩开始前5min热敷乳房,产妇取舒适体位,护理人员用清洁双手的大小鱼际处按摩,注意乳头露出指缝,动作轻柔,以其不产生不适为宜,5min/侧;按摩后采用中指、示指夹住牵拉的方式提起乳头,3-5次/侧;按摩的同时进行喂养知识的宣教;按摩结束后宜排空乳房。(5)哺乳方法:喂养前使新生儿嘴唇先触及乳头,以刺激其产生觅食反射,当嘴张大至乳晕大小时即可将乳头或乳晕大部送入其口内;当其嘴张大、舌头向下时立即使其向母体靠近,以便新生儿将更多乳晕吸入口内,护理人员观察吮吸情况,以新生儿两颊向外微微隆起、嘴唇凸出为标准[5]。指导产妇哺乳时左右侧交替进行,以免不对称哺乳对产妇乳房美观的影响及乳汁积存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凹陷或者短小乳头的产妇应避免喂养时新生儿强行牵拉乳头,以免造成产妇疼痛。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初次泌乳的时间、产后48h内的泌乳量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泌乳情况

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泌乳时间,前者初次泌乳时间短于后者,48h内泌乳量多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由于初产妇缺乏喂养方面知识、经验,在产后的喂养中不仅加剧自身乳房痛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不利于新生儿的成长,因此在围生期对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学习泌乳技巧及喂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6]。常规护理主要进行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对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机体疾病进行护理,然而忽略了术后对产妇的乳房、心理、饮食等的干预。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泌乳情况、并发症的干预,护理中密切关注产妇的乳房情况,确保其乳腺导管在早期即处于开通状态,并且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并详细记录泌乳的时间和量,并评估情况,以达到促进泌乳、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产后初次泌乳时间早,产后48h内泌乳量多,发生乳腺炎、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少,差异明显,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初产妇早期泌乳、减轻泌乳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的产后乳房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减轻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惠放放,陈玉兰.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4):2782-2783.

[2]潘池梅,何兵,李玉梅.初产妇产后保健和育儿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03):251-255.

[3]邹广玲,常晓春.乳房护理及吸吮刺激对产后泌乳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14-216.

[4]郝桂琴.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及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81-2482.

[5]杨煜.婴儿吸吮及乳房护理对初产妇泌乳相关情况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657-658.

[6]施姝澎,张玉侠.NICU母乳喂养策略的研究现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5):608-613.

论文作者:潘紫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运用于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潘紫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