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_政治论文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_政治论文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有效性论文,重视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研究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同时,大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政治的有效性。当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教师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基础上的教育引导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主体性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自主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使学生内在地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要特别强调两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需要是接受的前提。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丰富而又具体的。如果教师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一味地凭自己设想进行机械地灌输,将某一观点或信念不加分析、不加引导地强加给学生,那么,这种在没有学生认同情感基础上的教育,也就不可能收到实际的效果。事实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角度来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是主体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对教师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收录与择取、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一个过程。其中需要是启动主体接受教育,并保持接受教育活动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持续动力。所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其需要组织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地接受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当“主角”,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自我教育的可能。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置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台和核心,让教师扮演指导者或帮助者的角色,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强调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角”作用,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始终将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地确立组织方式、活动程序,并付之于行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正确解决高校全员教育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一支系统的学生政工队伍。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政工队伍的责任,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实际上,不少教师缺乏育人的观念,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生政工干部的职责,与己无关。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变学生政工系统的小循环为全员育人的大循环。要对教师加强“育人”观念的教育,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明确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好坏是一个人能否从事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归根到底,关键在于要采取具体措施,激励和确保广大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全体教师都尽到育人的职责。

三、管理的政策导向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

高等学校制定并实行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和实行的管理活动蕴含着引导学生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实中,学校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只求达到某种直接的管理目标,而不考虑或不完全考虑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特别是由于高校正处在改革的过程中,有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内在逻辑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有时会出现与我们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尽一致甚至相悖的现象。

如在就业政策导向上,教育目标要求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少学校规定优秀毕业生可以优先选择地区和职业,而优秀毕业生的选择一般又以高收入为首选目标。实际上,高收入单位的所在地并不一定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样,造成有些学生“不到经济发达地区、高收入单位工作,就是差生”的错觉。这又怎能期望大学毕业生积极踊跃地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和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去呢?又如,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很多学校却规定,优秀毕业生可以在教育系统外优先选择职业,这直接与培养目标相矛盾。诸如此类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样的政策导向,又怎能引导学生形成党和政府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呢?

四、要面对社会现实进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校园里有良好的表现,更重要的在于使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有良好的表现。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尽管在校园里接受了许多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一踏上现实社会,正面教育的价值体系马上面临冲击。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其中的原因,一是学校进行的比较规范的理论教育,解释不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所有社会现象;二是学校教给学生的人生哲理如在处世、择业、奋斗与成功等方面应有的观点、态度,往往受到社会变革时期一些反面现象的影响,导致不少价值观的错位;三是学校比较理想而单纯的正面教育,还不能完全抵御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渗透。

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办法就是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社会现实生活是最教育人的。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面对社会现实而展开,不能圆满解释社会变革时期所表现的种种现象,不能正确有力地分析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价值取向,不能有力地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不能使学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那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生活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

要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现实生活,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对全体教师尤其是对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等的理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充分开发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教育要使人达到“知”而“信”,进而达到“行”,需要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几年来,复旦大学“两课”教师一直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下功夫,运用“理论还原法”、“问题引导法”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发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很多,可利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也可结合专业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8届学生在半年多的实习采访中,逐渐感到作为未来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的重任。由此,他们开展了一次以倡导“绿色新闻”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探索了高年级大学生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途径。又如,复旦大学学生开展“上海市再就业工程调查”、“云南少数民族遗传资源调查”、“苏州河治理活动”、“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等结合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亲身体验社情民意,直接参与改革重点工程、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利用专家多的优势开办各种讲座。那些业务功底深、思想政治素质好的专家学者,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高,对学生影响大。他们能用精湛的学术成果、丰富的人生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很多抽象的政治原则、人生哲理、道德规范融会贯通在生动实在的报告中。在复旦校园里,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的“治学与做人”、杰出教授陆谷孙的“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等讲座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善于运用特定的时机场合,营造特定的环境气氛,充分调动各种情感因素,使之协同放大,打开主体接受的通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被接受程度。也就是说,抓住教育契机,优化教育情境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学校利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轰炸的事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说,与过去唱国歌相比较,现在唱国歌时真正感到了庄严,感受到我们的国歌内涵很重很重。

此外,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着眼于实际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和活动的规模。很多情况下,与大学生个别地促膝谈心,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标签:;  ;  ;  ;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