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解读_企业创新论文

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解读_企业创新论文

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诚信”、“创新”、“以人为本”、“客户导向”、“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是中外成功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共享的六个基本要素。针对这些基本要素,笔者在中美知名企业中各选25家,对其核心价值观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核心价值观中企美企中企比率%美企比率%

诚信8

7 3228

创新

12

5 4820

以人为本

12 15 4860

客户导向

11 19 4476

团队精神5

5 2020

社会责任

10

5 4020

从上表中可见,中美企业在“诚信”和“团队精神”两个要素的比例上接近;中国企业在“创新”和“社会责任”两要素的比例比美国企业分别高出了28和20个百分点;美国企业在“以人为本”和“客户导向”两要素的比例比中国企业分别高出了12和32个百分点。

如何认识这种统计数据上的差异?本文仅从“诚信”、“创新”和“以人为本”这三个基本要素所体现的表层共性,深入解读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以求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诚信”与“integrity”

表中显示,三分之一左右的中美企业将“诚信”纳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反映了两国企业对商业诚信的重视程度基本一致。虽然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已习惯将汉语中的“诚信”与英语中的“integrity”对等起来,但中国企业所强调的“诚信”与美国企业所重视的“integrity”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不同的商业行为准则。

从词汇释义来看,“诚”在《辞源》中解释为“真诚,真实”,“信”就是“诚实,不欺”。因此,汉语里的“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体现在人际关系之中。在商场上,诚信就是对伙伴和客户真诚,商家不欺顾客。“integrity”在《韦氏大学词典》中的解释为“坚守某种准则或法规,尤指道德价值观念和艺术情操”,意味着“由不辜负他人的信任、不违背自己的职责或许下的誓言而表现出的正直、值得信赖的品格”。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诚信基本上是人格信任,而西方人的诚信则是一种契约信任;中国人的诚信在本质上以道德为支撑,西方人的诚信则以法律为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认为是做人立世的基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信任构成的德性范畴。不管是儒教、道教还是佛教,都很尊崇诚信,把诚信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从道德层面上规范人们的诚信。因此,中国企业比较注重诚信的道德功用,用以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和建立对外生意关系。

西方文化中的integrity是社会性的生活准则。从《圣经》中摩西与上帝签订的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的《摩西十诫》开始,契约精神就成了其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摩西十诫》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同时,人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弃之”的权利。西方文化中的诚信正是契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是对规则和协议的遵守和兑现——如果某人不履行他的允诺,就是在恶意行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过:“任何国家,只要她不具有管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她的人民就不会享有财产的安全。契约信誉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她的商业和制造业要长期繁荣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此种文化内涵的规约下,美国商人不像中国商人那样先以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来建立合作关系,而总是把每个合同的签订看作一次单独的行为过程。他们注重效率,信任也是在效率之中建立起来的。他们把每次顺利的合作看成是诚信的最好体现,而每次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就是双方建立诚信关系的最好凭证。

“求稳”与“求变”

表中显示,高达48%的中国企业将创新列为企业核心价值观,而只有20%的美国企业在核心价值观里明确提出创新。这里,如果不从中美两国文化进行深入分析,仅看数据就很容易引起误解。

数据上的差异并不能表示我国企业比美国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更不能表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大于美国企业。相关资料表明,中国创新的综合指数大约在世界排名第28位,处在中等偏下水平。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中国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求稳是普遍心态;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又力图无为而有为。不能不承认,“稳定”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自然科学方面,虽然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和(天工开物)等辉煌的科技成果,但“求稳”和“无为”的民族心理却使得国人缺乏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精神,因此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中国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我国众多企业把“创新”放在核心价值观中,反映了他们已经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作用,但要转化为真正的创新行动和创新成果,却还需要经过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美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崇尚变化。“求变”的价值观念源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美国企业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精神,他们更加崇尚个性,追求变化,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常态。因此,不少美国企业并没有将创新列入核心价值观。

“个体”与“群体”

表中反映出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企业比例为60%,比中国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而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然而由于两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美企业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还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这必然导致群体取向。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的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我国企业在这种群体取向价值观的影响下,注重组织的协调与和谐,强调先有整体才有个体,侧重于从“群体”人的角度去对“人”做出规范。而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相分,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如果一个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西方人会认为这不是天命,而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和缺乏斗争精神所致。因此,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在美国,差异几乎与个人主义同义而受到同样的赞赏;而保持一致则被认为是个体人格丧失的表现。美国的企业更加重视“个体”人,提倡先有个体才有整体,并认为企业的实质是创造各种有利于实现个体价值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员工个体价值和个人目标的实现。美国的企业管理者关注员工的知识、技能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作用,看重人的自然属性和认知属性,把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中国企业文化则更加看重人的社会属性,关注人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对企业工作的影响,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往往注重以情服人,以情管人。即使在解决冲突时,也是以“情”来达到“和”的目的。一个“理”、一个“情”,体现了中美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的不同工作风格。

最近发布的一项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熟悉,对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而后者正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影响作用得以体现的方面,同时也正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关注的重点。同一调查还表明,我国除少数企业已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提高阶段外,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基本形成和酝酿探索阶段。因此,在建设我国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充分认识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以此为前提来思考如何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认识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要运用符合员工心理的方式方法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逐步规范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力。

标签:;  ;  ;  

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解读_企业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