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劲松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157014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8月本医院收治的6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行心理-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心理康复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疾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安全推广。
【关键词】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自知力缺乏、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行为懒散等[1]。且好发于青壮年,影响到患者的日常认识及精神状态,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压力[2]。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后,虽然精神症状大多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即将回归社会,面对正常生活时,往往会伴随着较大的抑郁症状,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3]。临床实践中证明,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心理康复。本医院对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v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5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为(49.6±7.7)岁。病程在2~15年,平均病程为(12.7±3.6)年;对照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6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为(48.2±8.2)岁。病程在3~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4.8±3.4)年;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身高、体重、病因、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皆给予一定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治疗,并给予生活护理、药物指导、常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
v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每例患者的测评结果、病史以及相关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情况等,分析影响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和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自觉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建立起合作性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认识情绪对自身疾病的影响。发现患者的特长,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督促其参加各种康复活动,放松心情。现阶段患者的实际情况要告知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由于心态紧张,容易产生曲解认知状况,对比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患者转换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摒弃消极的思维,鼓励患者建立自信,客观对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对于外界的不良刺激,能够辨别形势,期望值仍处于合理位置[4]。
1.2.2培训患者沟通能力
帮助患者学习沟通技巧、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患者角色,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或减轻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将其引向正常的生活、娱乐中去,因此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能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坦诚相待,建立尊重、平等、信任、友谊和利他的关系,使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到生活的温暖和意义,找回归属感和价值观,从而减少孤独、无助和彷徨,提高了治疗的远期效应,让更多的患者在生活上有自己的一片蓝天,从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2.3引导加入集体生活
大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对日常生活缺少足够的兴趣,拒绝参与娱乐活动,护理人员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可积极鼓励、组织患者参与一些集体的文娱活动,如与其他病友一起看电视、下棋、打牌等,让其生活得以丰富,通过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意识到自我价值,并逐渐从负性心理中解脱出来,此外文娱活动需注意先从简单再到复杂,并劳逸结合,避免影响正常作息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强化生活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及精神障碍的程度和生活能力,给每位患者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给予1h/次,1次/w的生活能力训练,督促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要做到实际场面训练,应用实际用具、工具,逐步提高,示范动作,要用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说明,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借助,反复训练。
1.2.5加强对患者的家庭支持
家庭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不良的家庭氛围及家庭成员不当的语言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负面影响,需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告诉患者家庭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时的应对技巧,及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平,让家属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宽容与体谅,患者做错事时不要过分的指责,平时尽量多关心、陪伴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充分调动家庭的支持作用[5-6]。
1.3 观察指标
采用Addington等编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专用CDSS-C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症状评分评价,该量表 Cronbach'α 值为0.8,具有较强的信度与效度,量表共包含9个维度,每个维度按照症状从无到重度依次评为0~3分四个等级,总分27分[7]。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心理康复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都下降,观察组的抑郁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上升,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发病率也居高不下,大多患者在发病后,由于病情的反复,长期受到病情的折磨,容易表现出较大的心理障碍,如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生,同时也给家属造成巨大[8]。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以后,恢复期的病情已经比较稳定,对自己的患病情况和后期用药等知识也十分清楚,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非常漫长,在长期的住院生活中,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单独采取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很难得到良好的控制,无法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残留症状、增强患者的生活动力、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功能、社会功能、降低精神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程度。使患者保持正常人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措施,早日回归家庭,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郑婕,高美玲.心理康复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的观察[J].精神科护理,2010,06(06):11-13
[2]蒋红.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3):422-423.
[3]史靖宇,赵旭东.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6,37(10):78-81.
[4]肖燕.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330-1332.
[5]王玲,俞玮,孙喜蓉,等.个性化护理在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1(11):6-9.
[6]王文伶,蔡亲奕,伍雪晶,等.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315-317.
[7]刘恩益,文启琴,黄凤霞,等.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的信效度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93-894.
[8]何晓艳,许可,杨梅,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3-355.
论文作者:于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症状论文; 病程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