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时空特征、竞合关系与前景展望论文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时空特征、竞合关系与前景展望

郑国富

内容提要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构建起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自该组织成立以来,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间经贸合作卓有成效,领域拓展,层次升级,内涵提升。近年来,农业领域逐渐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新方向。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间农产品贸易规模攀升,品种丰富,互补性优势彰显。上合组织各成员农业资源禀赋充裕、优势特色突出,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是各成员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及共同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重要诉求,也是构筑“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物质根基及有效路径之一。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平台。随着上合组织阵容增扩及内部机制不断完善,基于各成员国内农业资源互补优势与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秉持“上海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农业领域“五通建设”为行动指南,精准施策,务实推进,未来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关 键 词 :上海合作组织;农产品贸易;“一带一路”;“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引言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2013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上合组织各成员的积极响应和热忱参与。2014年10月9日,上合组织第三次农业部长会议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间农业合作协定〉2015—2016年农业合作计划》。2017年5月,中国农业部、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和推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指出“农业国际合作成为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① 《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7年5月12日,http://jiuban.moa.gov.cn/zwllm/zwdt/201705/t20170512_5604724.htm,访问日期,2019年5月10日。 2017年6月8日,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接纳印度与巴基斯坦为正式成员,首次实现阵容增扩,上合组织吸引力增强,“朋友圈”扩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人口规模最大、国土面积最宽广的综合性区域经合组织,树立了地区合作新典范。② 郭连成、陆佳琦:《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新机遇与新挑战》,载《财经问题研究》,2019年第3 期,第106—115 页。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倡议继续弘扬“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共筑“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粮食安全合作纲要》,联合发表《青岛宣言》,指出继续深化农业领域全方位合作,推进在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准入政策和质量安全、卫生检疫、产品认证等深度合作,以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农业信息平台,农业领域逐渐成为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发展的新亮点、新方向。2019年6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发表题为《凝心聚力 务实笃行 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的重要讲话,③ 《凝心聚力 务实笃行 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人民网,2019年6月1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615/c1024-31153640.html,访问日期,2019年6月20日。 坚持以“上海精神”为根本遵循,共同发表联合宣言,确立在中国陕西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更好地推动上合组织各成员间农业领域优势互补、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问题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较多。曹守峰、张晓倩和龚新蜀、王丽君、张庆萍和朱晶等分析了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问题。④ 曹守峰:《基于上海合作组织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研究》,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张晓倩、龚新蜀:《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载《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1 期,第28—38 页;王丽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研究》,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张庆萍、朱晶:《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载《国际经济合作》,2017年第2 期,第63—70 页。 王晓兰、梁丹辉和曲春红、籍丹宁和曲丽华等分析了中俄农产品贸易问题。⑤ 王晓兰:《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分析》,载《世界农业》,2016年第12 期,第141—146 页;梁丹辉、曲春红:《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及展望》,载《农业展望》,2017年第12 期,第87—92 页;籍丹宁、曲丽华:《基于CMS 模型的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变动分析》,载《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32 期,第221—223 页。 张晓倩和龚新蜀、陈俭、韩敬敬和魏凤等分析了中哈农产品贸易问题。① 张晓倩、龚新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载《世界农业》,2014年第10 期,第128—135 页;陈俭、陈果果、布娲鹣·阿布拉:《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模式分析》,载《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年第4 期,第107—112 页;韩敬敬、魏凤:《中哈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增长潜力分析》,载《世界农业》,2017年第12 期,第134—141 页。 买买提热夏提·肉孜和布娲鹣·阿布拉、张慧等分析了中塔农产品贸易问题。② 买买提热夏提·肉孜、布娲鹣·阿布拉:《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第3 期,第27—30 页;张慧:《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显著及前景分析》,载《世界农业》,2015年第3 期,第123—126、166 页。 布娲鹣·阿布拉和王娜娜等分析了中吉农产品贸易问题。③ 布娲鹣·阿布拉、张凯、陈俭、方媛、肖霞:《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载《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第6 期,第1130—1136 页;王娜娜等:《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及增长成因分析》,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 期,第7—12 页。

综上所述,梳理有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发现如下问题与不足:(1)对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的整体性研究相对不足,较多集中在某一成员双边贸易合作的国别类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俄、中哈等),对其他成员(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关注较少;(2)较多停留于中国对其出口视角,目前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问题已成为学术研究重点和社会实践热点的新态势;(3)忽视“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上合组织成员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及关键节点,将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问题纳入中国农产品贸易全球战略视域下研究尤为必要,特别是当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单边主义泛起,深化同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将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问题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宏伟蓝图中,是新时代中国政府构筑开放、包容、共享的全球经贸合作新体系的真切体现,也是各成员共同携手发展的美好夙愿;(4)分析农产品贸易中产品结构以大类为主(HS 的2 位制),较大程度忽视产品具体特征,导致政策缺乏精准性与可操作性;(5)较多研究停留于传统“六国”模式,对2017年首次实现扩容后的“八国”模式下的农产品贸易合作缺乏跟踪性研究。

基于此,本文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以HS2017 的6 位为基准,回顾分析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与新动态,实证检测各成员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及出口竞争与互补性关系,以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平台,分析新时代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趋势,探寻优化路径,推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携手共筑“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

(一)贸易总量波动式增长

如表1所示,2001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总额为8.97 亿美元,其中,中国自上合组织成员进口6.17 亿美元,出口2.80 亿美元,中国贸易逆差3.37 亿美元。2002年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 亿美元,增幅为34.67%,其中,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出口增长75.00%。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遭遇寒流,骤降12.69%。2010年双边农产品贸易止跌回升,飙涨34.54%。2015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再次下降。2017年上合组织接纳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正式成员,阵容扩充,领域拓展,规模提升,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54.10%,中国自上合组织成员进口增长60.80%,出口增长47.21%。2018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金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9.12 亿美元,增长23.23%,其中,中国自上合组织成员进口56.01 亿美元,增长46.35%,出口33.11 亿美元,下降2.76%,中国贸易逆差22.90 亿美元,2001—2018年中国贸易逆差金额累计达55.08 亿美元,其中,主要来自印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逆差金额分别为:18.68 亿美元、12.85 亿美元和11.88 亿美元。

同样地,在中国的云南,历史上曾经长期用从东南亚、南亚流入的海贝作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也是较好地适应了云南商品交换水平较低的特点,这些海贝的流入同样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波斯萨珊银币和拜占庭金币曾经流入中国西北地区,也刺激了西北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明清时期外国的银和银元流入中国,则是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表1 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历程 (金额单位:亿美元)

(待续)

(续表)

(二)贸易地位震荡回升

如图1所示,2001—2006年上合组织成员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稳步攀升,2006年该比例攀升至峰值;2007—2015年上合组织成员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比逆势下滑;2016—2018年上合组织成员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比缓慢回升。2001年,上合组织成员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比为3.24%,2018年,该比例连续增至4.13%。

图1 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地位演进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出。

2001年,中国在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中占比3.90%,2018年增至6.41%,其中,中国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农产品贸易中占比分别为9.48%、8.82%、9.86%、12.58%、2.90%、3.21%和6.10%,普遍低微;除哈萨克斯坦外,中国在其他上合组织各成员农产品贸易中占比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态势。

电厂汽轮机辅机设备中凝汽器为主要的组成设备,凝汽器的稳定运行对于汽轮机运行的热效率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从能耗方面分析凝汽器的稳定运行,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机组内部的水能耗,对于汽轮机的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当前汽轮机凝汽器在运行中主要出现的故障现象为:凝汽器运行中出现真空度下降现象,真空度下降造成排汽温度升高现象。分析排汽温度升高造成了循环水温度升高,最终在温度变化下造成设备机组,出现了一定的振动及异响现象,严重影响了设备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三)国别结构分布不均

如表2所示,俄罗斯一直在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中雄居榜首,2002年俄罗斯在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进口、出口贸易中占比高达90%以上。近年来,俄罗斯在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进口、出口贸易中占比大幅下降,其主要受组织阵容增扩所产生的“稀释效应”影响;印度位居其次;巴基斯坦排名第三;自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占比持续大幅下滑,对其出口长期低迷;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在进口、出口贸易中占比低微。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塔、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双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7.98%、13.16%、-6.50%、46.00%、-12.82%、17.65%和27.56%。

表2 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国别结构特征 (比例单位:%)

(待续)

(续表)

(四)产品类别不断拓展

如表3所示,中国自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进口主要类别:HS03(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位居首位,占比总体下降;HS12(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和HS15(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占比持续飙涨;同期,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出口主要类别:HS08(食用水果及坚果)、HS07(食用蔬菜、根及块茎)和HS20(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等。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产品类别有所拓展,但总体仍较为集中,尤其进口方面相对突出,外部风险集聚,有待合理优化。

表3 2001年和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主要类别 (比例单位:%)

(待续)

(续表)

(五)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1.中国农产品进口增势强劲,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2018年,中国自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进口商品种类为212 种,其中,金额超过1 亿美元的有17 种,排名前5 位的商品为:HS030367(冻狭鳕鱼)金额为5.84 亿美元,占比10.43%,全部来自俄罗斯,占俄罗斯该商品出口总额的73.09%;HS520100(未梳棉花)金额为4.75 亿美元,占比8.48%,主要来自印度和乌兹别克斯坦;HS030312(其他冻大麻哈鱼)金额为3.92 亿美元,占比7.00%;HS030363(其他冻鳕鱼)金额为3.90 亿美元,占比6.96%,全部来自俄罗斯;HS151530(蓖麻油及其分离品)金额为3.84 亿美元,占比6.86%,几乎全部来自印度。同期,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出口商品种类为375 种,其中,金额超过1 亿美元的有3 种,排名前5 位的商品为:HS080810(鲜苹果)金额为2.17 亿美元,占比6.54%,超五成以上出口至俄罗斯,金额约为1.24 亿美元;HS080521(鲜或干柑橘)金额为1.62 亿美元,占比4.89%,主要出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HS0500200(生丝)金额为1.15 亿美元,占比3.16%,几乎全部出口至印度;HS070200(鲜或冷藏番茄)金额为0.91 亿美元,占比2.75%,约九成以上出口至俄罗斯;HS160417(制作或保藏花鳗鲡)金额为0.82 亿美元,占比2.49%,主要出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2.上合组织成员阵容拓展,合作机制提质增效

三、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因此笔者也运用草谷比计算法,对信阳市秸秆资源产量进行计算[3]。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主要选取了夏粮(小麦)、秋粮(水稻)、花生、油菜籽、糖料、麻类6类农作物,计算得出信阳市2017年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信阳市理论秸秆产量为727.34万t,实际可收集的秸秆产量约为600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约为82%。经过走访河南信阳市淮滨县芦集乡得知,在高压的禁烧政策下,90%以上秸秆进行粗放型还田这一单的形式,少量秸秆资源另作他用。

表4 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RCA 指数演变

(二)贸易互补性指数

如图2所示,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整体趋弱,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增势更为迅猛,关系日趋密切;上合组织成员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整体趋强,但增势相对平缓。2018年,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为0.67,上合组织成员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为0.52。

图2 2001—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出。

由图1中a可知,2种酱油在40~70天内总氮呈总体上升趋势,且pH值为5.4的酱油中含有更高的总氮值。pH 5.4条件下发酵的酱油总氮值由40天时的1.44 g/dL逐渐升高,至发酵55天时达到约1.53 g/dL,此后总氮含量逐渐趋于稳定。而pH 6.5条件下发酵的酱油总氮则由40天时的约1.4 g/dL逐渐升高至约1.5 g/dL,略低于pH 5.4条件下发酵的酱油。

如表4所示,中国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总体趋弱,各年份RCA 均小于1,表示处于比较劣势;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农产品RCA 均大于1,表示处于中度(或较强)竞争优势;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农产品RCA 均小于1,表示处于比较劣势,但两国农产品比较优势总体增强。

基于此目标函数,配电网重构是为了使网损尽可能小,即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但评价个体时一般用其适应度函数,习惯将算法优化方向对应适应度值增加方向,所以选择将目标函数的倒数作为适应度函数,考虑到不可行解,因此个体适应度函数确定为:

表5 2001—2018年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待续)

(续表)

(三)主要出口产品及其对象国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主要农产品出口及对象国差异较大,即双方在国际市场中相互竞争性弱、互补性强。201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品集中在HS07、HS03等,主要出口对象国为东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优势农产品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上合组织各成员农产品出口产品集中在HS10、HS52 等,主要出口对象国集中于中亚、西亚地区等,上合组织成员优势农产品主要体现为土地(或资源)密集型,如表6所示。

表6 2018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主要出口产品及其对象国 (比例单位:%)

(待续)

(续表)

四、新时代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前景展望

(一)机遇

2001年,中国自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进口商品种类为106 种,其中,金额超过1 亿美元的只有1 种,金额超过1000 万美元有的7 种,排名前5 位的商品为:HS030360(冻鳕鱼)金额为35616.0 万美元,占比57.76%,全部来自俄罗斯;HS230120(饲料鱼粉)金额为4622.1 万美元,占比7.50%;HS030332(冻鲽鱼)金额为2862.4 万美元,占比4.64%;HS030380(冻鲨鱼)金额为2618.4 万美元,占比4.25%;HS030379(其他冻鱼)金额为1685.5 万美元,占比2.73%。同期,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出口商品种类为218 种,其中,金额超过1000 万美元为8 种,排名前5 位的商品为:HS120220(花生)金额为2690.8 万美元,占比9.61%;HS020329(冻猪肉)金额为2463.5 万美元,占比8.80%;HS160420(鱼翅罐头)金额为2051.2 万美元,占比7.32%;HS100630(精米)金额为1917.6万美元,占比6.85%;HS080810(鲜苹果)金额为1693.2 万美元,占比6.0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断变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农副产品供需矛盾凸显,进口规模飙涨,对海外优质特色产品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为上合组织成员增扩对华农产品出口创造了合作交集和广阔市场,2018年,中国自全球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高达1367.24 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量的8.43%,增速为9.41%。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欢迎上合组织各成员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主动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大幅提升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2018年11月,中国政府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上合组织各成员推动农产品对华出口创造了战略机遇和重要平台。上合组织各成员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性造就了其农产品优势与特色,也铸就天然的、紧密的合作根基,其中,俄罗斯国内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中国的8 倍,务实深化农业领域合作与增进农产品贸易往来是上合组织各成员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的共同诉愿和有效途径。

1.2.3 考核内容 ①喉切除术后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包括社区护士对喉切除术后症状、作息管理、造口护理、并发症预防和语言重建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②喉切除术后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包括伤口换药、喉套管取放消毒、更换气管垫等专科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均以100分为满分。

围绕提升行业能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初步建立,省级安排水利财政专项资金37.75亿元,比2010年增长78.07%。大中型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省重点调度的212个大中型水管单位人员经费落实率达99%。在研水利科技项目150项,24项先进实用技术(产品)得到宣传推广。“金水工程”一期项目基本完成,省级水利数据中心一期和联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即将上线试运行。县级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全面建立,90%以上市县实行了水利综合执法。

中国对上合组织各成员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差异较大,与贸易小国互补性较强,与贸易大国互补性较弱,俄罗斯一直位居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领头羊”、“引擎”,但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偏低,且呈下降趋势;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较高,但双边贸易规模有限、增势乏力、后劲不足,具体如表5所示。

自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合作领域拓展、层次升级、机制完善,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夯实基础。目前,农业领域已成为上合组织合作发展的新内容与新方向,未来更需要继续完善农业合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功能。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各成员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为各成员拓展和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便利。2017年,上合组织成员和观察员数量不断拓展,正式吸收印度、巴基斯坦两个新成员(还有4个观察员国与6 个对话伙伴国)。持续扩容为上合组织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八国模式”将进一步加速南亚、中亚地区市场整合,拓展更宽广的区域空间,增强规模经济效应。新成员的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① 201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农产品贸易金额分别为:602.64 亿美元和127.73 亿美元,位居上合组织各成员(除中国外)农产品贸易总额的第一位和第三位,俄罗斯位居第二位。 。上合组织依据其人口规模、国土面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区域经合组织,2018年上合组织各成员合计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占世界GDP 总量的25%,各成员互信携手合作,深化区域分工,增进优势互补,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必将形成更高效的规模经济效应。

3.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多重优惠政策叠加

本文研究主体给出的偏好信息和期望信息是得分变量和语言变量的双边匹配问题,且同一主体给出的偏好信息和期望信息的形式相同,下面给出双边匹配的基本设置。

上合组织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与重要节点,除乌兹别克斯坦外,其他各国均与中国毗邻接壤,地缘优势突出,战略意义显著;① 韩璐:《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载《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2 期,第22—34 页。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涵盖“中国六大经济走廊”中的五条,经济走廊建设必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升级。② 中国六大经济走廊包括:中国—蒙古—俄罗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中国—中南半岛。 《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进一步推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农业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方案。截至2018年8月26日,中欧班列开设已达1 万列,有效促进双边经贸往来;搭建区域性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各地竞相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振兴有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3]。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政治文化和文学艺术以及当今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具有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充分条件。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贸易格局大调整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近年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却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挫伤世界自由贸易发展,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尤其自2018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给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产品贸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新时期,深化同上合组织成员农业合作,提升贸易规模与层次,是化解当前诸多负面冲击及走出困局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契机。俄罗斯也同样面临美国与欧盟的制裁封锁与空间挤压,亟需开拓国际新市场。③ 《俄罗斯农产品拓展中国市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2016年8月31日,http://www.sco-ec.gov.cn/article/worldeconomictradesituation/investmentclimate/201710/61932.html,访问日期,2019年7月2日。 上合组织成员在粮食、豆类、畜牧业、海产品、棉花等具有较强优势,恰恰这些正是中国农产品进口重点领域,双边合作交集广、互补性强、大有可为。2018年,俄罗斯位居世界小麦出口首位,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3.07%;印度位居世界大米出口首位,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5.23%。上合组织各成员一贯支持构建自由、开放、包容的世界贸易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国际与地区霸权主义,推进同中国农产品贸易合作是顺势而为、各有所需、互利共赢。新时代,秉持“上海精神”,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地区持久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挑战

1.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竞争激烈,增扩对华出口不易

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合作开放大门日益打开,居民对海外优质特色农产品消费需求强劲,农产品进口贸易飙涨发展,美国、巴西等当今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家看好中国市的场潜力与前景。2018年,中国自巴西、美国的农产品进口金额分别为330.30 亿美元和162.10 亿美元。美国长期雄居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榜首,其农产品产量大、品质上佳、竞争优势强;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以及部分东盟国家(泰国、越南)等也纷纷着手抢占中国农产品中高端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未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增扩对华农产品出口带来挑战。长期以来,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中“缺位”严重,量比偏低,知晓度低,认同感弱,开拓市场颇为不易。近年来,举办“上合组织博览会”“农博会”等,扩大宣传,构建销售渠道与配送中心,确实提升了上合组织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亟需完善和升级上合组织合作机制,重视农业领域合作,不断优化合作环境,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提升综合效应,建立区域农产品的质检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

2.上合成员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

上合组织成员除俄罗斯之外,其他各成员综合国力有限、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化水平低下,成为了推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的“瓶颈”。上合组织各成员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弱,2018年上合组织成员(除中国外)农产品贸易总量为1390.76 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量的4.32%。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仍为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经济总量、农作物产量、消费规模与层次等均不足。

3.区域内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滞缓,交易成本高昂

上合组织幅员辽阔,但多为内陆国,接壤地区多以沙漠、戈壁或高寒山区为主,自然条件普遍恶劣,交通不畅,道路修建成本高;长期以来,各成员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发展滞缓,物流成本高昂,往来不便,削弱了优势与互补性。另外,各成员农业开放度低,合作观念薄弱,管制较多。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8年世界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2018)》数据显示,上合组织成员物流绩效指数在世界167 个国家中排名靠后、数值偏低,其中,印度(第42 位)、哈萨克斯坦(第77 位)、俄罗斯(第85 位)、巴基斯坦(第95 位)、乌兹别克斯坦(第117 位)、吉尔吉斯斯坦(第132 位)、塔吉克斯坦(第147 位)。

4.农产品贸易壁垒阻碍,自由化与便利化程度低

农业经济在部分成员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为突出,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国内产业保护壁垒相对较高。印度仍对大米、小麦和棉花等实施国营化经营,采取进口限制,常常高筑贸易壁垒,以致摩擦争端突出,进而掣肘贸易发展。关税、进口许可证及配额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自然存在,中国对大米和小麦等进口实施配额制、对新鲜水果进口采取许可证制等。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2018年世界关税概况(World Tariff Profiles 2018)》数据显示,上合组织成员农产品简单平均关税总体偏高,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农产品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分别为15.6%、32.7%、10.2%、13.4%,而美国仅为5.3%。另外,上合组织各成员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质检标准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区域标准,增添贸易合作对接困难。① 刘洋:《俄罗斯绿色贸易壁垒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载《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3 期,第77—85 页。 同时,各成员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合作机制尚未健全,协调性弱,缺乏配套措施,协议落实困难,合作不顺畅,增添交易成本,阻碍合作效率。对此,中国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可协商确立区域内“农产品早期收获计划”清单,对清单目录农产品实施自由化,先行先试,形成示范作用和拉动效应。同时,充分考虑各成员经济和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兼顾各方利益,制定差异化的实施方案。

新时代,上海合作组织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② 孙壮志:《新时代上海合作组织的新作为》,载《人民论坛》,2018年第15 期,第38—40 页。 各成员将继续恪守《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宗旨和任务,遵循“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增进战略互信,强化区域认同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凝聚共识,携手实干,推进政治与经贸关系战略升级,加速区域内农业领域的“五通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与技术支持,深化农业内全产业链合作,齐心协力构筑“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 :郑国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贸合作、农产品贸易。(广西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4536(2019)05-0116-17

(责任编辑:任康钰)

标签:;  ;  ;  ;  ;  ;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农产品贸易合作:时空特征、竞合关系与前景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