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控与治疗_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控与治疗_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运动论文,疾病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比率明显上升。1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对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抽样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中有20.23 %的学生患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进入90年代,又有不少的调查统计数字表明,这个比率正在逐年上升。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4%以上,而且还在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说明了激烈的社会竞争正在步步逼进学校,使学生压力不断增大。

心理疾病从表面上看不太象病,而且直接危害身体的症状也不明显,故不会象生理疾病那样易被人们发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实际上,心理疾病同生理疾病一样对人有着严重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它比生理疾病更危险。心理疾病可使人精神异常,导致生理、机能的衰退,最终丧失学习、工作能力。下面的一组统计数字不仅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而且也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患心理疾病而无法继续学习,被迫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学生总人数的37.9%。因患心理疾病被迫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位于病退率之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国家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材,而这些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大学生。可目前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因患心理疾病无法成为国家急需的有用人才,让人感到痛心。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来分析、推测,要将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再上升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点已被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所证明。例如美国,在近几年的一份社会心理抽样调查中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有89%的人承认自己经历过沉重的压抑,还有20%的人肯定自己曾经有过濒临精神崩溃的感觉。全美每年有6‰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 这些客观数字足以说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快它的经济发展时,社会对人的压力也会与之成正比增长,使人患心理疾病的机会明显增多。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阶段,再加上我国特有的人口多、独生子女等问题,使得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大学生在内,患心理疾病的机会只会增,不会减。因此,在加强预防心理疾病的同时,开展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2 体育运动调节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尝试

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了一名患心理疾病的学生。当时,这位学生衣冠不整,情绪低落,心理焦虑,且身体不适,并伴有睡眠障碍等,表现出较明显的抑郁症症状,已经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他面临休学、退学的困境。我带着同情和试试看的心情,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体育,对这位身患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了体育调节治疗。在实施调节治疗的前3周里,这位学生就开始有明显的好转, 主要表现在:他对本人所授的体育专项课兴趣倍增。他还坦露,通过体育活动与锻炼,食欲增强了,睡眠也改善了。经过3个月的调节治疗, 他不仅顺利地通过了教学考核,而且身体状况也明显改观,几项素质测试指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之后,我又鼓励这位学生继续进行体育活动,坚持用体育锻炼来调节身心,最终使这位学生摆脱了休学和退学的困扰,对自己的学习与前途信心百倍。经过了几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体育对调节、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体育作为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有以下几大优点:(1 )患者易接受。绝大多数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意去心理治疗机构去治疗,但对体育治疗易接受,因为患者接受治疗时没有病人的感觉,能避免周围人的议论,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治疗。(2)见效快。 体育手段调节治疗不仅能调节心理,而且还能改善生理水平。达到用生理来帮助心理疾病的治愈。(3)无副作用、反弹小。 患者通过体育手段调节治疗,复发的可能性小,就如同中医治疗是治本,更没有什么危险。(4 )便于自我调节、治疗。体育手段方便易行,不受什么医疗条件的限制,更不需花费财力,便于自我调控,也充实了学校心理治疗的手段和内容,弥补了现有学校心理治疗机构人员、设备的不足。

3 体育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原理、手段及依据

在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方面,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开展得比较早,起码比我国早50多年,既使是亚洲的日本,也至少比我国早开展30年之久。这些国家在对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国的一些大学心理咨询治疗研究机构,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治疗,除了运用心理疏导、暗示、行为治疗等方法外,更多地采用小剂量药物治疗,以追求见效快的效果。也有一些治疗人员采用音乐、水浴、野外旅行放松调节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但同属放松调节治疗的体育治疗手段,几乎没有被采纳运用过。虽然他们也发现和承认体育对患者的情绪调节效果明显,在与这些研究治疗人员进行交流和切磋中得知,他们对本人采用较规范的体育手段来调节治疗心理疾病颇感兴趣,一致认为这手段值得尝试,但都苦于对体育学科不精通,尤其是在练习原理、手段和方法上知之不多,这也是他们没有广泛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体育手段为什么能对心理疾病有较好的调节治疗作用呢?其原理、手段是什么呢?

3.1 体育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也可从肌肉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愈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体育手段之所以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也就是运用、遵循了这一原理。

体育手段能调节情绪,而情绪对人的活动影响也很重大。情绪在人的活动中有激发作用、组织作用、维持作用和导向作用。情绪系统还能影响其它系统,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情绪神经核团的丘脑和下丘脑不仅能控制情绪,而且还会激发交感和付交感神经系统,而交感和付交感神经又支配影响着内脏器官、免疫系统等,这就出现了心理影响生理的现象。例如:人激动时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情绪系统也受其它系统的影响,会出现生理改变心理的现象,例如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差,人的情绪、情感和愿望意向就会从消极方面发展;反之,生理状态好,情绪、情感和愿望意向就会向积极方面发展。

3.2 体育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

体育手段的调节治疗,可达到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得到放松、情绪趋向稳定。对不同的心理疾病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手段和不同体育项目。

利用不同强度、速度、方向和节奏的体育活动,能干扰、破坏心理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消耗患者因患心理疾病所积聚的大量心理能量,最终达到身心平稳,消除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

此外,近几年,生物免疫学科和医学病理学科的许多研究实验发现,人患了心理疾病会影响免疫系统,会导致生理水平和免疫能力的下降(例如NK活性、IL—2诱导的淋转及CD4/CD8细胞比值上升), 引发许多生理疾病,比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皮肤等系统的疾病,当今称之为身心疾病。而进行适宜、科学的体育活动,不仅不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反而有助于人的免疫能力提高(例如:可溶性血细胞介素2受体(SIL—2R)、PHA淋转及CD8细胞上升),预防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这已被有关研究实验资料证明。采用体育手段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调节治疗,可将患者下降的生理水平和免疫能力迅速恢复提高,终止患者因患心理疾病导致心理影响生理,反过来生理下降后又影响心理的恶性循环。为减轻或治愈心理疾病作好生理上的准备。

4 体育调节治疗的主要技术及方法

人从生下来就可能患病,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患过病。患了病不要紧,要紧的是怎样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当然除器质性疾病外,一般的疾病通过治疗都能很快的恢复健康。心理疾病也同样如此,它也能被治愈,并不可怕,但关键在于怎样进行有效的治疗。

根据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严重程度、患病类型的统计调查得知,患者中有60%以上的人是轻度患者,中度患者约有30%多,较严重患者只占1—2%。患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恐惧症、疑病症以及强迫症等等,其中焦虑症占患心理疾病的一半。其次是抑郁症和神经衰弱。就这些心理疾病的性质来看,都归属于神经官能症,是神经系统功能暂时失调所导致,是功能性障碍疾病,这些心理疾病如果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经过几年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节治疗的实践研究,发现体育手段对占心理疾病一半以上的焦虑症以及抑郁症、神经衰弱症效果极好,主要表现在见效率、治愈率、反弹率以及接受率几个方面上。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对以上几种心理疾病的体育治疗,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如下:

4.1 焦虑症的治疗

4.1.1

选择一种趣味性较强或者患者感兴趣的活动项目为治疗活动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游泳、跳绳、爬山等。

4.1.2 采用强度大、速度快、幅度适中的动作练习。 如果平时心率为60—70次/分的患者,大强度活动时的心率可达160次/分。

4.1.3 活动后要做足够的放松练习,让全身得到充分放松。 放松是该治疗的关键。放松手段可采用小步慢跑,深呼吸走,敲、拍、抖全身肌肉等。

4.2 抑郁症的治疗

4.2.1 选择一项技巧性的集体项目为治疗活动项目。例如足球、 排球、篮球、乒乓球等。

4.2.2 采用强度强弱交叉,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相结合, 内容变化多的动作练习。由于治疗强弱交叉,因此活动持续时间稍长些,一般在30—40分钟左右,若身体状态较好可更长一些。大强度活动时的心率可达160次/分。

4.2.3 提高情绪的兴奋性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有意识安排患者与他人合作去完成一项活动任务,让患者体验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奋性。

4.3 神经衰弱的治疗

4.3.1 选择一项患者感兴趣或者重意念的治疗项目,例如长跑、 自行车、游泳、太极拳、气功等。

4.3.2 采用强度适中、幅度大、速度和节奏缓慢的动作练习。 适中强度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钟内。

4.3.3 通过活动使情绪的兴奋性下降, 把兴奋性控制在适中的水平。以上所有的调节治疗活动在采用什么项目、用什么强度等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而定。对患者参与治疗活动要多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有一个良好的心境。

5 体育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评定

针对目前心理治疗在效果评定上没有一个统一和具体的标准,因此,对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科学性也难以作出评价。为了证实体育调节治疗手段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又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我们在开展对心理疾病和体育调节治疗研究的同时,对体育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及评定指标标准也作一定研究。选择一些跟心理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作为评定指标,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5.1 症状变化比较

这种评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进行比较评定。内容包括:

5.1.1 情绪(孤独、悲哀与失望、冷漠、感觉痛苦等)

5.1.2 注意力(思想无法集中或容易分散注意)

5.1.3 睡眠(入睡困难、失眠、多梦)

5.1.4 饮食(消化不良、厌食、消化道溃疡)

5.1.5 出汗量(出冷汗和虚汗)

5.1.6 疲劳感(疲倦、易疲劳、精力不充沛、四肢无力)

5.1.7 控制力(烦躁不安、坐立不安、易冲动、发牢骚)

5.1.8 全身舒适感(骨骼疼痛、肌肉紧张、胸闷、发抖)

5.2 客观数据比较

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心理治疗效果用客观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评估是心理学界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心理疾病是一种功能性障碍疾病,生理指标的变化很微量,因此很难进行有效比较评定。近几年生物化学免疫学科的许多实验结果发现,患心理疾病会影响许多免疫指标,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发现,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根据这些科学的结论,我们在参阅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后,拟确定若干项跟心理疾病有关的生化免疫指标和部分医学生理指标,作为心理治疗效果测试指标,具体如下:

5.2.1 医学生理指标:①脑电位:a.β波、α波的比例, 诱发电位;b.认知电位(潜伏期P300)②皮肤生物电及肤温。

5.2.2

生物免疫指标:①肾上腺素(阶段性比较)②可溶性血细胞介素2受体(SIL—2R)③IL—2诱导的淋转及CD4/CD8细胞④NK 活性。

标签:;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控与治疗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