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当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其课程教学改革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电子技术》是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它是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共同构成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必须打下的专业基本功。它以电路基础课程学习为基础,是后续单片机、PLC、传感器、电子测量等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电子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求学生能看懂基本电子电路图,学会使用电子元器件手册,能制作、调试、软件仿真、实验验证相关电路,了解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在以往的《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兼顾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和实际应用联系不够;同类课程没有系统联系;学生的职业技能没有得到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理念、思路、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进一步探索考核体系,改善实训条件,逐步建设成学生满意的一门课程。
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3.1理论难度大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属于高职院校电气专业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尤其是理论部分,涉及到各种变流电路参数的设计与计算,需要部分高数内容,学生们很难理解和掌握。理论、原理部分的不易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学生基础薄弱
受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主要利用电力电子实验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在电力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实训指导书,机械性地按实验步骤操作,实验中发现问题无法自行排除和解决,出现故障只能找教师解决,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因为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3实验结果不明显
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是在实训台操作,目前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在相应理论课程后,学生根据实训指导书连接电力电子线路,通过加载不同性质的负载,输出相应的电压电流,使用电子示波器观察波形,根据每个电路的实验结果,来验证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每个实践项目都是一种变流电路,需要学生在弄懂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并观察输出结果。实验内容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4.1强调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导入学习情境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单就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等一些问题学生认知浅显,并且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专有名词及前沿知识,如不间断电源、PWM调制等学生更是闻所未闻。对于这样一门课程,在授课之初,必须安排足够的课时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教师多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制作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向学生充分展示电力电子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等,拉近学生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强时代性的特点,必须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将该课程教学重点由原来的普通晶闸管半控型器件及变流技术电路的原理分析调整为MOSFET、IGBT等全控型器件及功率模块的应用,调整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内容。
4.3改革教学模式,遵循认知规律
《电力电子技术》一直沿用传统的本科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而这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特殊情况,就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动手实践进行感性认知,在理论分析进行理性认识,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改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4.4巧用仿真软件,丰富教学手段
触发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论整流技术、逆变技术还是交流调压调频技术等都会涉及到触发电路的调试,触发信号的正常与否关系到变流技术的成败。但是如何更直观深刻的认知触发电路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而Matlab仿真软件的引入就能很轻松的解决上述问题,Matlab中Simulink/Sources库中选择pulsegenerator可方便实现对于触发器的设置,触发脉冲波形直观明了,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元件参数,观察脉冲信号的变化。使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更加透彻深入。
4.5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授课《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对于有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很难用语言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为此,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它能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加知识获取信息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②计算机仿真教学应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仿真实验没有干扰信号,比真实的实验更能反映实验的本质,更加准确、真实、形象。将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有利于形象化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兴趣。③网络资源的利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授课录像、答题自测、课程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放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优化资源,方便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秀娟,刘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09):88-89.
[2]陈杰金,霍览宇.高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115-116.
[3]许纯昕,曹京生,贾军瑞.CBE理念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10):60-62.
[4]石柳.高职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7(04).
作者简介:
廖化容(1988-),女,重庆人,讲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机电。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城市轨道 交通机电技术专业)项目。
论文作者:廖化容,王德春,邓春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电子技术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电力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认知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