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98年全球经济在反危机中的发展_国外宏观论文

回顾1998年全球经济在反危机中的发展_国外宏观论文

回眸九八全球经济在反危机中前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球经济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始发于1997年7 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未像国际权威机构和经济学家们曾预言的那样在1998年寿终正寝。尽管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危机努力,但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笼罩着衰退的阴影。据估计, 1998 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从1997年的3.2%下降到1.8%,全球贸易也因金融动荡而受挫,从1997年的10%减至1998年的4%—5%。

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实体经济

1998年是东亚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步入衰退并殃及全球的一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都比前一年有所下降。除中国、中国台湾、越南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保持8%、5%、6%和4.4%的中速增长外,其余均为负增长、零增长或微增长。经济负增长最严重的几个国家是:印尼负增长14%、泰国负增长7%、韩国负增长6.4%、马来西亚负增长5%、日本负增长2.5%。

印尼、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五个重灾国的货币贬值与实体经济衰退陷入相互助推的恶性循环。危机重灾国的致命弱点是经济过度“杠杆化”——负债率过高、银行信贷为GDP的数倍。 货币贬值危机,首先引发资本净流出和资产价格暴跌,使得银行体系不良资产迅速上升并开始削减信贷,从而使各国利率高企,实际内需收缩都在20%左右,大量企业和银行陷入困境或破产。各国中央银行降低基准利率等扩大内需的货币政策也因此丧失了传导机制。但货币贬值并没有增强出口竞争力和扩大外需,相反因该地区工业生产所需投入要素的对外依存度较大而使贸易条件更加恶化,该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而陷入衰退的恶性循环。

金融经济危机的加深也使各国的社会问题更加尖锐。泰国有59家金融机构和6377家企业倒闭并被拍卖,菲律宾有1055 家企业关闭, 印尼90%的企业形同破产;亚洲各国失业率大幅上升,菲律宾13%、 印尼9%、 泰国8%、马来西亚7%; 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印尼80%、菲律宾11%、泰国8%、马来西亚5%。在印尼,4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导致苏哈托下台和大规模骚乱。

金融危机也促使各国政府革故鼎新。首先,加强金融监管和稳定金融市场。韩国通过采取开放资本市场来增强投资者对韩国的信心;马来西亚为防止投机再度冲击汇市,在去年9月1日对货币实行全面管制。其次,进行结构改革。各国对复苏无望的企业、银行实行关闭、合并或出售;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韩国推动五大财团按优势互补原则进行产业交换、合并。再次,采取扩大内需、刺激景气的综合对策。目前,东南亚各国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改善,韩、泰将率先走出危机,但印尼仍面临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刚刚从长期疲弱中复苏的日本经济再度陷入衰退,已出现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日本出口从增长转为“微减”, 而进口却大幅度下降,这使亚洲国家难以摆脱困境。日元的不断贬值迫使亚洲股市和汇市一再走低,使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和货币贬值压力的相互助推与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对世界经济造成更大的威胁。

当前日本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债务过多。非金融公司的负债对自有资本的比率平均为4∶1, 包括政府债务在内的债务总额达到其GDP的130%。问题之二是内需不足和信用紧缩交织在一起, 并形成恶性循环。消费和投资需求因破产和失业率飙升而萎缩,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达1万亿日元。美国也乘人之危大举占领日本的金融、财务、 保险等关键部门。

1998年以来,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措施仍未能扭转经济颓势。去年4月,日本宣布了一项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 即使这项计划全部落实,其乘数作用也因任何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会增加未来税赋的理性预期而极为有限。自称“经济再生内阁”的小渊组阁后,经济政策转向注重金融改革、恢复银行健康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尽管中央银行把利率调至历史最低点,并一再增加对短期资金市场的投放,但银行信贷紧缩更甚,许多中小企业因融资困难而破产。

北美:未受金融风暴重创

1998年的美国经济被誉为进入无通胀增长的“新经济时代”。通货膨胀率在1.6%以下,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失业率在4.5%左右,为20多年来的最低点;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5%,出现自1969 年以来美国首次财政盈余,约700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表明, 美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胀率、低失业率、无财政赤字并存的,是战后美国经济史上的奇迹。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强势,首先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特别是高科持和信息产业;多年来的财政紧缩及反通胀努力;强劲的个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低长期实际利率和世界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此外,具有优化重组生产要素的美国公司并购势头强劲,1998年美国企业并购价值占其GDP的20%,占全球兼并总额的62.5%,创历史纪录。

尽管如此,美国经济也未能避免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一是经济在起伏中发展,去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5%、1.8%和3.9%; 二是因美国对亚太地区的贸易逆差扩大而可能使当年的贸易逆差从1997年的1100亿美元猛升到24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三是股票市场剧烈动荡,纽约股市去年上半年基本保持升势,道·琼斯指数7 月17日创下9337.97点的历史最高纪录, 但此后在全球金融动荡的冲击下大幅下泻,9月1日曾跌至7400多点的去年最低纪录;在美联储连续降低利率的刺激下,11月底再创9374点新高。这种高达2000点的升跌幅度是美国近年来所罕见的动荡。

被称为景气先期指标的制造业1998年下半年出现下滑,电子设备、汽车、金属、石油天然气以及半导体行业的收益分别下降了74%、63%、52%、48%和45%;制造业的低迷将影响到非制造业及个人消费。美联储不得不采取刺激消费的措施,从去年9月29日到11月17 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短期利率,同时两次降低银行贴现率以防止出现信贷紧缩。

拉美:天灾人祸经济受损

据统计,1998年将近1/3的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4%以上。 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等国汲取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警示,启动了遏制投机资本的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因而能较好地抵御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经济增长分别为5%、4%和5%,少数国家低于2%,只有委内瑞拉和牙买加为负增长。但由于南美经济“巨人”巴西受到外国投机资本两次巨大冲击而使经济增长率不足1%。因此, 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从1997年的5.2%下降到2.3%左右,大大低于预期的5%。

拉美去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因遭到“厄尔尼诺”现象和“米奇”号飓风的袭击以及最终未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去年下半年明显放慢。据估计,去年“厄尔尼诺”现象对拉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 亿美元,而长期影响则更为深远。拉美出口因亚洲金融危机和初级产品价格暴跌而受损,受冲击较为严重的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全年贸易逆差均超过60亿美元。

1998年流入拉美的资金从上年的800亿美元减少至620亿美元。墨西哥、巴西是拉美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但外资主要流向金融市场。去年两国股市总值因市场状况恶化和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所造成的损失都在40%以上。由于投机资本的攻击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金融市场两个月内资本外逃280亿美元, 外汇储备从740 多亿美元骤减至450亿美元,货币雷亚尔面临巨大贬值压力。 但巴西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创纪录的245.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43.63%。

面对危机,大部分拉美国家相继削减公共开支和货币投放,并运用利率杠杆鼓励国内储蓄,抑制通胀。扩大非传统产品的出口,实施反倾销或提高关税等方法来保护国内市场。加强地区内部合作和寻求国际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19个工业化国家承诺在未来3 年内向巴西提供415亿美元贷款。

欧盟: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

1998年是欧盟自1994年走出衰退低谷后增长最快并且是无通胀增长的年份。据欧盟委员会预计,去年欧盟GDP将增长2.8%,其中实施欧元的11个国家GDP增长率为3%。去年是法国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最强劲的一年,高于欧盟和欧元区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同时,欧盟15国保持着平均1.2%的低通胀水平。

欧盟内部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经济要素不断优化。德国、英国的企业并购迭起,其并购总额仅次于美国;法国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虽然欧盟对亚洲的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大多数国家保持了贸易盈余。德国外贸盈余118亿美元,法国顺差42亿美元, 但英国贸易赤字增至107亿美元。

欧洲的内部需求正逐渐替代外部需求而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各国政府的采购出现对上年压缩的弥补性扩大。欧盟去年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4%。低通胀、减税等政策增加了国民的预期收入, 刺激了消费需求。法国去年全年家庭消费增长4%,投资增长率为8%;德国仅设备投资就增长8.8%,与电子、信息、 基因工程相关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没有影响欧洲货币联盟的进程。欧盟各国努力朝加入欧元体系所规定的5条标准靠拢, 使欧盟的总体经济素质得到根本性改善。11国已宣布加入欧洲货币联盟,欧元启动在即。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统一资本市场的深化,伦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在去年7月达成联营协议,欧洲8个主要股票交易所在11月就共同组建一个泛欧的统一资本市场取得重要进展。

欧盟利用低通胀率提供的利率调控空间大力刺激经济。去年12 月3日到6日,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爱尔兰相继宣布降息;12 月3日,欧元区11国除意大利外,均将短期指导利率统一降为3%,欧盟国家的实际利率降至37年来的最低点。低利率加上埃居汇率坚挺,可能使欧盟去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1300亿埃居,高出美国5%—7%,比上年预计增长4.7%。

昔日“病夫”荷兰去年成为欧洲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预计经济增长率可达4%,失业率为4%,通货膨胀率仅2%。 荷兰的经济增长奇迹,在于取消工资自动指数化和荷兰盾的汇价与德国马克挂钩。然而,瑞典则因高失业率、高工资及高福利,而使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经合组织中降至第17位,居爱尔兰之后。瑞典模式已朝不保夕。

中东欧:经济转轨路途坎坷

1998年是中东欧国家剧变9 年以来经济发展最缓慢和最不平衡的一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深重,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在没有法制和市场信心的支持下放大了私有化的缺陷,金融紊乱,经济下降,政府几易。俄罗斯脆弱的宏观经济基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高达GDP8.4%的财政赤字无力多次支持通过提高利率来捍卫汇率,政府最终被迫放弃卢布“汇率走廊”,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

俄罗斯汇市股市大幅下挫,危机迅速冲垮了这些年畸形发展起来的银行体系,1600家商业银行中除了储蓄银行、外贸银行等几家国家控股的银行外,其余银行的业务几乎全部陷入瘫痪,英科姆等一大批银行破产。信用紧缩促使代金券和易货贸易盛行,经济的非货币化程度加深。

据俄罗斯经济部预测,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5%, 通货膨胀率将高达75%至8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去年初的1/5增至去年底的1/3,吸收的外资从上年的105亿美元下降为去年的30 亿美元,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与能源价格下跌,使俄罗斯主要的石油与天然气出口收入缩水,相当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至3%。目前,俄罗斯经济衰退得到初步抑制。

大部分中欧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私有化改革,但金融脆弱制约了经济增长势头。波兰去年可望实现5.6%的经济增长;匈牙利去年是9年来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只有捷克上半年GDP下降1.7%;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经济高速增长,但马其顿失业率高达35%;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动荡阻碍了经济增长。

非洲:在动荡中谋求发展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明显降低了世界市场对原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这使主要依赖于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的非洲经济受到重创。非洲1998年的经济增长从去年的4.6%下降为3.7%。

标签:;  ;  ;  ;  ;  ;  ;  ;  ;  ;  ;  ;  

回顾1998年全球经济在反危机中的发展_国外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