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灌输与质疑相结合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灌输与质疑相结合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灌输与质疑相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要坚持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学乃至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为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贯彻灌输原则与质疑精神。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必须坚持灌输原则

所谓灌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启发和引导,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主义理论和伦理道德知识,并以此作为行为的规范和依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日渐成熟,灌输论已经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

从课程的性质以及内容看,初中思想政治课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它要解决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2003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本课性质规定如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实现转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因此,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均需要依靠相关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把一定的教育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当中去。(注:丁耀,丁亚雷.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时代依据与实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2002,(11),16)可以说“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初中思想政治课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形势变化,社会上和思想政治教育界对“灌输论”产生了若干否定和怀疑论调。事实上,灌输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也普遍重视理论灌输的作用。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奥勒姆也指出:“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能将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成功地灌输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去,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共同信念,国家和社会就会稳定,物质文明的发展就会得到巨大的推动。(注:叶苗.对“灌输”的再认识[J].思想政治教育,2002,(11),21)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贯彻灌输原则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公民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但是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不可能随着实践的增加和学生年龄的增长而自发形成和产生。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大量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也在冲击着每个人的思想。如果不旗帜鲜明地坚持灌输原则,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难以得到贯彻,最终可能会背离改革开放的初衷,甚至可能会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灌输原则也符合学习心理学的要求。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部的思想意识分为两个阶段:强制阶段和自觉阶段。在强制阶段,灌输是必不可少的。法国著名学者埃米尔·涂尔干说:“强迫学生去接受道德事实、道德价值和行为确实不好,但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要成为的那种人是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人,而由社会所需要的这种人与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潜能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按社会所要求去限制、规范我们的行为、欲望,我们就不能形成一种社会人格。这一过程虽然痛苦,却是必要的。如果说这是灌输,那么灌输就是不可避免的。”

在实践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将“理论灌输”与具体的“灌输方法”等同起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一提到“灌输”,就马上想起那种强制性的、生硬的政治灌输。事实上,坚持理论灌输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要求坚持灌输社会主义信念;而灌输方法是与启发教育、自我教育不同的一种单向式的教育方法。灌输原则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灌输一定是采用强制的和简单化的方法。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要灌输的理论,而作为教育方法的灌输方法与其他教法是这一内容的载体和手段。为更好地贯彻灌输原则,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必须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中的心理品质教育、法律常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最初普及形式。它们本身都是科学的,但是教师必须能够通过平等的对话、说理,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不能是毫不讲理的强行灌输;其次,必须坚持灌输方法的多样性。摒弃单一、老化、空洞说教,利用启发式方法进行间接灌输和软性灌输;第三、必须坚持灌输内容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灌输与质疑相结合

所谓质疑是指对事物提出疑问并作出解答。质疑作为一种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为不同的世界观服务。质疑并不等同于怀疑,质疑是以怀疑为开始的思辨过程。

质疑是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认知发展从具体向抽象过渡,日趋成熟的儿童逐渐摆脱了具体经验的支持,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初一的形象思维为主向初三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初三教材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尤其是一些知识缺乏鲜明的、直接的证据加以证明,而是利用理论来推导理论,不仅是初中生,相当一部分成年人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这时仅仅依靠灌输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为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他们希望接受自己真正相信的知识。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贯彻质疑精神,将学生的疑问当作教学设计的问题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解决问题,将质疑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理论灌输。

质疑是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是国家、民族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而培养创新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具有创新品质的下一代,就永远谈不上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课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通过质疑精神培养初中生的创新品质。有学者认为,对于创新品质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其中在精神层面上,可以将创新理解为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等因素的统一。任何创新都是对陈旧事物的突破与超越,这种突破与超越在思维的最初离不开怀疑意识。这种怀疑不是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它表现为两种主要形式,即肯定性怀疑、否定性怀疑。肯定性怀疑不排斥原先认同的对象,但假设有更优秀替代者;否定性怀疑否认原先的认同对象,认为有一种正确的东西可以替代它。如果没有了怀疑,人们就会简单地完全接受任何东西,也就不可能创新。然而将创新品质仅仅理解为怀疑是不够的,仅有疑惑仍然无法实现创新,怀疑精神还必须转化为批判精神,即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事实,指出所怀疑的某种理论学说或事物的正确或错误、优点或缺点,去改变某种理论或事物。但是也不能说这就是创新,因为批判前提下创新的产物,必须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理论或事物。在批判过程中,还必须有实证精神,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科学的方法、严密的逻辑独立形成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在同样的控制条件下可以重复再现。这样在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共同作用之下就可以实现对原有理论或事物的超越和突破,实现创新了。而怀疑、批判、实证三精神是通过质疑这种形式为载体实现的,所以质疑有利于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注: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品质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2003,(4),6)

质疑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师整体尚不能达到素质教育要求,尤其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普遍不会质疑。有的教师对所讲授知识深信不疑,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确信未建立在合理质疑的基础之上,导致他们在对待学生中存在的合理疑难时,简单粗暴、照本宣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形象地指出,人们可以强制地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教师应该坚定对自己所讲授知识的信念,但应建立在科学质疑的基础上;有的教师因为某些因素影响,怀疑甚至不相信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带着自己的情绪讲课,教学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可以怀疑自己所讲授的知识,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怀疑的层次上,还必须进行科学的质疑,以解决思想上的疑难。如果通过质疑仍然无法确信,可以存疑,但如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信念无法确信,那就需要探讨了。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勇于质疑,不迷信、不盲从。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多教师不敢也不愿意质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延伸,是科学的体系。但是对科学知识的迷信,实际上有违科学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本质上不是一经建立便永恒不变的体系,而是在不断地批判谬误和破除迷信中达到对真理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开放的体系,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教条不放,恰恰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灌输原则与质疑精神分别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发挥各自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单纯强调灌输原则,容易将灌输原则等同于灌输方法,从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易从情感方面使学生与教师达成一致;单纯强调质疑精神,容易将质疑精神简化为单纯的怀疑,从而走向保守和不可知论。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灌输与质疑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坚持正确方向的民族未来而服务。

标签:;  ;  ;  

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灌输与质疑相结合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