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传播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及重构
何应文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460)
摘 要: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传播对社会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缩短了人际空间距离,打破了传统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方式,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新型社会关系建构必要性凸显。应引导建设健康的互联网社会价值观,重构和谐有序的互联网下的新型社会关系。
关键词: 网络传播;社会关系;重构
网络信息传播是基于数字化技术为核心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和传统的信息传播相比,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完全不同的特点。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对社会环境有更加巨大的影响,同时社会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丰富原来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也不断重构了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新的社会关系,从某种程度颠覆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形态,重构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正面与负面的因素泥沙俱下,构建新型社会关系很有必要。
一、颠覆原有社会关系的形态
(一)打破传统的社会关系
互联网广泛应用导致媒体传播使用技术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传播媒介的拥有权不再由国家和机构垄断,QQ、微信、微博等的广泛应用,媒介社会化、普及化、大众化成为现实。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得原有的技术障碍不复存在,自媒体的日新月异也使自然人为单位的个体成为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者。媒介社会化、普及化、大众化所形成的自传播形态正在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原有传统社会结构中社会结构形态、模式和互动方式正不断发生了变化,以熟人为主流的社会关系变更为陌生人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明显的特征就是陌生人群体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力量。网络社交,既能加强熟人间的强关系,也有助于维系和发展陌生人之间的弱关系,成为社会不同群体联结沟通的桥梁。依据兴趣、爱好等方式进行重组的各种社群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网络中粉丝文化及微信中各种“群组”就是例证。
3、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 g/m2为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往往会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种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 g/m。
(二)产生新的人际互动的方式
网络信息传播打破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断拓展人际社会互动的界限和广度,人与人交往的形态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方式。以微信为例,截至2016年12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89亿,当之无愧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信的产生使传统人际互动模式进入了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新模式,它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网络的连通性,微信中的各种小插件及小程序,构成了五彩纷呈的社会关系和陌生人互动的新的社会镜像。陌生人社交的方式在熟人交往之外,强化了微信所具有的社交功能,也拓展了我们的社会连接关系。互联网沟通改变了人们相互之间联系的方式。一方面,互联网沟通提高了亲友间联系的频率,使人们的强联系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还增加了人们弱连带关系的数量。网络社区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藩篱。
(三)重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网络信息传播在提供大众交往平台的同时,也重塑着民众的观念意识。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根深蒂固的普遍观念正在不断接受挑战。同时,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如微信红包、微信钱包支付功能和微信相关金融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化应用服务。微信程序又通过购物、出行、餐饮、娱乐等第三方服务提供的拓展软件满足用户的各项工作、生活和社交需求,使广大民众和互联网用户足不出户,尽享网络传播所带来的便利。互联网文化本身是一种是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化,也在空间上重塑了人们的文化活动场所,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并形成新的流行文化。
二、网络信息传播重构社会利益关系
(一)创造新的利益表达方式
高校内部的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存在问题还比较多,面对各种各样的绩效问题,需要及时应用相应的解决策略,如若不然便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会对人才的培养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教育的质量。由此可见,应当在高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构建系统的评价系统。
(二)原有利益格局必然发生变化
和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大量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遍布其中,一些不实信息会干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一些炒作、诽谤、欺诈、犯罪的信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网络传播带给社会大众便利的同时,所导致的负面因素问题凸显,各种虚假报道、网络谣言会混淆主流的社会价值,影响正确的三观,造成社会道德失衡的现象产生。一些别有用心的传播者混淆视听,无视法律和道德,社会责任感缺失,推波助澜,发布许多经过嫁接的假消息与假新闻,引起社会混乱和价值观错乱。
三、重构新型社会关系必要性凸显
(一)网络传播正面与负面因素泥沙俱下
网络信息传播通过利用新技术实现对传统社会关系的重构,随着原有的稳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社会各个层次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成为必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技术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特点,信息和知识在更大范围上传播,许多利益不再为特定利益阶层、社会精英和政治统治者垄断,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掌握知识和信息获取原来被特定阶层所垄断的利益板块。另外,网络传播在赋予个人普通个人挑战特定利益格局的同时,还进一步将拥有共同诉求的人凝聚,利用网络组建不同的群体以聚拢单个人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这样也形成了比个人更能发挥作用的网络组织。
由于网络传播打破了空间距离,大众的利益诉求也通过网络得以充分释放,各种意见领袖与网红纷纷涌现,而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也在普罗大众与社会精英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网络舆论的兴起,一系列热点网络事件引发不断的社会事件,普通民众的意见表达、利益诉求乃至政治表达的方式已大大改变传统传播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网络信息传播为大众搭建了表达、分享、交流的渠道和平台,让民众在同一个平台上有平等的交往和相对自由的沟通,也为民众利益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和利益诉求渠道。网络形成社会风暴的社会舆论生成机制自然形成也必然得到进一步强化,网民通过实时传递信息,对热点事件发表意见、表达看法,以“围观”的形式来对政府和其他公共突发事件及热点舆情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主体是商业银行,2013年末至2017年6月,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5.20万亿元增至8.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我国经济发展对绿色金融资金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绿化中国金融体系》综述报告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应投资需求约为每年2.9万亿元,总计17.4万亿元,年度投资平均规模占GDP的比重将超过3%。
(二)共建优质的网络舆论环境很有必要
网络传播使普通民众有了更高的利益诉求,共建优质的网络舆论环境很有必要。要培育理性网民,提高网民素质,规范互联网管理秩序,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传播引导的常规机制,保障普通民众的利益表达,完善网络的公众参与功能,积极引导互联网舆论,推进社会民主进程。共建优质的网络舆论环境就是重构新型社会关系,要引导全社会引导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政府部门和相关信息传播公共机构责无旁贷。
(三)亟待建设互联网环境下新型社会关系
网络信息传播背景下新型社会关系建构是迫切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网络信息传播使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性很强的公共平台,突破了传统社会控制、管理手段以及传统治理所能管控的范围,对传统社会关系与社会管理造成巨大冲击。网络信息传播也给社会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当前媒体格局、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以及信息传播和广大受众向网上聚集的新现实,要主动适应网络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互联网推新型社会关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开辟了新的领域,网络传播将从根本上对构建新型社会关系、弘扬民族文化及提高我国国民素质起到深远的作用。
互联网正以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理念冲击着世界,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乃至经济模式,网络构建了我们社会的新形态。构建多元化、公开化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其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只有通过全社会公民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网络信息传播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建科学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新型社会关系新模式,建设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虹.互联网对社会关系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4): 87-89.
[2]周妍,张文祥.移动互联网下的传播变革及其社会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9(02):165-172.
[3]金镇,张继兰.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 2006(07):60-62.
[4]罗俊.互联网时代传播格局的重构及其新挑战[J].学术论坛,2018 (04).
[5]姚曦,李娜.网络社会形态下传播关系的重构——对媒介融合本质的认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6]杨效宏.新传播格局中的社会化传播规范与程序管理[J].新闻界, 2018(07).
[7]郑中玉.互联网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争议与方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06-0024-02
作者简介: 何应文,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新闻与传播。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立项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网络信息传播对新型社会关系建构的影响研究”(编号:SKL—2018—674)。
标签:网络传播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重构论文;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