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学习语文新课标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康庄大道论文,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读,善于培养研究的品质;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学习,语文教学出现“组复新巩布”的四平八稳的操作程序,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以训练为主线,以考试做评判。吕叔湘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之症状——少慢差费;20年后,由《北京文学》引领的语文教学大讨论,又集中暴露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瘤疾,震醒了世人。醒来之后,有识之士都在寻找出路,从教材、教法、评估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如何实现这一理念,让语文教学驶入快车道呢?笔者在课题“兴趣—学练—素质”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这三个词语做如下的诠释,愿与同仁“合作、探究”。
自主——要求教师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给学习留下思考的时空。
义务教育阶段都有识字积词的要求,不少教师都是把各课的生字及注音和词语释义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照抄下来。教师的这种勤奋剥夺了学生亲自获得的机会,使他们变成被动学习。每篇课文,每个学生所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是不一样的,我每次都给时间让学生查工具书,然后讨论交流。课内养成了动手的习惯,课外才惯于动手。“字字洞明皆学问”成为师生读文章的座右铭。
语文课中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是最可悲的,“万马齐暗究可哀”,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动口,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朗读;一是质疑和讨论。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亲口诵读。读优美诗文,须入境界,达到忘我,读的节奏、语气、情感完全由作者支配,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变成了读者的喜怒哀乐,哪里还须教师做庖丁?大多语文课堂中的问题都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其实是叫学生背着包袱读课文,主动性丧失殆尽,殊不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笔者用了较长时间培养学生读出问题,比如在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全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完成,课后,师生都感到余味无穷。
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就不能强迫学生做各类习题(包括作文),必须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做充满匠气的题,只会败学生学语文的口味。对于大量的习题,我提出“你们高兴做多少就做多少”,空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好文章。作文只给范围或提供多个题目选一,每周写一篇随笔,考评标准是“写出真情即文章”。另外,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共同探讨问题时,还要切记:“答案不是惟一的”,尊重学生的见解,在多种解说中任学生选择。
要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给他们留下时空。课内要给他们说读写的时间,让他们每节课有种愉快的“疲劳感”。课外学习的布置要从形式和内容上考虑,体现趣味性和时效性,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如果只有教师的灌输知识,而无学生的自主获得,就达不到左右逢其源的境地。
合作——引导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与同学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行家的合作。
《颜氏家训》引古语教育子弟说:“《书》云: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但优于我,便足贵之。”求学就得与他人合作,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向他人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与教师的合作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方式。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合作,还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老师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只有以微笑期待的神情、宽容真诚的态度、平等民主的作风、鼓励幽默的语言进行语言教学,学生才会乐意与教师合作。向学生学习最能赢得学生的合作。“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能者为师,在知识面前,师生是平等的。
与同学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因为是同龄人,在认识事物、考虑问题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身心上没有隔阂,语言上没有顾虑。同学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点拨,可以共同促进……
学生的校外合作主要体现在与家长和行家的合作。家长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和最亲近的伙伴,在家长那里可以获得最真诚的教诲、支持和帮助。另外,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就要善于与各行各业的行家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得所研究的知识。
荀子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在合作中,能指出你的不足的就应视其为师,能互相促进的就是朋友。广开学习门径,才不会孤陋寡闻。
探究——就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查找资料,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物理学家李政道一语道破我国基础教育的流弊:“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我国基础教育的出路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会提问。没有学生提问的课堂是最没趣的课堂;不会发现问题的学生不会创造。
汉语中的学问十分高深,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均是探究学习的对象;词语、句子的揣摩,情感、意境的发掘值得探究;作品的艺术、作家的人格是最大的探究课题;社会、自然、人生是更大的探究课题。这些都得由教师做做示范、多多点拨。
学生发现了问题,并不是要求教师去解答,而是给学生指出解答的门径,力争实现学生的“自得之”。学会了查找资料(包括书籍和网络以及走访调查),学生将终身受益。
查询资料后,就应经过自己的思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小论文,再拿来与他人交流,听取不同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水平。如学《陌上桑》一诗,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美”的方方面面进行探索,定出不同的题目,发表不同的观点。
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自主、合作、探究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人的解放。实现了这一理念,也就是为实现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筑起了高速公路,语文教学就会步入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