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监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国的工程监理人员来源广泛,但整体素质较低,但需求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工程监理 专业 分析
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一般有四个方面: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顾名思义,首先在技术方面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够解决相关专业技术问题,同时,编制专业预算和招标基地,制定,协商和管理项目合同。一般监理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资格和理论知识,监督工程师是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和筛选的专业人员。许多国家对年龄,服务年限和主管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我国许多单位聘请的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不符合工程监理的要求。
1 当前我国工程监理人员的现状
目前,中国建筑业的员工人数超过2700万,但工程技术人员仅占10%左右。根据国家最新统计,建筑业人才需求近五年来一直排在前六位,技术人才少。具有较高学历和综合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人才很少见。
1.1 监理人员非专业性人才
中国的大多数监事都是设计单位聘请的设计人员,建设单位的建筑工人或基础设施单位的管理人员,而不是专门监督的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主要是彻底吃设计图纸,缺乏现场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不熟悉施工质量控制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施工经验丰富,但往往不贯穿设计图纸,忽视图纸的重要环节;基础设施单位的管理人员对项目施工程序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但无法解决实际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1.2 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许多监督单位在对监督员进行简短培训后立即上岗,有的甚至聘请未经培训和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导致监督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监督工作标准不明确。我只认为监督工作是一项简单的监督工作,给监督工程埋下了许多隐患。此外,许多监管人员只是单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只了解工程技术,但缺乏经济,管理,法律和其他方面。这些方面对国际监督工程师来说是必要的
因此,为了提高监督团队的整体素质,首先,从长远来看,在未来,开设高校监管专业,培养一批专业,懂法,管理,协调的高素质监督人才;二是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控制监督人员的工作。三是要重视现有监管人员的再培训工作,做好监督培训,加强对董事,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事的定期培训。
2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1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行业专业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目前,建筑业竞争激烈,导致建筑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强劲;并且在“经济增长已从广泛变为集约化”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已达到一线工程监理的高质量综合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国家建筑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每个工程项目都需要配备一名总管理工程师和多名监理工程师。首席管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是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目前我国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数较少,一方面原因是相关政策不完善,目前只有监理员的考试,省级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被政府取消。但是,这种情况造成了许多工程现场监理工程师无证上岗,这样导致监理工作质量难以保障,对整体工程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监管人才,以满足当今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2.2 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基建的投入大家也有目共睹,所以,近几年建筑市场发展迅猛,竞争也非常激烈。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15强专业人才中,建筑工程人才排名第一。
根据每年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专家反馈的信息,行业,社会背景调查和毕业生反馈,获得以下综合信息:
(1)人才结构不合理。
(2)行业企业反馈,有必要加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才,CAD绘图技术等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工程测量人员;预算软件应用技术,工程监理人员等
(3)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对大学毕业生的最大需求是建筑公司,占该行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近60%。
3建筑工程监理专业人员培训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建筑专业的高校并未设立监理专业,近几年一些建筑专业中增设了监理课程。根据有关规定,每3万平方米建筑物必须有5名以上专业监督员,平均需要1名专业监督员进行公路工程。据估计,中国各省有大约60万名专业监事,监管差距仍然很大。
4.结语
总之,可以看出,中国从事建筑项目的人数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的供需要求,中国的工程监理人员来源广泛,但总体质量是工程监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维护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起着关键作用。这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建筑业的发展,与时俱进,提高相关监管人员的素质。并培养出高标准、高质量的监理人才,以不断适应新时期建筑市场的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专业人才一定会朝着更完备、更专业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秀娟.浅谈加强国内建筑工程监理意识的创新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潘海初.国内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民居,2010?
[3]李天翼.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4]宋黎,王瑜.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质量的模糊评价[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
论文作者:马俊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专业论文; 监理工程师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监理论文; 中国论文; 建筑论文; 人才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