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低电压;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前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用电设备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农村电力需求和负荷逐年增长。同时,由于农村广阔,部分地区仍存在电网升级和运行滞后现象,无法满足电力需求。为解决农村配电网低压问题,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 加强农村配网电压稳定性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改革日益深入,对于农村政策的倾斜力度逐渐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快速提升,电能资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多用。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发现,我国农村用电量日益增加,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电压偏低现象,轻则影响了电网稳定运行,重则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强成因分析,制定治理方法,以切实保证农村配网电压稳定,供电质量显著提高。
2 农村配电网中“低电压”问题
2.1 三相负荷不平衡
配电台区中三相电流不平衡,也是引发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农村低压配电系统中大多数采用的是三相四线制供电,有时候接线人员为了取线的方便,通常会随机取两相(如A、C相)接到用户线进行供电,如果该区域连接到A、C相的负荷较多,尤其是接入的有大功率负荷,就会造成A、C相电流比B相电流大,而B相电压较A、C的相电压偏高,若配电台区的负荷依然无序的扩展,那么起初相对平衡的三相电流,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造成客户端电压质量下降。
2.2 无功补偿能力不足
农网中存在大量的感性负荷,这些感性负荷消耗大量的无功,造成无功功率在配电网线路中的流动,极大的增加了有功网损与电压降落。目前,因为对农网区域内无功缺额的统计不到位,致使无功就地补偿的能力不足,存在较大的无功缺额,间接的造成农网低电压的问题。
2.3 配变布点不合理、线路选型标准偏低
由于早起配电变压器布点的选址没有基于配电网整体来考虑,造成了选址不合理、容量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同时由于所在台区的供电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大型用电负荷由于场建问题距离变压器较远,致使大功率负荷位于线路的末端,而早起的配电变压器选址往往安装村头位置,这种不合理的配电布点加剧了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同时,之前的农网改造资金主要应用在了解决偏远地区少数用户的用电问题上,配电线路的选型相对较低,存在大量的未改造线路,经改造的线路也大都采用的是线径较细的架空线路,这显然不能满足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在用电高峰时段部分农村线路存在长期过载运行的现象,加速了线路老化,造成导线出现断股现象,线路上的损耗非常大,电压降落较大。
2.4 农村配电网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我国农村地区用电量较大时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冬季这三个季节,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0:00-15:00和18:00-22:00这两个范围内,这就加大了配电网的管理难度。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的电网结构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铺设线路时设置的延伸点很多,使电网架设更加困难。这就导致了我国农村配电网的管理机制的管理水平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改善农村低电压状况的措施
农村低压线路低电压状况,常常涉及多个方面,单纯地采取单一措施无法满足改善低电压状况的要求,需要综合治理,在改善低电压状况时,应对造成低电压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理农村电网低电压的综合措施。以下是针对以上原因造成的农村低电压的治理措施。
3.1 三相负荷不平衡
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带来线路高线损、单相低电压,所以必须解决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解决三相线路负荷平衡问题,就是使三相线路负荷均当。首先,农村台区建设时需要了解用户的负荷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将负荷曲线相近的用户,均匀地分配到三相之上,尽可能将三相不平衡状态、不平衡时间压缩到最小。新增电量、用户负荷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本已平衡的负荷发生改变,变得不平衡,治理三相负荷不平衡还要依赖动态化、常态化后期的维护,采用技术手段对三相电流实时监控,或对三相用电负荷进行分析,及时调整部分用户由重载相到轻载相或分割部分用户,使三相线路负荷达到均衡。
3.2 线路截面积小、线路老化
线路截面积小,所带用户负荷大,导致线路发热,线损增加,加快老化,线路老化进一步降低了低压线路负载能力,解决线路截面积小可以通过更换大截面积的低压导线,分割负荷解决;线路老化需分析原因,若由于截面积小线路发热导致的线路老化,需更换大截面积的导线或分割负荷,线路负荷未发生大的变动,规划合理,线路老化,只需更换导线。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农村基础薄弱地区,加大对其帮扶力度,加大农村电网的资金投入,升级农村电网。打破由于体制原因,导致对子公司资金的投入的限制,城乡一体化建设,从长远解决农村电网薄弱问题。根据当地经济对电网未来负荷的精准预测,合理规划农村电网,加大和政府和居民沟通力度,获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居民的理解,合理布局,尽量避免不合理规划。存在三相动力用户的台区,若线路中无功功率传输较多或突显低压线路线径不足的矛盾。通过装设低压线路无功补偿器能降低输送电流,使台区电压满足要求。
3.3 线路供电半径大
解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的问题,首先需要判断导致半径过大的原因。偏远农村区域,由于农村用户间距较大,容易导致低压线路偏长导致的低电压问题,可以通过分割负荷,使电源点深入负荷中心,对于动力用户可以安装小容量旧变压器单独供电。对于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分割负荷的,可在较长线路分支的首端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长线路的末端电压,也可在线路末端安装低压调压装置,提高电压。个别末端用户接入电压不满足要求,用户可自备稳压器,该种方法会增加用户的负担。
3.4 季节性负荷变化大
季节性负荷变大较大,应分析其原因,若用户和台区的负荷较大的,可以增设专用电压器以满足负荷需求,对于分散负荷用户综合导致的季节性变化,可以在不同季节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负荷较高时调高,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负荷较低时可以调低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
3.5 日负荷变化较大
日负荷变化较大导致的低电压问题较为复杂,加强用户的常态化管理。对于由于个别较大负荷的用户用电导致的低电压,可以分立专用变压器,对于由于分散用户的综合效应,应当鼓励和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可以通过阶梯电价和分时段电价,减小日负荷波动,以解决低电压的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开展的今天,唯有切实解决农村配网电压稳定的问题,方可真正确保农村电网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农村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成因,强化电压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安全防患意识,积极促进我国农村配网健康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玉杰.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J].文摘版(自然科学),2015,12(3).
[2]于海燕,张富.分析农村配网“低电压”治理工程中的难点[J].电子测试,2016,16(2).
论文作者:李恒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负荷论文; 线路论文; 农村论文; 低电压论文; 用户论文; 电压论文; 电网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