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学习—行动”为导向的职前教师课例研究
张 波1杨玉东2
(1.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2;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032)
[摘 要] “研究—学习—行动”导向的职前教师课例研究,对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指出课例研究在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中有其自身特征和实施要点。在教学类课程中,这种课例研究具体表现为以文献分析为特征的案例选取和问题聚焦,以印证理论为特征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以分析模型和工具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改进。在实施中,职前教师课例研究强调始终如一地全身心参与,强调规范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关注理论的适时介入。
[关键词] 课例研究 职前教师 教师教育
在我国,课例研究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牢牢地扎根于在职教师的日常教科研活动中。随着2006年世界课例研究协会(WALS)的成立,课例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兴起。课例研究已经成为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的桥梁,是促使理论向行为迁移的有效载体,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职教师课例研究的成果能否迁移到职前教育中呢?在职前教师教育体系内部,由于缺乏真实的教学对象和环境,所采用的课例往往不是自己正在上课的实例。课例研究中的尝试授课环节或平行班反复授课环节,以及相伴随的课堂观察大多数是在模拟教学环境下进行的。那么课例研究如何有效嵌入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为此,我们给出了“研究—学习—行动”导向的职前教师课例研究的含义和特征,在讨论比较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课例研究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研究—学习—行动”导向的职前教师课例研究的实施流程和要点,并对课例进行分析。
[18][19]罗莎莉:《儒学与女性》,丁佳伟、曹秀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6、173-181页。
第六,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培育,用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在这方面,水利部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早在2000年,浙江的东阳向义乌就进行水权转换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近些年,宁夏和内蒙古在引黄灌区,通过工业投资对老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节约的水量通过水权转换用于工业建设,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职前教师“研究—学习—行动”课例研究的含义
国外研究者做了较多的实证来探究课例研究对职前教师的作用。Fernández 通过微格课例研究,证明了它给予职前教师真正主动学习的机会,真正的尝试、分析、反思、调整的机会,过程中的反思和协作协商,知识顾问的支持。[1]有学者指出,导师指导下的课例研究对导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合作、实习生对学生思维的关注起促进作用[2];有的研究认为课例研究对师范生反思性学习有支持框架的作用。[3]Sims 等把案例研究融合到教学类课程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例研究。在两年的实践后,他们认为,课例学习可以帮助职前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包括教师可以学会深入思考长期目标,可以改进课程,学习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加深主题知识,学会合作,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提高分析技能,成为更好的自我反思者。[4]Elipane对职前教师能够有效融入日本未来数学教师教育的文化和制度条件进行了调查。[5]Rasmussen 在参与教师教育项目时,将课例研究转换为丹麦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以加强职前教师的学习。[6]在他的研究中,课后反思是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Murata 和Pothen 详细介绍了课例研究是如何在美国环境下实施的,以帮助职前教师在教师教育中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建立联系。[7]这些研究从各个角度证实了依赖教学类课程的课例研究能够促进职前教师的合作能力发展,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增进对内容的理解以及提升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合作与反思,职前教师不断在研究者、学习者和实践者之间转换。因此,可用“研究、学习、行动”这三个词来概括基于教学类课程的职前教师课例研究。
研究是指职前教师在导师指导下,在课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综合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叙事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与特定学科内容相关的数据,以初步形成和完善该部分课例的内容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以及教学性内容知识。学习是指在课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职前教师听教师适时讲解,阅读教师指定论文和书籍,与同学交流,翻看课件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行动主要是指职前教师在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根据研究和学习所获得的信息,反复修改设计和反复模拟教学的过程。
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的课例研究存在不同,究其原因是教师自身、动力和支撑条件以及定义作用的差异。
二、职前教师“研究—学习—行动”课例研究的独特之处
(一)职前教师不同于在职教师的差异性特点
1.教师自身的差异
学界对课例研究的概念界定尽管存在差异,但都肯定了教师的主体身份。[8]在课例研究中,参与研究的教师自身是研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分析教师当前的发展水平,是探讨有效课例研究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存在缺陷,那么他们就无法在课例研究中有效聚焦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就无法充分实现课例研究的预期效果。
身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在知识、信念、能力和行为各方面都存在水平差异。已经有研究表明,在信念、能力和行为方面,在职教师好于职前教师,且差距较大,职前教师仅在职业认同方面高于在职教师。[9]在知识结构方面,也有研究指出,在职教师在原理性知识、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方面都优于职前教师,并且在后两种知识上面差异甚大。[10]如果说教师发展有效途径的极简模型为“经验+反思”的话,职前教师在经验上无疑是匮乏的,在反思关注点上也和在职教师有巨大差异。职前教师的教学反思比较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职前培训时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而在职教师的教学反思比较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自身的专业成长。两类教师都极少关注课程分析能力。[11]总体上来说,职前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都比在职教师弱,他们更加需要有力的外部支持。
在职教师的课例研究往往是解决实际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而在职前教育中,依附于课程的课例研究问题往往来自于现有的期刊、书籍、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因此,从一开始,职前教师做的就是基于文献分析的理论研究工作。和纯粹理论研究的不同是,案例为职前教师提供了机会并驱使他们去探寻和生成嵌入情境的教学理论知识,根植于某个具体内容的本体性知识,并由此形成对特定学生学习的特定题材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深入理解。后者就是所谓的PCK(学科内容知识),被舒尔曼等人认为是教师知识范畴中对教学最有效的知识。从教师知识发展的角度来看,Park 等指出,PCK分为“获得”和“使用”两个维度,但是其获得和使用是交织在一起的。课例研究则有效地将获得和使用链接在一起。[24]
正如Lewis 等在2004年所论述的那样,在职教师的课例研究并非只是改进某堂课,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路径。[12]在职教师的课例研究目标是真实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13]课例研究基于特定科目或学习领域,指向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即特定的学生学习特定的题材,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理据。[7]课例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载体。[14]这种对课例研究作用的定位也被其他学者所认同。在各种具体科目中,研究者都将课例研究作为在职教师发展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把课例研究作为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15][16]有学者总结了数学学科领域中课例研究的形态,将其分为研课、课例点评和评课,分别由研究人员、研究院和教师为主导。[17]
3.动力和支撑条件差异
职前教师教育阶段也可将课例研究作为教学的方法。有研究者将课例研究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应用到职前教师教育中[18],或者在课程学习、实习阶段运用[19]。也有研究者将课例研究作为职前教师必须获得的能力,认为课例分析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20]也就是说,对职前教师而言,课例不仅仅是途径和载体,它可以同时具备多种形态和多种功能,作为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内容。[21]在这个过程中,职前教师的角色会在学习者、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之间做出适时的转换。
在职教师的课例研究在操作模式上,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步骤不同,但都呈现出群体性合作、过程性反思和持续性改进的共同特征。课例研究的动力机制,有体制性要求、项目推动和自愿开展三种。[22]胡庆芳通过对美、日两国案例研究的比较,指出良好的课例研究需要统一精要的课程内容、固定规范的教师合作制度、自我批判的反思精神、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全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23]
在对顶层住户的排水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屋面以及阳台的排水设施,做好合理的设计工作。在有些建筑中,对于屋面和阳台的排水设计不够合理,雨水斗和采集方法不对,致使雨水进入到阳台,在阳台排水不利的情况下,对室内地板造成浸泡,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为了减少雨水对居民的影响,应该合理的设计屋面以及阳台的排水设施,保证雨水能够正常的排出。
上述细节例证固然反映了史诗所受的佛教影响,然而这些例子在贯穿整部史诗的宗教思想中不能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与重大情节密切相关的。
(二)职前教师开展“研究—学习—行动”课例研究的过程性特征
考虑到职前与在职教师的差异特征,对应“研究—学习—行动”课例研究的要义,职前教师的课例研究开展过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以文献分析为特征的案例选取和问题聚焦
2.作用定位差异
2.以印证理论为特征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基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职前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在某个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教学设计。与缺乏前期案例分析的教学设计相比,他们会聚焦于解决在文献分析阶段提出的问题,并以问题解决作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取哪些理论的依据。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对象,职前教师的模拟教学是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面对的学生是由他们的同伴扮演的“学生”。因此,他们的教学实施更多地在印证某个理论是否能够支持他们流畅地完成教学。这对职前教师来说并非易事,从设计到行为,存在巨大鸿沟。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职前教师设想的很简单的事情在实施时却无法展示。对他们来说,使用精练、简洁、准确的教学语言和组织常规学习活动都存在困难,所以他们经常会自然地反复设计和实施。
3.以分析模型和工具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当前,职前教师的课例研究,其动力和支撑条件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依附于教法类课程,是在主讲教师带领下的课例研究,这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一种类型。职前教师通过分组形成固定的合作群体,开展有指导的课例研究。第二种则是依附于教育见习和实习,以类似在职教师课例研究的模式展开,但仍然是有指导的。第三种是研究者牵头的实验性课例研究,但不能作为一种常态。与在职教师相比,除了实践环节条件落后,职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其他条件都符合要求,而且在获得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指导方面更有优势。
以理论作为教师思考和行动的框架,指导教师应鼓励职前教师“实践性理论”的创生。对理论的重视是摆脱“浅尝辄止”式的课例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举措。由于缺乏实际经验,理论对职前教师的意义要更胜于在职教师。这里教师教育者在设计各项任务时,需要追问每个重要判断和行动的理由,要求职前教师给出论据,引导他们寻求理论支撑,随着每一个研究案例的循环跟进,将之融入职前教师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中。
最后,同英国一样,美国也认为缅甸政府和军队都不可靠,大量的军援在缅甸不能被有效、正确地利用,这一点也得到英法美三国新加坡军事会谈的一致背书。1951年,美国国务院内部反对向缅甸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理由是即使缅甸拿到了大量的、超出其实际需求的军火,也不能增加缅甸政府的防卫能力和平叛能力,多余的武器会被变卖或用于私人武装,因此美国首先应满足盟友的需要,拒绝缅甸人的援助要求。[40]
三、职前教师“研究—学习—行动”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及要点
职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都与在职教师有较大的差异,其开展课例研究有明显不同于在职教师的外显特征,因此,他们的课例研究实施过程及要点也有独特之处。
(一)实施环节
在实施环节上,针对职前教师的课例研究与在职教师的课例研究一样,都需经历合作交流、尝试实践和反思改进的过程。职前教师的课例研究在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下展开,它的各环节都尤其注意在理论指导下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将各环节的工作呈现出来,如表1所示。在具体实践中,并非要遍历所有环节,指导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表1 “研究—学习—行动”导向的职前教师课例研究环节
(续表)
(二)实施要点
课例研究能够达到其研修目的,在上述各环节中,教师教育者就必须关注一些实施的要点。无论是引导课例研究的指导教师还是作为行动者、研究者、学习者的职前教师,都要始终以此为准绳。
1.强调始终如一地全身心参与
以持续地改进作为自己的目标是第一位的。如前所述,教师自身的参与决定了课例研究的成败。指导教师在带领职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之初,就必须给出较为细致的行动指南和评分标准,将职前教师在课例研究参与各环节研究、学习和行动的整个过程作为评价内容,并引入同伴互评。
2.强调程序与方法的规范研究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产品不得与有害、有毒、有腐蚀性、易挥发性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袋运输。搬运时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
我们应强化课例研究的证据意识,超越直觉判断和个体经历的桎梏,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作为每一步行动的向导和依据。职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课例研究与一般学习中的举例学习等同,陷入传统的教学形式。有些职前教师认为教学主要依靠的是经验积累,“研究”是专家的事,与日常教学并没有很大关系,他们要做的只是从专家等权威人士的研究成果中获取一点指导。为摒弃这种错误思想,以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待课例就必须成为教师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职前教师需在实际案例中形成问题,运用研究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水处理综合实验是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是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是环境工程原理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每学年开设一次,安排在第5个短学期。在2014年下半学期之前,水处理综合实验基本采用演示性(“传统”)实验,即提供实验理论和程序的讲义给学生;实验小组进行实验,每人根据每次实验的结果,单独写一份实验报告并提交。整个学期至少进行5次实验。传统实验主要集中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为基础的各处理单元(例如,混凝/絮凝、沉淀、吸附、氧化、生物处理)。通常第一次课安排的是实验室安全讨论课,而且在学期内有专业认识实习,安排两次污水处理厂的现场考察。
3.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
职前教师内容知识的匮乏已经引来一些学者的关注[25],研究表明对内容性知识的精深理解深刻影响教师将会采用何种方式开展教学[26]。以江苏扬州地区为例,在师徒制和统一备课、共同学案的模式下,新教师入职以后,基本上是师傅上一节课,跟着复制一节课。他们没有机会回顾审视自身的内容性知识,上课时,不是出于自身对学科的理解来定位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而是模仿其他教师的定位,这将导致教师无法对教学内容做更深入的探讨。因此,在每个具体内容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引导职前教师关注自身在相关内容上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4.关注理论的适时介入
职前教师所做的各种学习和反思不可能脱离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阶段,必然会投向关注自身的状况,以及之前所习得的一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验证。在这里,他们需要依靠各类反思框架和课堂观察工具来进行分析和反思。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采用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等研究手段,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教学,小组反思报告将以整个课例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在“研究—学习—行动”的课例研究中,指导教师将案例作为教学方法,职前教师将案例作为研究内容和学习结果。这种课例研究凸显了职前教师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了课例研究的多重作用。
(三)实例分析
在多年来针对数学专业的教育硕士开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必修课程以及针对本科阶段的“数学教育个案分析”选修课程中,我们一直在使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展开教学。以“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整个学期的教学由代数、几何、函数、向量、概率统计等几个课例组成。在实践中,指导教师首先就何谓课例研究和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进行先导性培训,后续则按照课例研究的各环节,努力在多次进行不同类型课例分析的过程中,培养职前教师逐渐掌握课例研究的方法,提升教学技能,丰富各类知识。以“无理数概念”课例分析为例,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说明各环节的具体工作。
1.第一环节
(1) 该3-面为(3,3,6)-面,由R2.1和R3.2得3-面和面上的3-点最多从6-点拿走的权值为
指导教师出示无理数文本教学案例,给出任务单,目的是在理论和实施层面让职前教师收集和分析和无理数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处理、学生学情等相关知识,充分意识到开展某一具体内容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是复杂的,主动学习各类知识,进而初步生成作为这些知识交集的教学性内容知识。
阅读以下初二无理数课堂教学片段:……
回答:①学生为什么会发生此种错误?②教师的回答能否解决学生的困惑?
请从以下角度进行拓展分析:
·教材编写。至少分析某一个版本的教科书。①弄清楚该系列教材在学习无理数之前,已经按照什么顺序,呈现了数系的扩张。②在该部分,使用了哪些背景、史料、活动、例子、图片等来呈现无理数。③除了引入无理数的章节,在后继阶段是否还有对无理数内容的学习。
·教师教学的一般流程。比如,在个案中就呈现一个教学流程回答这个问题,请搜索多篇教学设计,或者查找相关教学设计的书籍,找出一般流程。
·学生对无理数学习的认知障碍。回答这个问题,请查阅相关文献。
·教师对无理数的认识。回答这个问题,请查阅相关文献。
职前教师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以上任务。如这学期的课程中,学生分为九个学习小组,只有一组仅分析了一个版本的教材,其他各组至少分析了人教版、苏教版等两个版本以上的教材。通过收集各类教学设计,分析出来各种教学流程。比如有一个小组在画了五个流程图后,总结综合多篇教学设计,“小组成员发现无理数的教学设计开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或是以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作为开端,或是以书中的例子‘正方形拼图求其无理数边长’为开端,又或是以小数、分数、整数间的关系为开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在数学中除了有理数,还存在一类新的数。而后,可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让学生体会无理数的无限性与不循环的特点,还有其中的无限逼近思想,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无理数的特点,让学生清楚无理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差异。最后,给出无理数定义并总结,给出习题巩固”。这可以说是非常细致的研究工作了。职前教师还概述了学生认知和教师认识方面的相关研究。
2.第二环节
当原水水质出现异常恶化时,可通过芬顿高级氧化措施,确保后续生化处理的稳定性。水质状况正常时,来水可仅通过芬顿反应池体,而不需要投加芬顿试剂。芬顿出水进入USAB(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处理,通过厌氧反应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厌氧出水选用“脱氮+生物接触氧化”进行好氧处理,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被分解。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上清液自流进入清水池暂存并排放。污水工艺系统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污泥收集浓缩,浓缩后的污泥进一步进行机械脱水处理。脱水后污泥可外运处理处置。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指导教师及时针对每组递交的分析报告给出针对性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内容知识,并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布置第二个任务单(篇幅所限,任务单都省略了任务的具体分解)。
·每组做一个教学设计。
在当前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尿素价格只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线上,即使出现小幅波动,无论是向上还是下,都不意外。而尿素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下游的观望心态与上游的挺价信心相博弈,博弈的胜负决定价格波动方向。
1) 应用系统中“流程总览”画面,可以通过 “甲烷、干气”、“成品油出厂”、 “石脑油”等工艺流程,分别监测每台流量计的运行状况,并通过不同颜色变化,直观显示报警状态信息,为操作人员监控提供依据。
·每位学生独自完成无理数调查表。
·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
企业内部具体使用软件的人员素质将直接决定ERP的作用发挥。目前在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以及小微型企业中,为了更好的向现代化企业方向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很多企业都积极使用各种财务软件、ERP系统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有些企业在选择使用ERP系统时,经常会盲目跟从一些大企业的做法,不顾成本和企业规模,很多领导认为只要ERP系统内有的板块都要运用上,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会增加员工的抵触情绪,极不利于ERP的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因此,企业在实施ERP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推行系统的正常使用。
职前教师上交的教学设计,有的内容、目标分析到位,有的设计上比较流畅自然,各有优缺点。在教学设计中,他们都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学生体会无理数的存在性和本质特点,用操作去体会“无限”以及“不循环”的含义,注意到了无理数的多种表征。但是,大部分小组对无理数的确定性有所忽视。部分小组采用了理论和文献来论证自己的教学设计,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理论对教学行为的导向、预估、诊断作用。
3.第三环节
指导教师针对每组教学设计给出建议。针对无理数调查的统计结果,指导教师指出,尽管职前教师已经收集了数据资料,但是在无理数的概念意向、潜无穷和实无穷、不可度量等问题上出现理解偏差。指导教师要求职前教师审视和完善自身的内容性知识,为印证理论到实践的可行性,要求职前教师必须进行反复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运用相关工具开展观察、分析和反思。在这个案例中,指导教师给出第三个任务单:
·每组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模拟教学,并录像。小组两两配对,现场观摩教学,然后根据对方小组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以及现场观察,开展交互评价。
·根据自身调查结果和小组教学实施情况,写个人及小组反思,突出对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实施部分的反思。
·研读完配对小组的教学设计,观摩对方的教学现场和视频后,填写“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囿于篇幅,此处我们未能呈现职前教师完成情况的详细分析。在此案例中,学生反思认为,“在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设计修改和实施、反思这三个阶段中,设计修改和实施阶段是所需精力最多的。可以发现进行教学设计时并不能完全发现问题,需要实际模拟授课,亲自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语与展望
未来我国的课例研究发展路径之一就是将课例研究整合到职前教师教育体制。课例研究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应有自己的重要作用与贡献。[22]Parks肯定了课例研究在促进职前教师关注数学和学习公平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指出即使课例研究这种有效的结构已经就位,教师教育者仍须聚焦于基于实践的合作性工作所带来的挑战。[27]依据她的实践,在实施课例研究合作时,职前教师的合作倾向既没有转化为对教学的深入探索,也没有转化为对学生假设的质疑。[28]这说明,将课例研究有效地运用到职前教师教育中并非一帆风顺。在研究、学习、行动交织的过程中,会生成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教育者运用智慧去解决。
外出学习使她产生“顿悟”,教学技巧、课堂管理和“教书育人”的教育信念也随之改变。比如,她的备课方法和教案写法有了改观,教学技巧、组织课堂的方法和教学效果都有很大提高。她对外语教育的意义有了新认识。这个阶段的职业发展特点是主动探索外语的教育功能,体现出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信念构建体现为对教育信念的反思和探索。
以上对课例研究在职前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只是我们摸索前行的阶段总结。职前教师如何主动选择研究案例,如何筛选相关理论,如何构建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反思工具等,都是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Fernández M L.Investigating how and what prospective teachers learn through microteaching lesson study[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2010(2).
[2]Kristen N.Bieda,Jillian Cavanna,and Xueying Ji.Mentor-Guided Lesson Study as a Tool to Support Learning in Field Experiences[J].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or ,2015(1).
[3]Mary T.McMahon and Ellen Hines.lesson study with preservice teachers[J].Mathematics Teacher ,2008(3).
[4]Sims L,Walsh D.Lesson Study with preservice teachers:Lessons from lessons[J].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2009,25(5):724-733.
[5]Elipane,L.E.Integrating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lesson study in pre-service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M].IND Skriftserie:Copenhagen University ,2012.
[6]Rasmussen K .Lesson study in prospective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didactic and paradidactic technology in the post-lesson reflection[J].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2015(4).
[7]Murata,A., & Pothen,B.E.Lesson study in preservice elementary mathematics methods courses:connecting emerging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In L.C.Hart,A.S.Alston, & A.Murata(Eds.)[M].Lesson stud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1,103-116.
[8]袁丽,胡艺曦.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足与改进策略——基于文献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18(4).
[9]李子建,陶丽,黄显涵.从教师改变水平看教师专业身份构成——基于职前与在职教师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8).
[10]顾泠沅,杨玉东.过程性变式与数学课例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07(1).
[11]王碧梅,胡卫平.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学反思关注点比较[J].教育科学,2016(1).
[12]Lewis C ,Perry R ,Hurd J.A Deeper Look at Lesson Study[J].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4(5).
[13]汪万茹,刘义兵.本世纪以来国内课例研究的进展与启示——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10).
[14]王荣生,高晶.“课例研究”:本土经验及多种形态(上)[J].教育发展研究,2012(8).
[15]陈蓓.课例研究与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6(4).
[16]肖春梅.课例研究: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5(18).
[17]沈威,陆珺.数学教学课例研究的若干形态[J].数学教育学报,2018(3).
[18]张志祯,陈玉姣,田兰.职前教师教育中微格课例研究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19]李凌云.基于课例研究的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以教育实习阶段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3).
[20]杨明.高师生课例研究能力的培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21]步进.师范生课例研究的形态与方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
[22]安桂清.国际比较视野下的课例研究:背景、现状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2).
[23]胡庆芳.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4).
[24]Park S,Oliver J S.Revisiting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PCK as a Conceptual Tool to Understand Teachers as Professionals[J].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8(3).
[25]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26]Li ping Ma.Knowing and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
[27]Parks A N.Messy learning:Preservice teachers’lesson-study conversations about mathematics and students[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2008(5).
[28]Parks A N .Collaborating about What?:An Instructor’s Look at Preservice Lesson Study[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2009(4).
Lesson Study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based on Research,Learning and Action
ZHANG Bo1,YANG Yudo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Yangzhou 225002;2.Shangha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ase study of pre-service teachers guided by“research-learning-ac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teachers,points out that th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oints.In instructional courses,this kind of case study is embodied in case selection and problem focus featured by literature analysis,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eatured by confirming theories,and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featured by analysis models and tools.In the implementation,it emphasizes consistent and whole-hearted participation,stresses standardized research procedures and methods,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and essence of the discipline,and focuses on the timely intervention of theorie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examples.
Key words: Lesson Study,Pre-service Teachers,Teachers’Education
基金项目: 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编号:PPZY2015B109)与扬州大学校级教改重点课题“课例研究导向的高校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发展模式探究”(编号:YZUJX2018—15A)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波,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数学教学研究。
杨玉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玮)
标签:课例研究论文; 职前教师论文; 教师教育论文; 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论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