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舞蹈教学初探论文_李奇辉

聋生舞蹈教学初探论文_李奇辉

汕头市演艺集团 广东 汕头 515000

摘 要:律动课是聋校的一项重要课程,是对聋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聋校律动课程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开发了校本。但是律动和舞蹈是不同的,舞蹈包含了更多的技艺性、情感表达和艺术内涵,比律动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如何对聋生进行舞蹈教学,是需要教育者研究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聋生;舞蹈;教育

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它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聋生来讲,他们没有音乐和节奏的概念,失去了音乐的舞蹈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堆组合起来的动作,难以让他们理解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传达的意境,常常会导致动作不到位或者不统一。那么在针对聋生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这些问题,一一寻找应对的解决方法,让聋生在舞蹈的世界里尽情跳动。

一、培养节奏感,配合指挥

聋生听不到音乐,听不到节奏,我们便要让他们看到节奏、感受节奏、熟悉节奏,最好能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概念,记住舞蹈中的节拍,哪里该快哪里该慢。这便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

首先,在平时的律动课中,教师要重视节奏的教学,充分利用动作、道具、图画、影像资料等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并且能够基本把握节奏,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让学生能够产生对节奏的直觉和反应,对舞蹈中不同节奏的变化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舞蹈中迅速适应节拍并找到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节奏感。节奏感的训练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后,聋生对于动作和节拍之间的联系就不再陌生,这时候再进入舞蹈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容易接受得多。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在教学生舞蹈动作时,就可以按照音乐的节拍,分成几个部分依次进行,将一整套动作进行拆分,让聋生依靠节奏记忆动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其次在学习期间,学生还需要学会看老师的指挥。虽然聋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节奏的概念,但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聋人舞蹈演员,也会存在节奏不稳定、拍子越数越快等问题,所以完全靠学生自己内心默数节奏是行不通的。还是要靠老师在旁边数节拍辅助,师生之间的配合与默契十分重要。教师的指挥要注重流畅性和简明性,同时要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流露:流畅性体现在对舞蹈整体的节奏把握及熟练程度,要将节拍和动作糅合到一起,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提示,通过手势及时地调整学生在舞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明性体现在指挥动作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迅速领会接下来的动作,将反应时间缩到最短,不会影响舞蹈效果;而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流露则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随着指挥释放或者收敛力量,达到动作和情感高度协调统一的生命力。

有了日常教学里的磨合,聋生便能养成看指挥把握舞蹈节奏和动作的习惯,也培养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使整个舞蹈更加自然、更加有感觉。

二、联系实际,激发共情

过去面向聋生的舞蹈教育可能偏于简单化和普及化,但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全面发展,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是皮肉,情感表现就是内里的主心骨,是整个舞蹈的支柱。失去了情感的舞蹈就像失去了灵魂,“立”不起来。如何让学生理解舞蹈所需要的情感,如何引起学生的精神共鸣,值得广大聋生舞蹈教师思考和钻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舞蹈能够通过动作来传达人类的情感,其中包含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聋生接触社会的渠道比较少,接收外界的讯息也比较少,他们的情感体验没有正常人那么多,对于一些比较深刻的情感,他们也许很难理解,所以在舞蹈的肢体表现上会有所欠缺。教师需要做的是尽量准确地向聋生传达舞蹈的意境,联系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在舞蹈中传情达意,融入真挚的情感。

例如在本人编导的舞蹈《韩江潮涌》里,有一幕是出海的渔民要搭救落水的同伴,要求学生做出营救的姿态并定格住,脸上的表情应该是十分焦心、紧张的,要体现出潮汕人民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学生没有相关的情感体验,虽然动作做出来了,但是表情总是不够到位,肢体语言也不够富有冲击力。后来,我联系实际生活中他们面对同伴受伤的心情,慢慢深入地引导出他们对同伴的关心和照顾,又设置了同伴落水的模拟情境,激发他们将这种感情投放到舞蹈中,学生果然能够开始理解,并将这种感情一步步放大、深化,达到最后的感同身受,舞蹈的表现力也就呈现出了理想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聋生演绎完整的舞蹈时,应该注重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激活他们的情感,尝试着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引领他们主动去感受舞蹈蕴含的魅力和激情。

三、营造氛围,树立信心

聋生的舞蹈学习之路可谓困难重重,相比健全人学习舞蹈,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时间,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需要耐心的过程。虽然聋生群体普遍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挑战自我的决心,但是在不断的练习之中,教师不仅要纠正他们的动作细节,还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解决训练过程中的困难。

教师和聋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手语,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和讲解,教师本身应该提高手语技能,力求使学生迅速、精准地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多与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在训练中碰到的困难并帮助其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亲身示范,用演示来辅助教学,利用聋生的视觉代偿,让他们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透过教师的情绪感染领会教学要求。作为一种互动,教师只有比学生更投入、更动情,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身心,给予他们强烈的参与感;此外,教师应该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放开自我,去体验尽情舞蹈的乐趣,增加舞蹈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负担地融入舞蹈课堂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舞台上演员美丽的绽放,刻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如果一味地挑学生的毛病,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令他们感到退缩、挫败,对于聋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当他们做得不对时,我们教师要予以指出,令其改正,当他们做正确了,或者有了进步,教师应不吝给予表扬,为他们感到高兴,鼓励他们保持上佳的状态进行学习。从绝大部分聋生的角度出发,学习舞蹈是为了锻炼体魄,训练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从心理上又能够磨炼聋生的毅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最主要的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舞蹈,找回自信,增加自豪感,养成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地排解他们训练时的异常情绪,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获取更好的课堂效果。

四、聋生舞蹈教学的启示

对聋生的舞蹈教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时间去开启他们的感官世界,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情感、记忆来弥补听力上的缺陷,还要以聋生为本,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这考验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用心程度,更激励了聋校舞蹈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为聋生们构建一个广阔的舞蹈天地。

参考文献

[1]蒋莹.聋生舞蹈无障碍教学方式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7,(06):235.

[2]]罗淑亚.舞蹈中聋生的情感表达[J].新课程学习(下),2015,(02):189.

论文作者:李奇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聋生舞蹈教学初探论文_李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