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验对我国当前垃圾回收处理的启示论文_曹淑松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环保局 276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主要是靠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不仅占据了宝贵的土地,同时也产生了土壤、空气、地下水等多种环境污染。垃圾是人类没有正确处理的资源,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人们完全可以把它们重新变成资源。

关键词:填埋;焚烧;堆肥

引言

当前我国垃圾产生量大,垃圾处理方式落后,垃圾回收处理行业尚未形成体系,种种因素使得我国当前垃圾回收处理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挑战。目前我国国内每年城市垃圾产生量为1.8亿吨左右,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市垃圾年产总量将达到4.09亿吨。而发达国家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垃圾回收处理实践走在世界前列。因此本文分析研究国外垃圾回收处理经验技术,总结其特点优势,进而对我国垃圾回收处理模式进行思考,为我国垃圾回收处理提出相应可行性的建议。

1、国外垃圾回收处理情况

1.1国外垃圾分类回收情况

垃圾分类回收是按照垃圾物理构成成分实行分类回收的垃圾收集方式。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有效地实现废物的重新利用和最大程度的废品回收,为垃圾进行后续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奠定基础,为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只有对垃圾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分类回收制度,才能对各类垃圾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提高垃圾的循环利用率,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从国外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回收的具体情况来看,典型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简单分类回收模式。美国将垃圾简单地分为2~3类。这种简单分类回收模式是与其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相适应的。美国认为废塑料等垃圾目前还不具备开发利用的价值,但对于后人确实重要的战略资源。基于这种认识,从国家资源储备的战略角度出发,美国的垃圾填埋量已经占到垃圾产生量的50%以上[1]。

二是以德国、瑞典等欧盟国家为代表的有限分类回收模式。欧盟国家大体上将垃圾分为5~6类,先把有机垃圾分出,之后通过工业化分选装置对垃圾实施进一步的精细化分选,最终进行资源化处理,对无法资源化处理的予以焚烧处理[2]。

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无限分类回收模式。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且各类资源短缺,日本采取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为无限分类回收模式。日本将垃圾分为100多类,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只有对那些无法再细分的无利用价值的垃圾,方进行焚烧处理[3]。

1.2国外垃圾处理情况

在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处理方式为主的技术模式。此外,随着厌氧消化和生物质气化等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厌氧发酵、垃圾气化等新兴技术。

1.2.1卫生填埋处理

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利用山间沟谷、废矿坑、洼地等,按照环境卫生工程标准将垃圾分层铺盖堆填、压实,并按操作程序要求进行覆土,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垃圾填埋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英国,是最早应用的一种传统方法,从最初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现在的卫生填埋。卫生填埋分为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方式,技术成熟,处理量大,费用低,是当今最为主要的处理方式之一。在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二是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但是卫生填埋的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1.2.2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是指在高温焚烧炉内,垃圾中可燃组分与氧发生剧烈反应,转化为高温燃烧气体和固体残渣,并放出热量的过程[4]。焚烧处理减容效果明显,无害化程度很高,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发电实现垃圾的能源化,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现阶段世界各地应用的垃圾焚烧炉多达200多种,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流化床焚烧炉技术、回转窑焚烧炉技术、机械炉排焚烧炉技术、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技术。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机械炉排焚烧炉和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和热解气化焚烧炉所占比例较小,主要用于处理医院垃圾和化工废料。

1.2.3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腐熟作用,将不稳定的有机质转变为稳定的有机质而形成肥料,并利用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的温度杀死有害微生物以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技术。

堆肥处理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堆肥处理比较简单,适用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其中的部分成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成本比焚烧处理大大降低。但堆肥处理必须将垃圾首先进行有效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成分进行发酵。

除以上三种当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外,还有垃圾气化处理、厌氧消化(发酵)以及一些其他的前沿技术。现对各类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及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国外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

2、我国当前垃圾回收处理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垃圾回收处理总体水平还较低,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垃圾处理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机制。

2.1我国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情况

目前全国各地垃圾回收还停留在混合收集阶段,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就进行了垃圾堆积。本世纪初国家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青岛等地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但分类回收区域仅限于试点城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分类回收工作效果不明显。

当前在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分类回收的设施设备不健全,分类放置后垃圾储运时出现混装现象,缺乏必要的经济手段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进行调控。从个体角度而言,首先人们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其次物品包装上欠缺分类标志,最后对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相应的惩罚措施。

2.2我国当前垃圾处理情况

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最为简单普遍的方式,焚烧处理适用于处理高发热量组分的垃圾,堆肥处理适用于处理易腐有机垃圾。从我国当前垃圾处理情况来看,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处理为主,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堆肥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并存。

2.2.1卫生填埋情况

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90年代中后期,在深圳、北京、昆明、天津等地建立一批以高密度防渗材料作为防渗层的卫生填埋场。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方式仍然相对粗放,而且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填埋处理仍将是国内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对于填埋处理进一步的研究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2焚烧处理情况

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90年代焚烧处理技术才得到较大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我国焚烧处理所占比例较低,而且焚烧处理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只有小部分是由我国自主研发。而且由于国内焚烧处理的垃圾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别,国外引进的焚烧设备往往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导致焚烧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根据国内垃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装置,实现焚烧处理技术设备的国产化。

2.2.3堆肥处理情况

我国垃圾堆肥处理始于20世纪50年达,是在农村传统堆肥方式上,采用野外堆积式堆垛,用土覆盖保温,通过自然通风或者厌氧发酵,经人工筛分或振动筛筛分生产堆肥。70、80年代,国家对垃圾堆肥技术的开发给与了积极支持。90年代,堆肥处理得到了推广应用,至2000年全国堆肥场发展到50座,垃圾处理量约占垃圾总量的5%[5]。

目前国内应用的堆肥方式主要有: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和筒式发酵仓堆肥。与发达国际相比,国内垃圾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但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中有机质的含量也逐步提高,而且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国内垃圾中可堆肥的物质含量时可观的,堆肥处理的潜力较大。

3、外国经验对我国当前垃圾回收处理的启示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现阶段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情况,从根本上改变回收方式不先进、处理模式不完善的情形。

从国内外垃圾回收处理的经验来看,垃圾回收处理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针对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现状,提出了优化垃圾回收处理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监督职能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垃圾回收处理的相关工作,但是相关的立法方面的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有关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但都是比较笼统地规定垃圾回收处理主体、形式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垃圾分类方法、回收模式、处理办法、技术标准等方面并没有具体规定,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法规体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垃圾回收处理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相关部门制定法规制度相对滞后,不能够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出台深入细致的法规制度。

因此,根据现阶段垃圾回收处理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的现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更新出台相应法规制度,把社会各界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完善,加强法规政策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主要进行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将垃圾清运工作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要通过监督管理来确保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合法合规、不打折扣。

3.2推行垃圾收费管理制度,通过市场调节运行

从国外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大都实行了垃圾收费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来调动居民垃圾减量、分类收集的积极性。具体说来,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垃圾收费标准,既能补偿垃圾回收处理成本,也能合理盈利;其次制定具体细化的实施举措,对收费体系、费率结构、低收入群体的费用减免等方面都应周密规划;再次,对非法的垃圾处置行为及其他违规行为制定有效的惩罚措施。同时建立市场调节机制,将垃圾回收处理业务推向市场,由企业承包处理,由垃圾产生者、制造者向处理企业支付相应的处理费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自负盈亏,减少了垃圾回收处理相应的财政补贴。但在垃圾回收处理市场化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核查企业垃圾回收处理的资质,对符合资质的企业进行认证并颁发营业执照,对不符合资质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取缔。

3.3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础。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首先要基于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类似《垃圾分类管理细则》的制度规范,规范垃圾在投放、收集、储运等过程中分类的细节性问题,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上去。其次要建立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防止出现由于垃圾混合运输或者混合处理导致之前垃圾分类工作前功尽弃,挫伤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要加大公众的参与度,借助各类媒体工具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通过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类机构,对群众进行教育,普及分类知识,明确具体分类模式和标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3.4加大垃圾处理资金投入,开发高效设施设备

我国对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而发达国家资金投入以达到2%~3%,日本的资金投入比例甚至高达3.7%。而且我国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垃圾回收处理工作成效。因此要在垃圾处理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技术创新进行奖励,对垃圾回收处理工程项目进行扶持补贴,对现有不达标的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特别针对当前高技术含量的垃圾处理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加强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开发适合国情的各类高效的垃圾回收处理设施设备。

参考文献

[1]刘宁宁,简晓彬.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现状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

[2]王冠宇,李萌.欧美城市垃圾处理政策与经验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3).

[3]张嫄.日本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3(4).

[4]周少奇.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李晶,华珞,王学江.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与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73~79.

论文作者:曹淑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国外经验对我国当前垃圾回收处理的启示论文_曹淑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