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郑和平,,黄梅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637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在2019年3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中医内科方法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33%)较低(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可以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高,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医内科方法;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这一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其主要特征为咳痰、咳嗽、气促、喘息,该病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运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副作用较大,且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1]。因此,加强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积极探究尤为重要。遂本文主要探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在2019年3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人。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35:40、42:33;两组年龄分别为(51.68±7.26)岁、(54.09±8.05)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生素类、扩张支气管类及止咳化痰类药物,主要对患者进行止咳、化痰、平喘治疗。例如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修正药业集团通化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52842)治疗,将0.5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入250ml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一天治疗1次。

除上述常规治疗以外,还给予观察组中医内科治疗,主要中药组成包括茯苓15g、甘草15g、半夏15g,莱菔子10g、陈皮10g、当归10g;风寒袭肺型,加杏仁15g、麻黄10g;燥热型,加入杏仁4g、川贝5g、梨皮5g、桑叶7g;痰湿型,加入厚朴10g;痰热型,加入贝母15g、苏子15g,杏仁20g、黄芩20g。将上述中药成分用清水煎煮,取药液25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对两组患者进行5周时间的持续治疗。

1.3观察项目

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干、头晕、恶心为常见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标准[2]

完全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明显改善患者的双下肺增粗纹理时为显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所改善患者的双下肺增粗纹理时为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状况没有发生变化时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表示方法为“[n(%)]”和“(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x2”和“t”,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不良反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研究显示,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非常复杂,主要有:(1)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吸烟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长期大量吸烟会对气道组织产生损伤,导致感染情况发生;(2)环境因素。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下,逐渐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使得人体的气道黏膜受到损害,最终使支气管炎发生。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感染等相关因素也会影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较长的病程时间,且疾病较易反复发作,所以该病的发生对患者产生的痛苦较大。同时疾病反复发作会增厚支气管壁,使肺泡间质和细支气管出现纤维化和炎性浸润情况。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的关键因素,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病毒等是主要的病原体[3]。现阶段,临床主要运用西药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然而存在不理想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必须加强对有效治疗方法的积极探究[4]。

临床多采用西医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即便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然而因慢性支气管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导致西医治疗无法从根本上使患者疾病得到彻底治愈。同时由于西医治疗会对抗生素类药物大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研究。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慢性支气管炎的范畴主要为“哮症”、“咳嗽”及“喘症”,该病如果久治不愈,会对脾胃产生损伤,导致痰湿生成,最终在肺部瘀积。所以,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化痰、润肺治疗。方中黄芩、苏子及半夏的主要功效为化痰祛湿,当归具有补气益血的作用,陈皮能够健脾行气,甘草对上述中药成分具有调和作用,使得化痰祛湿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上述中药成分联合应用,能够使止咳化痰、宣肺平喘、解热除湿及宣肺化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咳痰、咳嗽、气促、喘息等相关临床症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说,将中药材运用于中药辨证疗法中能够使炎症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使局部炎症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恢复[5]。本文通过探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高(P<0.05),表明中医内科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较低(P<0.05),表明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后,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高,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见其存在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明梅.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8,(19):267.

[2]荆华蕾,张烨.对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8,(20):100-101.

[3]王震.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113-114.

[4]王春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8):75.

[5]张林.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9):154.

论文作者:郑和平,,黄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运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郑和平,,黄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