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投资战略调整面面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因此,深入分析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调整,对于研究跨国公司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跨国投资目标的调整
由于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了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分析国际经济环境给其自身带来的影响,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跨国投资战略。其投资战略目标确定为:以提高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实现跨国投资战略的全球化、系统化、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国际化。
当前,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时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别项目,而是重视跨国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按照其经营范围的相关性或各个经营环节进行系统投资。跨国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且其资金来源已越来越依靠于公司所在地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具体而言,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第一,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资源与技术互补优势、垄断地位优势以及全球配置生产要素等优势。第二,廉价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下降,跨国公司对投资项目的选择越来越注重东道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以及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容量。第三,受资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对跨国投资的决定作用日益增强。从全球来看,富有效率且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前提条件,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也是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
跨国投资地域的调整
本世纪70年代以前,跨国投资的流向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呈明显的单向流动态势。70年代以后,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较一致的发达国家间“水平式”投资又有迅速发展,而且还出现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投资的反向流动。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不平衡性,跨国公司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其跨国投资的地域流向。
1.由于美国经济已连续约9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出现了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同时并存的“新经济现象”,各跨国公司大都对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为了更多地占领美国国内市场或获取先进技术等战略资产,纷纷在美国进行大量投资,因此美国长期保持着吸引跨国投资的主导地位。
2.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靡状态,其股市、汇市持续不振, 加之由此引发的日本政局动荡,增加了对其投资的风险性。而欧洲经济已走出低谷,呈现出回升态势,1998年欧盟正式确定了11个首批实施欧元的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欧元的问世必将进一步推动欧洲经济增长,使欧洲的整体经济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因此,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对日本的投资,增加对欧洲的投资。
3.90年代前半期,形成了对亚太地区的跨国投资热潮, 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投资达到其对整个发展中国家投资的60%。跨国公司之所以看好亚太地区,一方面是由于这期间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开放政策的实施,
但是,由于1997年夏季爆发了严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货币贬值、经济滑坡,这必然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经济持续动荡,从而增加了跨国投资的风险,必将使跨国公司减少对其投资;第二,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又有利于跨国投资,加之亚太地区固有的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市场及区位等优势,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减弱,跨国公司对亚太地区的投资也将逐步恢复;第三,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范围较广,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稳步增长,跨国公司从其全球战略考虑,必然把中国作为其投资的重点地区。
4.从90年代开始,拉美经济明显好转, 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勒比国家优先进入欧共体市场等有利因素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前往投资,使之成为继中国之后另一个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
跨国投资行业的调整
从70年代起,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就在跨国投资的行业结构中呈上升趋势,而制造业则呈下降趋势。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间的跨国投资中,第三产业已由70年代初的50%上升到80年代末的60%,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业重点已由传统的资源开发业、初级产品加工业向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转移,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保险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正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进入90年代后,这种趋势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还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吸引外资的深度和广度,创造条件努力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外资,并不断扩大金融、保险、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开放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跨国公司对传统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同时相应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力度。
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跨国投资重点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跨国公司投资行业的选择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选择与东道国相比具有优势的行业进行跨国投资,二是选择能促进跨国公司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行业进行投资。而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最符合上述要求。其次,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经营范围广,比传统产业风险小,投资回收期短,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第三,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跨国公司只有具备“超前意识”,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跨国投资方式的调整
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是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跨国公司的投入规模、控制程度以及获利水平等方面,甚至影响到整个投资战略的成败。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已从原来单一的股权安排方式,逐步向投资方式多样化转变。
目前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式合资、非股权式合作、独资、跨国收购与兼并以及国际战略联盟等。股权式合资的优点是通过合资者的协助,了解和适应东道国环境,有利于进入目标市场,但会削弱母公司的控制权。非股权合作方式主要有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设备租赁、合作销售、共同投标、共同承包工程等形式,其优点是风险性小,缺点是合作双方一般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独资经营能保障母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但也增大了其投资经营风险。跨国收购及国际战略联盟等方式可以集中各方的力量共同合作、共担风险,但其内部协调工作较为复杂。
目前,由于各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以股权方式进行国际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都不断增加,许多跨国公司更愿意以兼并收购的方式,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进行投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跨国公司更趋向以非股权安排方式进行投资,这种方式能使跨国公司通过管理、销售、技术、转移价格等途径获得利润,能在减少投资风险的前提下绕过市场壁垒,占据发展中国家市场。这种方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等短缺性生产要素,又能减少跨国公司的控制程度。因此,90年代以来,非股权安排方式发展迅速,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跨国投资融资的调整
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原有的内部融资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外部融资。所谓内部融资是指使用跨国公司未分配的利润和折旧进行投资;而外部融资是指跨国公司可以从母国或东道国的金融市场融资,或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获取投资资金。外部融资的优点在于,可以使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扩大融资规模,分散融资渠道,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并减少其风险。但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和相关法律有准确的了解。
目前,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完善,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较为有利,而且可以利用其完善的银行体系,更多地通过银行筹集长期资金。因此,跨国公司在对发达国家投资时,一般都降低自有资金投入比例,尽可能多地在母公司以外取得借贷资本。而跨国公司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由于其资本市场不发达且信贷管制较严,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的国际信誉等级低,致使跨国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较高,跨国公司更注重其内部融资,相对提高自有资金所占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