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 由9名医、护、技、管人员共同组成新希望圈,对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血流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运用“PDCA-SDCA”程序,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从改善前7.14%下降至2.22%,完成目标设定值。结论 在NICU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不仅有效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的发生率,还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了医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NICU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Liu Juan,Zhang Aimin,Wu Shali,Yi Sha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Hunan,410000
【Abstract】 Objective: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reduce the tube ring,NICU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the incidence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hospital. Methods:By 9 doctors,nurses and technical staff composed of new hope,tube ring,NICU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status investig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exist problems,due to the analysis,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ermeasures,using "PDCA -SDCA" program,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s the theme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hospital,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Results: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weight of blood the infection rate dropped to 2.22% from 7.14% before improvement of very low birth,goal setting. Conclusion:In the NICU of QCC is feasible,not only reduce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hospital blood flu incidence rate,but also reduce the pain of children,Shorten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reduce hospital costs;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edical care,improve the ability of circle members to solve problems and their families' satisfaction.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目的。目前品管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护理领域,且效果显著,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了服务质量[1]。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2]。院内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 stream infection,NBSI)即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目前将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和菌血症统称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3]。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的发生可能造成患者损伤、住院天数延长、患者花费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60%[4],也增加医护工作量。我科在降低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实施方法
1.1.1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NICU共9名医护组成,其中2名为主任医生兼院感督导员,1名为病区护士长,4名病区责任护士,另加病区感控专员1名,呼吸治疗师,组建立医护技管一体的品管圈,由病区护士长任圈长。
1.1.2确定主题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89人平均分为该方面实得分,4项实得分之和为该问题总分,最终确定“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1.3拟定活动计划
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品管圈活动时间共8个月,第1个月:选定主题与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第3至第6个月:实施对策;第7个月:效果确认;第8个月:作进一步改进,巩固效果。
1.1.4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该案例的圈能力应为70%。改善重点即手卫生执行率低;无菌操作不严格、仪器设备消毒不到位;肠内营养不及时的累积百分比。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即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降至7.14%-(7.14%x81.7%x70%)=3.06%。
1.1.5原因分析
制作“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相关查检表:根据该院“细菌室培养呈报结果”,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5日~2014年5月5日收治的极低出体重儿42例,其中3例患儿发生院内血流感染,确定我科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7.14%。根据查检数据表明手卫生执行率低;无菌操作不严格、仪器设备消毒不到位;肠内营养不及时;管道维护不到位,反复多次侵入性操作,其他:抗生素使用欠规范等是VLBWI-NBSI(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的原因;根据柏拉图80/20原则[5](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四者,故本圈改善的重点是手卫生执行率低;无菌操作不严格、仪器设备消毒不到位;肠内营养不及时,如表1 所示。
1.1.6制定对策并实施
1.1.6.1制定对策
明确目标后,圈员对改善重点项目进行展开,由人员、管理、医源性操作三大层面分析原因。全体全员对原因进行评价打分,选出要因。结合三现法则及现场访谈法,对12名家属、33名医护人员以及4名物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实施真因验证,经数据汇总,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整合排序后确定真因为:院感知识的系统培训不足;护理操作方法欠规范;工作流程细则不具体;无有效督查措施。
针对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共拟定4个对策群组进行改善实施。
1.1.6.2对策一: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强化院感防控意识
将以往传统灌输式培训,改成小组模拟培训;增设感控手册,警示标识,特殊规范专项上墙。对策实施后我科院感知识考核平均成绩由70.2分提升至91.8分。
1.1.6.3对策二:改进静脉输液、吸痰及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1)创建成无针输液示范病房,改善前我科使用络合碘棉签擦拭消毒肝素帽接头,改善后遵循最新《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全区开展无针输液,并使用一次性换药包、安尔碘浸润纱布正七反七正七共计21次用力表面摩擦消毒无针接头以确保消毒作用时间、按规范要求更换无针接头;PICC管理由责任制护理转向于专人定期维护,专项目标管理,专科护士落实,维护过程均采用专用维护包,严格无菌操作规范。
(2)完全遵循AARC气道吸引指南以及VAP集束化管理策略,气管内吸痰均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器。
(3)暖箱等特殊设备建立身份信息和《登记本》,由传统抹布擦拭消毒,改用一次性消毒巾。所有操作包括接触暖箱内早产儿均佩戴一次性手套。降低无针接头培养阳性率下降,提高消毒后物品合格率。
1.1.6.4对策三:完善母乳收集流程:
投入经费建立“新生儿母乳库”,规范母乳收集、储存运送、分装加热流程;与加拿大CMB合作项目“FICare家庭参与式护理”课题实施,指导家属参与早产儿照护,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肠外营养、静脉用药时间。
1.1.6.5对策四:强化院感防控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
夯实院级、片区级、科级三级院感监管制度,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对特殊有创操作进行重点监控,科室细菌构成比等指标定期反馈分析,指导临床。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多重耐药患者比例。
1.2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分析,2组计量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2组计量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有型成果
收集2014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患儿为1人,同期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为46人。发生率为2.22%。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改善前数据)〕×100%=120.5%。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68.9%。
2.2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运用QCC能力、团队精神、脑力开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荣誉感6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平均分(见图1),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在运用QCC能力、积极性和荣誉感方面。
3讨论
临床中为极低、极早、超低出生体重儿日益增多,为NICU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及责任。有效的积极预防院内血流感染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内研究[6]发现,我国大型三级甲等医院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大概在5.3~11.6%之间。一旦发生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甚至导致病死。加强NIBS的预防与监测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我科通过品管圈活动,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查检表、甘特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基本工具,从排查服务缺陷入手,层层剖析,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发掘问题,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寻找原因,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针对要因制定与实施对策,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并通过人性化运作,达到了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的目标,并且降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5.3天/人次,平均住院费用节约0.68万元/人次。
品管圈活动的精神是尊重人性,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发挥员工的脑力,开发无限脑力资源;改善企业体质,繁荣企业[5]。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其优势是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品管圈活动不仅提升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整个团队积极性、荣誉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质量持续改进成为自发行为。
参考文献
[1]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2]陈秀丽,钟奎英,魏贤娇.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7):105-107.
[3]黄玲玲,王宁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血流感染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5(1):45-47.
[4]马新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8):48-50.
[5]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76.
[6]王梅先,卢书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4):10-11.
论文作者:刘娟,张爱民,吴莎莉,易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院内论文; 极低论文; 体重论文; 发生率论文; 品管论文; 对策论文; 要因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