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趋势
核电发展历来是世界也是我国我国比较重视的领域,核电的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来说,正确利用核电能源是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工具。如表所示:
进入改革开放40年,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以下趋势:
整体而言,经历了2011~2013年发展低谷和2015年核电重启。按核电中长期规划目标测算,未来核电行业投资额将达到6000亿元,核电设备投资额在3000亿元。核电建设短期仍以沿海为主,核电出口是方向核电建设仍集中在沿海省份,但沿海适合于核电建设的地址有限,如果要完成中长期规划,需要批准内陆核电建设。核电行业未来机会还包括通过成套技术出口或与第三方合作出口。目前已出口巴基斯坦6台机组,与阿根廷签署2台机组协议,潜在市场还包括英国、罗马尼亚、南非和巴西等。核电建设以第三代技术为主新批核电项目将以“华龙一号”、CAP1400和AP1000等第三代核电技术为主,建造成本有望从1.2 万元 / 千瓦提升至 1.5~1.7 万元 / 千瓦。电力体制改革对核电影响较小由于政策支持,核电优先调度和电价保护,所以电力体制改革对核电影响较小。
(1)我国的核电建造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我国的核能发电方面,进行自主设计建造了300MW、600MW 级和第二代改进型1000MW级压水堆核电站,在现阶段当中,正在开展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
(2)对于高温气冷堆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掌握,在此方面当中,我国主要是在德国的高温气冷堆的基础上进行了自主研发,并且已经在2000年的时候建成并且达到了临界状态。利用此种技术,可以使得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元器件得到了初步的制造,燃料的元器件装卸系统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掌握等。
(3)在我国的压水堆技术方面、高放废液分离技术方面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技术转化。在压水堆技术方面,我国具备了30~60万kw 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能力,具备了第二代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能力,以及自主批量规模建设的工程设计能力,以此来行了我国的特色的核电技术品牌。在高放废液分离技术水平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材料的分离和方法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设计成果。
(4)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核岛成套设计制造能力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的核心技术方面主要利用消化吸收的方式来进行获取的。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科技创新能力、自主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造,比如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核二核三级泵、核级阀门、主回路管道、控制棒驱动机构、装卸料机、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还需改进。
(5)第四代核反应堆稳步前进。第四代堆的重点关注钠冷快堆系统 SFR、铅合金冷却堆系统LFR、气冷快堆系统GFR、超常高温堆系统 VHTR、
超临界水冷堆系统SCWR、熔盐堆系统MSR。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s(ADS: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是由IAEA所承认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基于铅铋合金冷却的次临界快堆。2016年12月23日,我国首座铅基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启明星Ⅱ号”首次实现临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提出了采用氧化铍慢化剂、无铍燃料熔盐的新型钍基熔盐堆(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 Nuclear Energy System,TMSR)设计,并利用多物理计算程序开展了TMSR稳态及瞬态初步安全特性分析,表明该设计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很多第四代核反应堆的重点项目一直在稳步推进。
二、核电企业的融资
核电设备企业与核电项目投资额密切相关,同时还面临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管道、阀门、铸锻件等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效益不稳定,甚至二重重装因连续三年亏损退市。上市公司中,业绩较好的核电企业为中国核电、上海电气、中核科技和上风股份等。
核电投资建设期长且规模大,截止2015年3月,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的信贷融资占有息债务余额比例为77%以上,其中以长期借款为主。债券发行、股权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商业汇票融资为辅。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 10%左右。发债融资成本普遍要低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台海核电、应流股份等核电设备公司以直接融资为主,股市融资占比较大。随着中国核电、中广核电力上市,以及中国核电出口的稳步推进,核电行业融资方式将更丰富,并为了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金融衍生品规模将扩大。从事核电业务的民营企业仍以股市融资为主。
三、核电企业效益展望
受政策保护,核电发电利用小时数高达7400小时以上、上网电价高达0.43 元/千瓦时,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核电站效益较好且稳定。
核电设备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积累。东方电气(核岛、常规岛设备)、上海电气(核岛、常规岛设备)、中核科技(中核集团旗下公司,核阀门)、应流股份(核一级铸件、核主泵泵壳、核废料处理)、台海核电(主管道)、上风高科(核空调)。国有企业在主设备占有优势,民营企业在辅助设备占有优势。近几年来,核电设备企业受核电投资影响,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整体放缓。核力发电企业:核力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自主设计、建造、营运和管理能力。从国际经验看,核工业大国法国对其两大国有核企的新一轮改革重组,则实施了核电和核燃料循环的进一步分离,将原阿海珐集团的反应堆设计业务(NP)剥离由核电企业EDF控股,组建成立纯粹的核燃料循环专业化公司(Orano)。笔者认为,我国核电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核工业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且与新一轮电力央企重组整合密切关联,二者应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在推进电力央企重组的同时,同步解决我国核工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通过实施“核、电分离”,有效促进我国核工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通过国家政策支持、融资等多种发展渠道,促进企业积极向前发展。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一系列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最终实现推动其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和能源结构、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核电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企业、员工的支持,三者之间互相支持。进入新的阶段,核电发展更上一层楼。在核电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应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论文作者:郭兆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核电论文; 我国论文; 融资论文; 技术论文; 企业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