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开展与研究论文_陈园园 刘江红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回访)对患者(焦虑值SAS、心率、血压)的影响及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护理心理干预(术前访时、术中支持、术后回访),通过对两组的焦虑值(SAS)、心率、血压(收缩压)、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通过护理心理干预后其焦虑值(SAS)、心率、血压(收缩压)均较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回访;焦虑 ;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是现阶段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体现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1]。我科室于2012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但怎样降低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加大手术室安全系数,并且保障手术能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楚、使患者痊愈速度加快,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手术室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而本科室就是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回访及术后满意度四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与研究,并做出了部分研究结果。

手术心理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回访)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日常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术心理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回访),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恐惧心理,使其增强了对手术的信心。其中术前护理访视在国内逐渐引起重视[2],而本科室不仅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还加入了术中支持及术后回访等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第一次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20-73岁,平均40.5岁;手术种类:子宫肌瘤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30例、子宫脱垂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0例、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5例 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5例;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85例、气管插管全麻15 例。试验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21-74 岁,平均41.5岁;手术种类:子宫肌瘤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25例、子宫脱垂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0例、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5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25例、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5例;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65例,气管插管全麻35例。所有患者均无重要器官和功能障碍,无严重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术前常规进行护理,而试验组在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访视、术中支持及术后回访各项措施。

1.2.1 术前访视:手术前1天由手术室的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通过阅读病历并向床位医师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情况、向责任护士收集患者资料等。

1.2.1.1 首先了解患者—般情况:生命体征、身体情况、是否有感染症状、有无运动障碍、有无过敏史等、女病人是否月经期,以及生活习惯、家庭等。通过查看病历及有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传染病史,综台评估患者。

1.2.1.2 亲自与患者进行交谈,基本掌握患者的主要病情及一般情况。探视患者时,热情问候患者,并做自我介绍,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1.2.1.3 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的大概流程和注意事项、手术体位、麻醉方法等,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入室前的准备工作,使手术室的神秘感降到最低。告诉患者手术期间均有护士和麻醉师陪伴,将人文关怀运用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以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地完成。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关于疾病及手术的问题,不可一味回避,应该多做积极及鼓励性的回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重点说明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前的禁忌等。

1.2.1.4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对不清楚或者不了解的问题要谨慎回答,必要时请求主管医师帮助回答。

1.2.1.5 综合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与疏导。

1.2.1.6 测量患者焦虑值(SAS)、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1.2.1.7 访视结束后请患者或家属在术前访视单上签名。

1.2.2 术中支持:

1.2.2.1 建立舒适的环境:(1)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提前30min进入手术间调节好适宜的温、湿度。因为麻醉本身可以造成体温调节中枢的损伤,麻醉药物也能使血管扩张,引起体温降低。而低体温会严重影响患者,所以要调好手术间的温度。注意患者末梢循环情况。消毒手术野时要适当调高室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预防手术后体温过低[2]。(2)准备好手术时所需的物品、仪器等。(3)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播放柔和的音乐让患者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手术,缓解术中紧张情绪[3]。

1.2.2.2 术中给予心理支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微笑迎接患者,并做自我介绍,核对患者的名字、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核对无误后,摆放合适的手术体位,以方便麻醉师和手术医师进行操作,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安全。在准备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解答患者的心理问题,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实施各种操作前告知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当患者表现出紧张不安心理时,巡回护士站在身旁轻轻抚摸额头轻声安慰鼓励,及时向患者传递一份关爱给予信心,术中巡回护士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从患者的言行和表情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4]。对术中清醒的患者,护士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尽量陪在患者的身旁,安慰鼓励患者,告诉患者手术进程。在患者疼痛难忍时,护士可紧握患者的手,让患者感到温暖,减轻疼痛感,稳定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每个护理操作前都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在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四肢时,动作要轻柔。进行输液等护理操作时要注意稳、准、快,同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摆放体位时,用垫圈保护患者骨突起部位,防止长期受压导致血循环不良。对于水肿、手术时间长及老年消瘦患者,应注意预防手术中发生压疮[5]。

1.2.2.3 保护患者的隐私:根据手术需要进行术野的暴露,对于敏感部位注意遮盖。保持手术间的安静,禁止手术人员携带手机进入手术间,术中不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议论患者病情,以免使患者产生不被重视及不安全的感。

1.2.2.4 测量患者心率、血压,并记录。

1.2.3 术后护理及回访:

1.2.3.1 手术结束后还未返回病房前,巡回护士一定要陪在患者身边,注意患者安全,因为此时患者意识渐渐恢复,能感到疼痛,可能会产生意外。如果患者身上有余留的消毒液或血迹,用温盐水擦净。为患者穿好衣裤,注意保暖。有引流管的患者在搬运时应注意妥善固定,防止管道脱落、扭曲,引起患者疼痛不适。护士协助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ICU),将患者安置稳妥后,详细地向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告知患者家属体位的摆放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如有异常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1.2.3.2 患者手术后第二天,由负责该手术的巡回护士来病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体温、引流液、大小便、切口愈合情况、饮食等情况,了解患者手术后的感受,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性锻炼,祝患者早日康复。术前、术中、术后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把它们衔接起来,提高整个服务的质量,使患者能够接受并配合整个过程。

1.2.3.3 测量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焦虑值(SAS)、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1.2.3.4 请患者或家属在术后回访单上签字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2.4 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其实手术患者家属也同样承受着难以解脱的压力。术前访视时应告知家属该手术大致所需的时间。在患者手术期间家属最关注的是患者手术进展情况,告知家属在等候区等待,并及时告知患者情况。患者家属对“术后康复指导知识”的需求最高,非常渴望获得更多的术后康复指导知识,以便自己能更好地参与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6]。手术室结合疾病预防知识及术后康复指导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讲解,以使家属了解自己亲人的手术过程及预后,了解应如何配合医师、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及康复活动,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遇到问题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这对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有帮助[7]。

1.3 评价标准

1.3.1 通过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前访视、患者入手术室后10min、术后回访分别测量患者焦虑值(SAS)、血压和心率并进行比较。

1.3.1.1 于术前访视、术后回访测量患者焦虑值(SAS)由巡回护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焦虑自评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用于评定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SAS标准分的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量表效度好,能准确反映有焦虑倾向患者的主观感受[8]。

1.3.1.2 于术前访视、入室后10min、术后回访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并记录,麻醉医生使用同一血压计在患者的同侧上肢监测患者进手术室后10min的血压(收缩压),用专用的秒表数心率。

1.3.2 通过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表1、表2、表3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4用秩和检验,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进行焦虑值(SAS)的比较:见表1。试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值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具有临床意义。

3.讨论

通过表1、表2、表3可以显示出手术患者护理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及通过表4可以看出护理心理干预对护患关系的肯定。本科室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回访)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护士只忙于手术而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心理护理问题,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结论

通过优质化护理服务不仅使患者享有了基础的护理服务,还使得患者享有相应的心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优质护理是衡量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标准,它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效的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总之,护理优质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根梯 杨亚娟.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J]. 解放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B):1904-1905.

[2] 商莉莉 陆箴畸.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及护理管理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18):94-96.

[3] 王玉华 李俊霞 赵艳青. 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对患者生理与焦虑状态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8):655-657.

[4] 穆燕红 张静. 影响医护关系卜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2003,3(3):48-49.

[5] 殷梅平. 实施无缝护理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J].全科护士,2012,10(1):73-74

[6] 吴多育等.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1023(20).

[7] 李绒.手术等候期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4.25(4B).

[8]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35-236.

作者简介:

陈园园

论文作者:陈园园 刘江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开展与研究论文_陈园园 刘江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